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鮮爲人知的北宋開國名將苗光義:竟與諸葛亮並列

鮮爲人知的北宋開國名將苗光義:竟與諸葛亮並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潞城西北20裏處,有一個村莊叫宋村,山嶺環抱,綠色掩映,環境優美,濁漳河繞村緩緩流過。村中人家大多姓苗,宋代前叫苗家莊,後漢時因村中出了個大隱士苗光義,曾輔助宋太祖趙匡胤一統天下,功勳卓著,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爲酬謝苗光義擁戴之功,以國號爲名,便賜苗光義家鄉苗家莊爲宋村。至今,宋村一帶還流傳着不少有關苗光義的傳奇佳話。

據《潞安府志》、《潞城縣誌》記載:苗光義,名訓,字光義,潞城宋村人。他大約公元925年出生在苗家莊一個富庶人家,其少年時很有抱負,西上華山,拜當時著名道士陳摶爲師。由於他聰穎好學,才智過人,深得恩師喜愛,對他格外傾心教誨。數年的刻苦努力,苗光義已學的文韜武略,滿腹經綸。老祖陳摶曾說:“我一生教了衆多弟子,將來成大器者,唯光義也”。苗光義出師後,周遊天下尋師訪友,虛心求教,使自己的學識更加淵博,胸懷更加寬闊,看問題的眼光更敏銳獨到。他目睹國家分裂,人民遭受戰亂,飢寒交迫,哀鴻遍野的悽慘景象後,決心爲江山社稷建功立業,造福於黎民百姓。

他回鄉後,在柳葉鎮(今黃碾鎮)耍金橋搭一簡棚,算卦相面,坐診看病。不分遠近貧富,一視同仁,岐黃濟世,藥到病癒,吉凶禍福,推斷如神。一時間人來人往,棚門如市,隨後發生的一件奇案,更使苗光義聲名遠播。當時柳葉鎮有一郭姓人家,郭老伯年剛六十,兒子常年在外經商,兒媳張氏在家操持家務,家中幾畝薄田靠郭老伯勤勞耕作。這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兒媳張氏送飯來到地頭,見家翁還在鋤地,因惦記家中,便把飯罐掛在古樹杈上,招呼一聲便回去了。家翁用飯後中毒身亡。路人 發現後,上報縣裏,派人來查,究其原因。於是,張氏以毒死家翁罪被判死刑,押進死牢待秋後處斬。事情發生後,當地連續大旱70余天,滴雨未下,人們焦慮萬分。縣老爺親自拜神祈雨,無有結果,束手無策,經人推薦求教於苗光義。光義算來此事與張氏毒翁一案有關,通過明查暗訪,已知張氏是一位有德孝順之婦,行事端正,毒翁一事恐屬冤案,怕另有蹊蹺。光義到案發現場仔細觀察,心中更加有數,讓人做同樣飯菜掛到古樹杈上,兩個時辰摘下喂狗,狗食後,嘴鼻出血而亡。光義隨即指揮衆人在古樹根部周圍點燃蒿草松香,伐倒古樹,見樹中央枯洞中蜷伏着一條大蛇,人們將其殺死,張氏冤曲被伸。即日,當地普降大雨,此事鬨動上黨地區。

鮮爲人知的北宋開國名將苗光義:竟與諸葛亮並列

一日,在江湖上闖蕩的趙匡胤路經柳葉鎮,見卦棚前人頭擠攘,便翻身下馬,將馬栓在橋旁柳樹上,分開衆人走進卦棚探視究竟。苗見趙匡胤紫面豐頤,氣宇軒昂,有帝王之相,忙起身相迎。待一交談,更覺其胸懷博大,志存高遠。二人交談很是投機,相見恨晚,都有推翻殘暴統治,重建偉業救民於水火的鴻鵠之志。於是,苗光義收攤,領趙回村,設酒席招待。苗分析了天下大勢,告訴他:目前,漢水以南局勢比較穩定,而北方卻戰亂不止,應在北方廣結天下英雄豪傑,擴展勢力,審時度勢,待時機成熟掲杆起事,並告訴他現在河北鄴都任後漢最高軍事長官,郭威是位英雄人物,可前去投靠,見機行事。趙匡胤聽後,拱手謝曰:“苗先生高瞻遠囑,乃當今奇才,實在是諸葛孔明再世,我心悅誠服”。臨別時雙方依依不捨,苗見匡胤衣衫破舊,便贈送了金錢作盤纏路費,匡胤感激不已,熱淚盈眶。他和苗光義約定,待機成熟,定與先生共謀大業。

廣順元年(950年),趙匡胤來到河北,投靠在後漢樞密使郭威手下。次年郭威發動兵變,滅了後漢,建立後周王朝。趙匡胤因作戰勇敢被提拔爲禁軍頭目,並因此結交了郭威養子柴榮。趙匡胤念念不忘耍金橋與苗光義先生之約,派出親信四處尋訪這位江湖異人……

