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 大發雷霆處分四名官員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 大發雷霆處分四名官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中國,農業是絕對的支柱產業,臣民的溫飽依賴於此,國家的生死存亡也依賴於此。皇帝們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對農業高度重視也在情理之中。

作爲九五至尊的皇帝,一方面祭祀農神,祈禱風調雨順,另一方面,還要耕種一塊屬於自己的責任田,即籍田(亦稱“藉田”),藉此勸民農桑,也順便體會一下農民的甘苦。與之對應,皇后也要養蠶織布。

東晉幹寶曾在《周官禮注》曰:“古之王者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蓋其義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廟親致其孝也,二曰以訓於百姓在勤,勤則不匱也,三曰聞之子孫躬知稼穡之艱難無逸也。”由此觀之,皇帝親耕蘊含着治國安邦、修身齊家的大道理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 大發雷霆處分四名官員

據記載,早在3000年前,周武王每年農忙時節,都會到田裏參加勞動。從此之後,形成定規,歷代大多數皇帝也鄭重其事地舉行“親耕”儀式。當然,皇帝的勞動是象徵性的,不會真的甩開膀子大幹一番,籍田的耕種與收穫要由下人們完成。

每年開春,皇帝在國都近郊的籍田裏執耒(或執犁)三推三返(在田壟裏耕地三個來回),禮成後命天下州縣及時春耕。各朝各代稍有品行、關心民間疾苦的皇帝,都會執行這個莊嚴的儀式,而且態度認真,爲此還鬧出不少趣事。

宋代王闢之所著《澠水燕談錄》記載,1033年的農曆二月十一日,宋仁宗行籍田禮。準備妥當後,仁宗扶着犁走了三個來回,禮儀官宣佈禮成。誰知,仁宗來了興致,說:“朕既躬耕,不必泥古,願終畝以勸天下。”禮儀官再三求他停下,他最終還是耕了十二畦。

明清兩代是古代重農祭農的頂峯,親耕的程序特別繁瑣。前二日,皇帝即開始齋戒,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皆在家齋戒。前一日,皇帝在紫禁城檢查谷種及農具。親耕當天,皇帝先祭拜先農,而後穿龍袍下田耕種。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 大發雷霆處分四名官員 第2張

那時,皇帝的籍田就在先農壇旁邊,正好一畝三分,後代將此演繹成“一畝三分地”的俗語,以表示個人的勢力範圍。

在清代,康熙皇帝把親耕作爲祖制固定下來,後來的繼位者也能加以維持。

1815年的農曆三月,嘉慶皇帝到先農壇親耕時,遭遇了一個大寫的尷尬。當皇帝扶犁前行的時候,耕牛竟然不馴服,換了一頭仍然如此。上套的耕牛左衝右突,根本不願意幹活,一副要罷工的架勢。

陪同親耕的有十二位王公和大臣,其他太監、小官吏等更多。衆目睽睽之下,說一不二的皇帝無法駕馭耕牛,面子上實在有點過不去,心裏難免鬱積一腔羞憤。最後,在十幾個御前侍衛的控制下,皇帝才勉強完成了儀式。

“交部議處”是將犯有一般過失的官員交吏部擬定處罰辦法,而“交部嚴加議處”,則針對的是犯有嚴重過失的官員。

費錫章、劉鐶之二人後來並沒有受到什麼處罰,穩坐各自的官位,真正倒黴的是沈守恆和張洽。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 大發雷霆處分四名官員 第3張

半年後,直隸總督那彥成保奏沈、張捐復官職(如同花錢買官),嘉慶帝不知根由,加以批准。幾天之後,他發現沈、張是曾讓自己在籍田丟人的傢伙,又立即收回成命,不準捐復。不僅如此,皇帝還斥責那彥成“朦混具奏”,並將他“交部加等議處”。

可見,耕牛事件給嘉慶帝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