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昭:孫策的謀士,孫策死後輔佐孫權

張昭:孫策的謀士,孫策死後輔佐孫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長河中,張昭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三國”裏面有很多的人物,對於大家來說,可能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類似於諸葛亮,呂布,趙雲等這樣的英雄人物。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也是《三國演義》裏面的一個角色,他就是三國孫吳重臣張昭,其實這個人的地位跟諸葛亮差不多,但是在《三國演義》裏面張昭卻被醜化的很不堪,到底是爲什麼呢?

東漢末年的時候中原發生了一場動亂,張昭就跟着其他的難民一起逃到了江南,當時的孫策證據地江南,因爲張昭非常的有才華,便受到了孫策的重用,還封他爲長史和撫軍中郎將。

而且把軍隊中的重大事件都交給張昭來打理,之後還爲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還曾同他一起拜訪過張昭的母親,孫策對張昭也像是兄弟一般親暱,孫策曾說過張昭在他心中就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可見孫策對張昭是多麼信任。

後來孫策因爲遇刺意外身亡,臨終前把他把弟弟孫權託付給了張昭,希望張昭能夠輔佐他,但同時,孫策也告訴張昭,如果孫權沒有這個能力,張昭可以取代孫權的位置。說到這裏,我們可能會想到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也是這樣,不得不說,不論是誰,能在臨終前這樣做,都是出於對這個人的極大信任和恭維。

張昭:孫策的謀士,孫策死後輔佐孫權

當時的孫權只有18歲,在這樣懵懂的年紀,因爲父親和兄長的先後離去,孫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那段時間,孫權一直都守在靈堂前爲哥哥守靈,完全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但張昭卻要他在此時振作起來,他說:“昔日周公創立禮法,規定父親逝世兒子必須服喪。

但周公的兒子伯禽卻在父親喪事期間帶兵去平定了叛亂,並不是伯禽故意違背父命,而是國家大事面前不得不這樣選擇。現在外面強敵環伺,你卻只顧禮節,到時候丟了你父兄打下的江山,纔是真的對不起他們”,這才讓孫權振作起來。

作爲臣子,他也非常的忠心,當時才繼位的孫權年少,軍中難免會有不服的人,爲了讓衆人都服從孫權,安定軍心,在列兵出行的時候,張昭還親自扶孫權上馬,我們都知道,扶人上下馬通常是下人們來做的,而張昭降低身份的舉動張完全是對孫權的尊重。

在私底下,張昭對孫權就像是對自己的兒子那樣,孫權外出打獵射殺老虎時,張昭會指責他不顧自己的安全,在孫權與人飲酒喝醉時,他也會因爲孫權不照顧自己的身體而發怒。

張昭:孫策的謀士,孫策死後輔佐孫權 第2張

但是對孫家兩兄弟都如此忠誠的張昭,卻選擇在赤壁之戰即將爆發的前夕建議投降於曹操,這讓很多人都想不通,其實這裏面其實也有張昭的理由,還記得孫策在臨終前的遺言嗎?“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我們前面說的是前半句,而後半句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最終無法成功,就慢慢的向西方的朝廷靠攏,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我們都知道,孫家從孫堅開始是效命朝廷忠於漢室的,後來不斷的東遷便建立了在江東的政權。所以孫策話中的“西歸“就是告訴張昭,如果最終無法和朝廷抗衡,我們可以選擇歸於到朝廷。

而當時張昭認爲面對曹操強大的軍隊,贏的機率非常渺小,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遵照孫策臨終時的遺言那樣做。但卻沒有想到跟劉備聯手之後,反倒打敗了曹操,而因爲這件事,張昭也背上了罵名。

但是張昭的“主降”並非《三國演義》所寫的是因爲懦弱,而是一種對政治局面的判斷。當然,張昭也是沒想到赤壁之戰孫吳聯軍能夠獲勝,但沒過幾年,孫權還是選擇了向曹魏投降,孫權還被當時在位的曹丕封爲“吳王”,似乎也證明了張昭當時預測的大勢所趨,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如果說張昭選擇歸附於曹操,那麼曹操一定對他愛不釋手,奉爲上賓。但是後來發生的這件事大家一定想不到,在一次曹操寫給孫權的信中,曹操爲了拉攏孫權,要求他殺死張昭和劉備,如果張昭是一個懦弱的投降者,曹操爲什麼要讓孫權這樣做,留着他讓他勸孫權投降自己不是更好嗎?從中可以看出張昭這個人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之後孫權設立丞相,很多人都推薦張昭來擔當此任,但是孫權卻沒有同意,說是丞相的事務繁多,責任重大,張昭不適合這個職位,其中的原因,難免會讓人深思。其實張昭對於孫權來說,不只是君臣,也是父子,還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經常因爲一些事情吵了又和好,孫權曾經因爲被張昭氣到拿泥土封了張昭家的門,讓他一輩子都別出來,但後來爲了道歉有火燒張昭家,最後張昭還是在兒子的攙扶下,纔出門與孫權和解的,平時都要受到張昭的管教,若是讓他當丞相,那豈不是更加管得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