廣順四年(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榮即位稱帝,爲周世宗,趙匡胤被破格提拔爲殿前都虞侯,成爲後周禁軍高級將領。這時已和趙匡胤相聚的苗光義,先後向他推薦了文有王佐之才的趙普,武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鄭子明等人。趙喜出望外,將光義等人留在帳下委以重任。在後周對南唐的戰鬥中,趙匡胤率兵節節勝利,在攻打壽洲時,由於錯誤判斷敵情,卻屢屢失利,兵敗被圍葫蘆谷,糧草斷絕。在情況十分危急之時,苗光義與已被他說服歸附的山寨寨主好漢王彥升帶領人馬從南唐兵馬背後殺來,與趙裏外夾攻,反敗爲勝。在攻打滁洲和清流關的戰鬥中,由於趙匡胤兵力較少,地形不利,初戰失敗,在苗光義謀劃下,趙匡胤率兵沿小路出其不意,從清流關背後,直插滁洲城,生擒南唐主帥皇甫暉和姚風,一舉攻克滁洲城,大敗後唐軍。因此,趙匡胤被周世宗任命爲殿前都點檢,成爲殿前司禁軍的最高統帥,苗光義也被任命爲殿前都指揮使。經苗光義精心謀劃、周密運作,到周世宗病亡時,趙匡胤已形成了“文有苗光義、趙普、楚昭輔,武有潘美、高懷德、石守信、鄭子明等組成的集團勢力。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製造了遼和北漢聯兵入侵後周的消息,迫使後周七歲小皇帝派其出兵迎敵。正月初二下午,大軍到達離開封幾十裏的陳橋驛,在周圍軍士中很有名望的苗光義指着太陽對衆人說:天上有兩個太陽,並煞有介事地對趙的親信幕僚楚昭輔說:一日克一日,要出新天子,這是天命,兩人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既形象又逼真,周圍兵士很快一傳十、十傳百,流傳整個兵營。

苗光義的“一日克一日,當出新天子”的神祕預言,經過楚昭輔的大肆渲染,在迷信的誘惑下,在廣大的軍士眼裏,趙匡胤儼然天意有賜,授命有兆。

第二天早上,一大批將校在苗光義、楚昭輔的鼓動下,趙普、趙匡義將趙匡胤擁出寢室,齊聲高呼,軍中無主,願策太尉爲天子,並將一件象徵天子的黃色上衣披在他身上,衆將校統統跪拜,高呼“萬歲”。趙匡胤接受擁戴,返回京城,在京城親信石守信等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勢,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後周天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宣佈國號爲“宋”,改元爲“建隆”,他成了宋王朝第一位皇帝,封苗光義爲護國大軍師兼司天臺正。趙匡胤與所有皇帝一樣,對舊臣宿將放心不下,於是上演了“杯酒釋兵權”一幕好戲,一大批有功將領都卸甲歸田。苗光義想到推翻後唐,天下一統,這一目標已達到,再在朝中伴君凶多吉少,決心效法范蠡、張良功成身退,於是多次上奏,以多病爲由迴歸故里。趙匡胤見挽留不住他,準于歸鄉養病,爲表恩寵,除贈送一大筆金錢外,以國號宋,賜苗光義家鄉苗家莊爲宋村,沿用至今。

回鄉後,苗光義見家鄉人民多數還處於貧窮飢餓狀態,特別是沒文化常受到欺凌。目觀此況,他決心創辦義學,爲父老鄉親辦善事,拿出朝廷贈送的銀兩,購建房屋做校舍,請來塾師,辦起義學,在宋村及附近村莊招收學生,免收學費,特別困難者,提供學習用品。義學的興辦,對於當地普及民間教育,培養人材,推動社會進步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苗光義在當地修橋鋪路,爲衆鄉親排憂解難,賑濟貧民,這種爲鄉民排憂解難之善舉,深的民衆讚譽。

苗光義晚年自卜墓地於潞城宋村西嶺,病故後葬其地。到了太宗年間,皇家有一位精通地理風水先生,路經此地,見這裏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王氣繚繞,苗光義墓地鳳舞鸞翔,雙翅拱抱,墓中正對龍脈,大吃一驚,忙上奏朝廷。朝廷遣大臣潘美帶兵將墓地連接西嶺主峯之間,挖溝6丈多深,見血水出方止,曰:已挖斷主脈,苗氏後代不會出現與帝王比肩者,只會出現才女美女罷了。果然苗氏子孫自宋元無有顯達者,苗氏子孫後又徙居鹿村、河拜、大黃莊等村。明朝時女子顯貴,多爲親王郡王妃,鎮輔諸將軍夫人等。

潘楊兩家長期不和,潘美在朝廷面前多次誣告楊家。兩狼山之戰,楊業碰死,七郎被害。朝廷知曉後,聖上降旨,命楊家將捉拿潘美及其奸黨,潘氏家族在逃亡中,路經宋村西南的小寒山密松林時,被楊六郎帶兵追上,將潘美殺死在小寒山高車巖。大部分潘氏家族被捉拿,少許人趁天色黃昏逃到小寒山腳下一個溝壑裏躲避藏身,在這裏安居下來。至今,此村唱戲不唱楊家戲“密松林”,這也算是一個歷史傳承。

多少年過去了,苗光義在民間越傳越神。人們把他的故事編成小說、演義、歌謠,在珍珠倒捲簾歌謠中唱到:正月裏來正月正,劉伯溫走進南京城。打板算卦苗光義,修道先生徐茂公。神機妙算諸葛亮,斬將封神姜太公……

現光義墓還在,一面漫坡,東西長100餘米,南北寬80餘米,墓與兩嶺之間有一道深溝,叫牛角溝。前幾年光義墓被盜,墓中葬品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