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孫策和孫權,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孫策當初力排衆議讓孫權繼位,孫權稱帝之後,孫權是怎麼對待孫策的後人的?

孫策臨死的時候,長史張昭推薦他的三弟孫翊掌軍權,而周瑜未奉命就長途奔襲上千裏,帶兵奔喪。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孫策把討逆將軍和吳侯的印信交給孫權,含恨與世長辭之後。

還沒等孫權哭出聲來,就遭到張昭嚴厲制止:

孝廉(孫權),難道您認爲這是痛哭流涕的時候嗎?

把孫權說得愣住了,我哥哥死了,難道我不該舉哀爲他辦喪事嗎?

張昭見孫權還有些迷糊,態度就更嚴厲了:

難道你還要像世俗匹夫一樣守孝三年?那不等於開門放強盜進家門嗎?

看看孫權有點明白的意思,張昭立刻曉以大義:

作爲大業的繼承者,繼承和弘揚你父親和哥哥的事業纔是最寶貴的!

還沒等孫權恍然大悟,這位東吳文官的最高長官,動手脫下了孫權的喪服,換上戰袍,扶他上了戰馬。

陳兵而出,使出巡軍。

東吳的衆將官見到孫策雖然橫死,但後繼有人,頓時軍心安定,大本營的情況基本穩定了。

孫權從他哥哥手中接手的並不是一個固若金湯的基業。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第2張

由於孫策個性的缺點,當時的情況是:

孫策蒞事日淺,恩澤未洽,一旦傾隕,士民狼狽,頗有異同。

這個“頗有異同”,耐人尋味,這說明當時的江東諸臣並不是鐵板一塊。

孫策是在公元191年,父親孫堅去世之後,接掌了大權,那一年他只有十七歲。

九年之後的公元200年,孫策被刺,橫死,只有二十七歲。

這九年裏,他雖然拿下了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

但是這六郡並不安穩,很多地方並沒有完全臣服於東吳的統治。手下的臣子們,也有很多人存在觀風望氣,一旦事有不好就趕緊走人的心思。

一言以蔽之,君臣之心還沒有那麼牢固。

孫策的堂兄孫暠(hào)還有起兵奪權的想法,甚至已經付諸行動

這一切,都是因爲孫策掌權時間太短,並且,他的優點和缺點一樣突出造成的。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對孫策的勇武,描寫得十分精彩。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第3張

孫策帶兵攻打揚州刺史劉繇(yóu),劉繇與笮(zé)融出城迎戰。

孫策大喝一聲,我來了你們怎麼還不投降!

劉繇的部將於糜憤而出戰,結果沒過三個回合就被孫策夾到胳肢窩下擒了過來,撥馬往本陣撤走。

劉繇的另一個將領樊能策馬追襲,孫策見狀回頭大喝一聲。

嚇得樊能落馬而死,沒想到孫策喊的時候,用勁過大,胳肢窩下的於糜也被夾死了。

嚇死一個,夾死一個,從此孫策被稱爲小霸王!

雖然除了《三國演義》,在正史上,孫策從來就沒有這個稱號。

但是被孫策趕跑的吳郡太守許貢,在給曹操的密信中,確實說過孫策很像楚霸王項羽,最好的辦法是徵召孫策做官,免得他在江東做大。

這也許是《三國演義》中孫策被稱爲小霸王的來由。

孫策確實是勇武過人,這是他的優點。但是這也是他的缺點,因爲作爲一軍主帥,他卻在戰陣之時,常常憑藉個人勇武,一馬當先,脫離大部隊。讓他的將士們非常擔心。

他的部下虞翻就曾經勸阻過他。

說他的勇武,即使是漢高祖劉邦也比不過他。但是在戰陣或打獵的時候,經常脫離大部隊,讓侍從們來不及護衛。這就好比古時候白龍化魚遊玩,也能被漁夫豫且射中眼睛;而白帝之子化爲白蛇的時候,也能被凡夫俗子劉邦一刀砍作兩段。

孫策覺得虞翻說得很有道理,但他就是不聽,仍舊我行我素。

結果,就是那個說他像項羽的許貢家的三個門客,乘他孤身一人打獵的時候,一箭把他射成重傷,結果傷重不治,英年早逝。

他的這個性格上的缺點,不僅導致他無謂的死亡,還對他的統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因爲他的勇武,所以他自視甚高,從不允許部下有任何損害他個人威望的做法,但是這樣一來,反而對他的威望有損害,導致咱們前面說過的“恩澤未洽”。

比如誤殺名仕高岱。

高岱這個人,是餘姚的一位隱士。輕財仗義,愛結交朋友。孫策聽說之後,就邀請高岱見個面,談談心,也好顯得自己禮賢下士。

爲了談話能夠愉快,孫策還提前做了準備。他聽說高岱對《春秋左傳》特別有心得體會。就提前找來《左傳》研讀。

沒想到,有壞人從中作梗。他告訴孫策,高岱特別瞧不起他,認爲孫策就是個武夫。所以到見面的時候,談起學問上的事,高岱肯定會說“不瞭解”來搪塞孫策。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第4張

轉頭,這個人又找到高岱,告訴他,孫策這個人,特別的嫉賢妒能,到了見面的時候,你千萬別顯擺自己的學問,孫策問起《左傳》的事,你就推說不瞭解就行,不然要是讓孫策覺得你學問比他好,你就有生命危險。

