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權平定江夏,爲什麼用了五年時間呢?

孫權平定江夏,爲什麼用了五年時間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孫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孫權第一次征伐黃祖失敗。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境內山越賊寇伺機而動,迫使孫權不得不在最後關頭放棄了整個行動,反過頭來集中精力處理境內的山越問題。

通過幾年的努力,境內的賊寇被悉數剿滅,整個江東的局勢也趨於穩定。在剿賊的整個過程中,孫權的軍隊得到擴充和戰爭的磨練,軍事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爲關鍵的是:在此期間甘寧的歸順,對於孫權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促進了再伐黃祖的進程。

孫權平定江夏,爲什麼用了五年時間呢?

其實在孫權集中精力處理境內事物的時候,黃祖也沒閒着。據《三國志周瑜傳》中的記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部征討麻、保二屯期間,黃祖派遣部將鄧龍領兵進攻柴桑(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最後被周瑜擊敗(瑜追討擊),生擒鄧龍送到了吳郡(生虜龍送吳)。

本來孫權對第一次出征失敗就耿耿於懷,在他集中精力剿賊的時候,黃祖又自己上門來找事兒。所以,孫權就於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對黃祖進行了第二次征剿。不過從《三國志吳主傳》中的記載來看:“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說明這一次的軍事行動規模並不大,只是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就返回了。

孫權平定江夏,爲什麼用了五年時間呢? 第2張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將江東境內的事物全部處理妥當之後,親率大軍第三次征剿黃祖。在這次行動中,周瑜爲前部大都督(瑜爲前部大督),都尉呂蒙身先士卒,率部攻克黃祖前鋒(都尉呂蒙破其前鋒)。淩統爲吳軍前鋒(統爲前鋒),董襲等將緊隨其後(董襲等盡銳攻之),攻克了黃祖的老巢(遂屠其城)。黃祖在敗逃的路上,被騎士馮則追上之後斬首(騎士馮則追梟其首),俘虜了數萬人(虜其男女數萬口)。

第三次對黃祖的征伐,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孫權根據魯肅的建議,不僅邁出了東吳發展戰略的第一步,而且還斬殺黃祖報了血海深仇。但是這其中有個小問題。

根據《三國志》江東諸將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這一次吳軍跟黃祖交戰的過程非常的激烈。這從《三國志董襲傳》的一小段記載中就能看出來:“祖橫兩蒙衝(最大的戰船)挾守沔口(今漢口),以栟閭(大粗繩)大紲系石爲碇(碇:固定船隻石錨。),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軍不得前。(董)襲與淩統俱爲前部,各將敢死百人,人被兩鎧,乘大舸船,突入蒙衝裏。襲身以刀斷兩紲,蒙衝乃橫流,大兵遂進。”

從這一小段的記載來看的話,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吳軍還是費了好大力氣的。這好像跟當時甘寧對孫權說的“祖昏耄已甚”、“ 吏士心怨”、“ 頓廢不脩”、“ 軍無法伍”有些小出入。

孫權平定江夏,爲什麼用了五年時間呢? 第3張

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關於這個問題,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黃祖自射殺孫堅之後,深知算是跟孫氏兄弟結下了世仇,所以也是厲兵秣馬多年。通過招兵買馬、培養心腹、加固城防等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再加上荊州劉表對他的支持,使得黃祖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這從孫策、孫權兩兄弟多次征伐黃祖未果,就能看出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祖身邊有一個得力的助手,蘇飛。關於對蘇飛的記載,史料上提及的並不多。不過通過《三國志甘寧傳》中引注《吳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蘇飛在黃祖身邊的重要性。

《吳書》中記載:孫權在出徵之前,做了兩個匣子,這個匣子是幹什麼用的呢?“欲以盛祖及蘇飛首。”這段記載說明:當時蘇飛在江夏的地位僅次於黃祖,並且在阻擋吳軍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招致了孫權的憤恨,把他作爲了必殺的第二號人物。

再有就是甘寧投靠孫權之前的一段記載:甘寧在黃祖手下的時候,“祖都督蘇飛數薦寧,祖不用。”後來蘇飛就開導甘寧:“宜自遠圖,庶遇知己。”這段記載則是說明:蘇飛這個人,不僅自己有料,而且還能夠識人用人。再從數次舉薦未果,而讓甘寧續投明主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蘇飛的人品極佳。所以,正是因爲黃祖身邊有蘇飛這樣一個,有人品、有才華、能服衆的都督在,才使得孫權征剿黃祖的時候,並不是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