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朝劉襄,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劉襄對於這件事也表示很鬱悶、很委屈。

明明都是他帶頭打擊的呂氏集團,但爲啥最後連個皇帝的“影子”都沒看見,反而是被那個相當於“隱形人”的叔叔劉恆登基爲帝了。

其實劉襄當不成皇帝這件事,得怪陳平和周勃這些個大臣,因爲是他們不讓劉襄當皇帝。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劉襄乃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兒子。

和劉肥不同,劉襄這個人在劉家的“第三代”中,非常有能力,除了劉襄以外,劉肥的另一個兒子劉章也是個人才,在呂后逝世之後,天下的主旋律幾乎就在這兩兄弟身上。

因爲劉襄既果敢,又有睿智的弟弟幫襯,加上年齡佔優勢,當皇帝這件事,在當時幾乎是“板上釘釘”。

呂后在逝世前,曾叫來了呂產和呂祿,呂后告訴他們,必要的時候要自己“看着辦”,也不要出席呂后的葬禮,謹記掌握長安城的政治權力、軍事權力在手上。

呂后的話雖然沒有明說,但已經很明顯,那就是讓她的兩個侄子“篡奪”劉漢江山。

而呂產和呂祿果真如此做了,在呂后逝世不久後,呂家整個集團都在醞釀政變,在當時的朝堂中心,劉邦留下的大臣們彷彿無動於衷,反而是劉章,提前知道了呂家將要謀反的消息

於是劉章一邊聯繫兄長劉襄從齊地帶兵出發,一方面在京城,和呂產、呂祿鬥智鬥勇。

知道劉襄要來,這可把陳平、周勃等人嚇壞了。

劉襄不來的時候,他們裝作若無其事,當知道劉襄要來,他們立馬啓動了“剿滅諸呂”的計劃。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第2張

陳平和周勃等人,配合劉章迅速鎮壓了呂產和呂祿,奪回了軍權和政權,除此之外,朝中大臣大多數“不同意”劉襄入京,於是劉襄來到半路時,就被勸停,說回封地等消息了。

所以掃蕩諸呂,看似和劉襄沒關係,事實上卻是劉襄“推動”的,真正在其中參與的是劉章。

那麼爲什麼朝中大臣一聽到劉襄要來,他們就變得緊張了呢?

還是因爲劉襄不像是那種“愚昧”的人,對於陳平、周勃來說,他們年紀不小了,跟隨過劉邦,也跟隨過呂后,在政治慾望上,他們不比皇帝要小,他們想要的,其實就是好控制的皇帝。

而劉襄很顯然不是,和一生沒有太大作爲的劉肥相比,劉襄和劉章這兩兄弟和明顯就是強悍的組合,如此一來,朝中大臣無法接受。

他們經歷過呂后時代的統治高壓,對於有希望成爲“雄主”的人,他們是排斥的。

加上當年呂后攝政,朝中大臣無人阻止,而劉襄乃是劉家人,說不定劉襄就會發動一場清算,爲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們說什麼,都不能讓劉襄來到長安當天子。

於是他們開始選人,選一個好控制的人當皇帝。

當時明面上還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漢後少帝劉弘,乃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第3張

但是劉弘就是一個十足的傀儡,被呂后給“養廢”了,讓他繼續當皇帝,無法服衆。

可在名義上,繼承皇位的也只能是漢惠帝的兒子們,因爲他們都是劉邦的“嫡孫”,那麼面對這種情況,這些大臣怎麼做的呢?

其實也不復雜,那就是“殺了”。

沒錯,陳平、周勃等人,謀劃了一場陰謀,將漢惠帝還在世的兒子們,一一都殺了。

或許劉邦自己都不曾想象過,有一天他的“忠臣”們、夥伴們,會將他的嫡系血脈全部剷除。

朝中大臣是怎麼殺的漢惠帝的兒子們呢?

