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明諸多政權勢力最小的魯王監國,抗清決心卻無半點動搖

南明諸多政權勢力最小的魯王監國,抗清決心卻無半點動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5年5月,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政權滅亡。隨後清廷頒佈“剃髮令”,這引起了江南百姓的強烈反抗,江浙抗清義軍風起雲集。在錢肅樂、張煌言的擁護下,魯王朱以海於7月18日在浙江紹興監國。

魯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的後代,當時才27歲,但已經歷過生死。公元1642年清軍入關劫掠,攻破兗州,他的哥哥魯安王朱以派自縊身亡,他躲在死人堆中,才逃過一劫。清軍對魯王是有國仇家恨的,這也是他一生堅持抗清的原因。

魯王監國之後,他面對的形勢十分嚴峻。政治上,唐王已經先於他在福州稱帝,這極大地削弱了魯王的政治影響力,導致魯王監國政權的政治號召力僅限於浙東一隅。這就帶來了經濟上的問題,紹興、台州這幾座城市的財政收入根本就供養不起魯王政權的諸多大臣和勤王義軍。沒有有力的財政支持,導致之前很多擁護魯王監國的義師都紛紛就地解散,這又削弱了本來就虛弱的軍力。最終,當時的官軍將領方國安和王之仁不顧魯王反對,擅自把浙東各府縣每年六十餘萬錢糧自行分配,這直接標誌了魯王政權對軍隊失去控制。

南明諸多政權勢力最小的魯王監國,抗清決心卻無半點動搖

公元1646年5月,浙江大旱,錢塘江水枯,清軍趁機征討浙東,方國安的錢塘江防線頓時土崩瓦解,大批明軍投降。5月29日,魯王在張名振的護衛下逃亡海上,但他的家眷被清軍抓獲,清廷以此爲要挾,要求他剃髮歸降,遭到魯王痛斥,魯王憤怒地抨擊清兵“平夷我陵寢,焚燬我宗廟”。

清軍佔領浙東後,又繼續南下,攻打隆武皇帝佔據的福建。隆武帝兵敗被殺後,很多隆武政權的大臣再次擁立魯王繼續抗清。1648年,魯王依靠鄭彩的軍事力量一度反攻福建,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收復了福建東北三府一州二十七縣。但在攻打福州的關鍵時刻,魯王政權發生內訌,鄭彩殺害了大學士熊汝霖,又逼死了錢肅樂,嚴重挫傷了魯王軍隊的銳氣。清軍趁機反攻,明軍大敗,先前收復的城池又清軍攻破,鄭彩的部隊也被鄭成功收編。魯王再次逃亡海上,最後在舟山立足。1651年8月,清軍攻破舟山,魯王逃亡金門,投靠鄭成功。鄭成功一起奉隆武帝爲正朔,但還是禮待了魯王。1652年,魯王去監國號。1662年11月13日,魯王朱以海在金門病逝,結束了坎坷的一生。

南明諸多政權勢力最小的魯王監國,抗清決心卻無半點動搖 第2張

魯王監國在南明諸多政權中,勢力最弱,影響最小,但魯王一生抗清的決心確無半刻動搖。魯王監國之時,繼承王爵不過一年,他性格又太過軟弱,對政權內的大臣軍官缺失最起碼的管制,徒有“監國”之名,毫無監國之實。在隆武稱帝之後,未能顧全大局,避免唐魯之爭,削弱了抗清的實力,這是他的一大失誤。但他堅持了18年的抗清大業,也是可歌可泣。

蔣經國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魯王,當明室末造,流寇播亂,清軍乘機入關竊據神器,王以帝胄致力匡復,備歷險艱。亙十八年而所志不懈,自監國後爲虜騎逼廹力竭勢危,適延平以孤臣孽子之身舉義金廈,奉明正朔。王之輾轉渡海往依,自必能和衷協力,共謀大計。使天假以年,竭其志慮,獎率忠義,其光復舊物固在意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