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楊萬里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人:楊萬里(1127~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繼而調任永州零陵(今屬湖南)縣丞。此時南宋名將張浚謫居永州,勉楊萬里以"正心誠意"之學,因此他自名書室爲"誠齋",世稱誠齋先生。

生平紹興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張浚重新起用,楊萬里被薦爲臨安教授,以父喪未能赴任。服喪期滿,改知隆興府奉新(今屬江西)縣。在任時禁吏胥貪贓,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慮策》三十道,陳述關於"君道"、"國勢"、"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問題的意見,受到宰相陳俊卿、虞允文的重視,徵召爲國子博士。次年,侍講張□(張浚之子)因反對任命外戚張說而謫守袁州,楊萬里抗疏挽留,又致書虞允文,勸他主持公道。雖然張□仍被貶謫,但楊萬里的言行,卻受到公論的讚許。屢遷至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監,升任廣東提點刑獄。淳熙九年,因母喪去職。十一年服滿返杭,任吏部員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應詔上書,勸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治艦扼險",以"足國裕民"。十三年,遷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向宰相王淮推薦朱熹、袁樞等16位人才。後遷祕書少監。高宗卒,萬里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觸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楊萬里被召入朝,任祕書監。年底,金譴使來賀正旦,萬里奉派爲接伴使,此行途中,題詠頗多。紹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東轉運副使。這時朝議欲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他上疏反對,並拒不奉詔,因此觸怒時相,改任贛州知州。萬里不去赴任,請求還鄉。此後閒居鄉里長達15年之久。寧宗即位後,屢次召他入朝任職,都堅辭不就。開禧二年(1206)卒於家中。臨終前索筆寫下了"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和陸游的《示兒》詩體現了同樣深沉的憂國感情。

詩歌創作與詩論楊萬里的詩作今存4200餘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內容比較充實。從他的第一部詩集《江湖集》開始,便寫下了一些關心國家安危的作品。如《讀罪己詔》,對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變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龜閣學》,對□黨得勢、忠良被逐表示憤慨;《故少師張魏公輓詞》,對愛國名臣張浚抱恨以歿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憂愧悲憤,發而爲詩,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談,逢着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爲宋朝版圖,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來的自由。詩人撫今追昔,百感叢集,即景抒懷,比興互陳,達到了他所追求的"詩已盡而味方永"(《誠齋詩話》)的藝術境界。此外,象《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的"白溝舊在鴻溝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霽曉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晴》等詩篇,同樣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還寫了一些反映農民勞動生活的詩,如《竹枝歌》7首寫舟人縴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勞細雨送殘更?知儂笠漏芒鞋破,須遣拖泥帶水行!"對辛苦勞役的下層人民表示關切。《圩丁詞十解》是他路過當塗看到圩丁築堤而寫的,目的在於"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勞",詩中以讚賞的態度描繪了水利工程給人民帶來的好處;《插秧歌》則描寫了農民在雨中緊張勞動情景。象"荒山半寸無遺土,田父何曾一飽來"(《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未送太倉新玉粒,敢先雲子滑流匙"(《至後入城道中雜興》)以及《憫農》、《憫旱》、《農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對農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楊萬里詩歌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方面都比較有特色。他的詩初學江西詩派,《江湖集》自序說:"予少作有詩千餘篇,至紹興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他的第二部詩集《荊溪集》自序中說他初學江西,又學陳師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絕,後來還學過晚唐詩,直到51歲時,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後塵的路子,自闢蹊徑,面向大自然尋找詩意:"步後園、登古城,採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後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詩》中寫道:"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由師法前人到自築詩壇,由在書本中尋詩到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寫詩的材料,使楊萬里的詩終於擺脫了江西詩派脫離生活、摹擬古人,只在字句韻律上着意鍛造的風氣,形成了獨具特色、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

誠齋體的形成,與楊萬里所提倡的"活法"有關。"活法"原是《江西詩社宗派圖》的作者呂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於規矩也"(《夏均父集序》)。楊萬里的"活法"也包含這個意思,但立足點則是師法自然。他的詩友張□說:"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即時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攜楊祕監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跳騰踔厲,追攝造化,善於捕捉稍縱即逝、轉瞬即改的自然情趣,並用生動、活潑而又富有變化的語言表現出來,這就是楊萬里的"活法"。

與此相應,誠齋體的突出特點就是善於巧妙地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徵和動態。如《曉行望雲山》:"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峯總可觀。卻有一峯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過寶應縣新開湖》:"天上雲煙壓水來,湖中波浪打雲回。中間不是平林樹,水色天容拆不開。"都寫得新穎、活潑,很有情趣。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景物的"活"來表現意趣的"活"。如《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這類詩大都想象豐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現手法也同樣活,一筆一轉,一轉一境,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