他們選擇頒佈一個對漢惠帝極其不尊的消息,那就是對外宣稱,漢惠帝的這幾個兒子,壓根就不是漢惠帝的親兒子,所以他們是“冒牌貨”,不僅沒有資格繼承皇位,還要“處死”,就這樣,漢惠帝的血脈被斬盡殺絕。

這種操作讓人望之駭然,本來還在長安的劉章,想盡辦法讓兄長劉襄進京當天子,當他看到了陳平等人的手段後,也噤下了聲來。

可以想象,連漢高祖的嫡系血脈都敢說殺就殺,對於這些“庶子庶孫”,那還會殘忍到什麼地步。

殺了這些有資格的人,那麼接下來的皇帝選擇,權力就在於他們手上了。

陳平和周勃,試着從劉邦的庶子行列先入手,就是這麼一找,身在代地劉恆被他們找到了。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第4張

劉恆乃是薄姬所生,當年呂后封鎖後宮,唯獨同情也被冷落的薄姬,於是放了她跟着劉恆去了代地,薄姬是一個不得寵的高祖妃嬪,劉恆更是一個“不起眼”的王爺,性格和善,這種人,顯然就是朝堂想要的。

接下來就是把要立“代王”爲新君的事情說了出去,這可把劉恆嚇了一跳。

劉恆不傻,他知道當皇帝不是什麼好差事,前有呂后,後有這些大臣們,長安就是龍潭虎穴,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爲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於是劉恆和薄姬讓薄昭(劉恆的舅舅)進京查探情況,薄昭和陳平、周勃詳談甚久,確定了劉恆登基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劉章本來還想過阻止,但卻沒有辦法阻止。

劉襄在東邊的齊地,而他們在長安,一東一西,劉襄根本沒有機會再即位大統。

確定無誤後,劉恆也出發進京,開始登上大寶,成爲了大漢的新皇帝,史稱漢文帝、漢太宗皇帝。

劉恆的登基,除了劉襄、劉章以外,算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因爲劉恆的性格有些“儒弱”、“和善”,對於朝堂而言,這是好事情,因爲大臣們可以不擔驚受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控”皇帝,而且劉恆的性格,對於大漢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好處。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第5張

再看劉襄,劉襄顯然是一個“雄主”風範的人物,但是當時的大漢,朝堂無法承受強勢的皇帝,更無法承受大刀闊斧的執政,即便劉襄未曾當過皇帝,但是他的行爲卻展現出了這樣的苗頭,所以劉襄無法進入京城,更無法抗衡朝堂大臣的情況下,繼續當他的王爺,這是最好的結果。

劉邦的長孫這個身份,並不會劉襄加分,反而因爲劉襄不是“嫡系”血脈,才讓劉襄逃過了一劫。

如果劉襄是劉邦的嫡孫,那麼劉襄必然要爭取皇位,同樣的,這就意味着一場戰爭,這對大漢而言,是沒有積極意義的內耗,劉襄無法登基,如同樣是歷史的選擇。

雖然說漢文帝“好說話”,但登基多年後,劉恆也有着自己的執政風格。

劉恆致力於發展國內的經濟和各種建設,成就了封建王朝第一個盛世的開端,照當時的環境來看,也只有漢文帝和當時文武百官的組合,才能做到這個地步,即便是劉邦在世,都未必能夠達到。

在漢文帝后期,漢文帝逐漸加強了自己的話語權,再之後的漢景帝,便是漢文帝執政思路的延續,對外選擇隱忍,對內選擇大力發展,最終奠定了漢武帝“中央集權”的基礎,還有漢武帝對外戰爭,北御匈奴的基礎。

這一個歷史脈絡,發展是完美的。

而劉襄、劉章兩兄弟,他們最大的功績在於推動呂氏集團的覆滅,讓劉漢的江山繼續穩固,屬於是劉邦基業的護道者,但這種身份,註定和皇位無緣。

劉邦也許沒有想到,自己的庶長孫竟然有這樣的能耐,劉肥更想不到,他的兒子差點就當上皇帝。

劉襄除掉呂后有功又是劉邦長孫 劉襄爲何沒有繼承皇位 第6張

這是歷史、人、時代的選擇,既是運氣,也是必然,劉襄最後的諡號是爲“哀”,這是漢文帝給予的,而這其中的意味,也讓人說之不清,或許就連漢文帝,都同情這個沒有當上皇帝的侄子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