這樣一來,高岱果然在覲見孫策的時候,就是一連串的不瞭解

孫策能不生氣嗎,還真以爲是高岱瞧不起自己,當時就下令把高岱關起來了。

高岱不是輕財仗義朋友多嗎,就紛紛的來求孫策放過高岱。

結果孫策登上高樓往門外一看,滿街滿巷的都是來給高岱求情的人。

這下子,適得其反,孫策更生氣了,直接下令把高岱給殺了。

本來是想表現自己的禮賢下士,結果卻變成了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孫策此舉確實失策。

這在士林當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孫策的“暴脾氣”不僅導致自己無謂的死亡,還給孫權留下了一個動盪的局面。所以張昭才催着孫權除掉喪服,騎馬出巡,穩定大本營的軍心。

其實,張昭不止做了這一件事。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第5張

他爲了穩定軍心,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正名。他第一時間向曹操控制的東漢朝廷上表,請求讓孫權來繼承孫策的討逆將軍和會稽太守,並允許他能夠繼續駐守原來的六郡。

雖然東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但是所有的割據政權也都習慣性地要上表,以達到名正言順的目的。比如後來劉備稱王漢中,還給漢獻帝上了個表,其實,也就是通知一聲。

孫策是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四日死的,漢獻帝的回信,十月份才寄回來。

這中間,有六個月的空擋,張昭又做了第二件事,下令六郡各城:

中外將校,各令奉職!

啥意思呢,就是各位將領,做好你們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不許妄動!

這個命令很重要,基本穩定了各地的情況,但是,也有不聽話的,孫策的堂兄孫暠就是一個例子。

孫暠是孫堅的弟弟孫靜的長子,時任定武中郎將,駐守在吳郡的烏程。他認爲自己有資格接替孫策,所以厲兵秣馬,準備先攻佔臨近的會稽郡。

當時在吳郡富春縣任縣長的正是那個勸阻過孫策的虞翻。

虞翻根據當時的形勢,認爲應該原地治喪,以穩定爲主。就勸那些想去奔喪的孫策的將領稍安勿躁,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不要亂動,對穩定吳郡及周圍的形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他聽說孫暠意圖作亂,就前去勸告他:

孫討逆(孫策)英年早逝,接替孫討逆將軍的只應該是孝廉(孫權),我虞翻已經率一郡的軍民百姓固守城池,就等孫孝廉一聲令下,討伐不逆。現在只有執事(孫暠)您有些妄動了。

孫暠一聽,就瞭解自己沒戲了,之好退回烏程,奪權行動宣告失敗。

事後,孫權越級提拔虞翻爲騎都尉。

從孫暠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手握重兵的周瑜,明瞭解張昭下令各地都不許妄動,卻仍然憑着對孫氏家族的一片公心,帶兵奔喪,起到了何等穩定人心的作用。

這樣,孫策突死的情況下,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兩人遵從了孫策的遺命,認爲孫權有能力繼承大業,於是文武二人。

率羣僚立而輔之。

江東人心初定。

十九歲的孫權,可不是一個任人擺佈沒有主見的普通人。

孫策當初讓孫權繼位費盡心思 孫權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孫策的 第6張

史書對孫權的評價是:

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móu)於父兄。

侔於父兄的意思就是他和父親孫堅哥哥孫策齊名。這對一個少年人來說,評價就很高了。

結合孫策臨終時對他的評價,孫權的好俠養士之名,對穩定當時江東的秩序,確實是最需要的。

而孫權也是這麼做的,並且做得很好。

孫策對待張昭,是亦師亦友。而孫權直接就是以師傅之禮待之。

孫權性度弘朗,詼諧多趣,經常以表字稱呼手下。但是對張昭從來都是稱呼張公,非常的尊敬。出征的時候,也多是把看守大本營的任務委託給張昭,可見十分信重張昭。

當然,在孫權稱帝之後,也確實沒有再讓張昭爲相,這也許是赤壁之戰前,張昭投降曹操的建議埋下了隱患。

當然,文官裏面,孫權還重用了從曹營歸來的會稽東部都尉張紘(hóng)。張紘是曹操往江東安插的釘子。但是張紘可是爲剛剛上任的孫權解除了一個大麻煩。

因爲曹操聽說孫策橫死,就想趁江東人心不穩,征伐孫權。

還是張紘心戀舊主,勸諫曹操,趁人家家裏辦喪事去征討,難免背上不義的名聲,還是算了吧。曹操一想也確實是說不過去,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所以,雖然有人在孫權面前說張紘的壞話,但是孫權卻從來沒有懷疑過張紘的忠心。仍然讓張紘遙領會稽東部都尉,主要的工作卻是和他商量機密,起草重要文件,是孫權重要的謀臣。

同樣的,孫權一直尊稱張紘爲張東部,也就是他的官職東部都尉,而不呼其名其字。

穩定住文臣的隊伍之後,對武將的使用,孫權也能夠做到恰如其分。

除了繼續任用周瑜和老將程普爲左右都督總領軍事。

孫權任命黃蓋,韓當,蔣欽等武將兼領有山越作亂地方的地方官。

山越是六郡內部除孫氏宗室之外的另一個不穩定因素。

黃蓋等人恰巧既是武將又有管理地方的經驗,對他們的任命,既平定了山越的作亂,又穩定了地方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江東這次因爲孫策橫死而帶來的突如其來的權力交接。從孫策選擇孫權,到孫策留下的班底的全力支持,到孫權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能力團結了一大部分的文官武將。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孫策孫權兄弟及張昭周瑜等人,在動盪之時,明智地選擇了最有利於東吳穩定和發展的舉動。

從這一點來說,後來孫權稱帝后,只是追封孫策爲長沙恆王,封孫策的兒子 本文鏈接:https://www.fflsw.com/lishirw/dwjx/486671.html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