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爲何浪費三次逃亡的機會

崇禎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爲何浪費三次逃亡的機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建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以崇禎帝在煤山的自盡殉國而宣告結束,即使在此之後有建都南京的弘光(留守江南的官僚擁立福王朱由崧爲帝)小朝廷,終也是小打小鬧,未成氣候。衆所周知,明朝是滅於內憂外患,內部有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外部則有關外皇太極爲帝的大清意欲問鼎中原,此外還有大半國土上的的饑荒、傳染病,可謂是處處皆爲亡國之兆,甚至有傳言:在夜晚走過紫禁城正門的行人,可聽到戰死疆場的鬼魂的喧鬧和幽靈淒厲的哀嚎。

  

崇禎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爲何浪費三次逃亡的機會

網絡配圖

   到1644年初,糧倉空了,而保衛京師的軍隊也幾乎一年沒有得到軍餉了,在這危急時刻,放棄北京,遷都江南便被提上了日程。2月10日,崇禎帝在大內德正殿召見翰林學士李明睿,總憲李邦華,原九江軍府總督呂大器議事。當皇上問到今後的策略時,李明睿沒有打哈哈,直截了當的說,流寇(指李自成部)已逼近京城,唯一明智的選擇便是遷都南京。我們可以想像,如若是在大臣羣聚的朝堂之上,皇上一定會因爲這一置他於自私之地的建議大發雷霆,但是因爲這是私下召見,他在確認無人偷聽之後詢問了南遷的具體步驟,以及如何出京等具體問題,這已然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當晚,李明睿又被召進宮參加另一次祕密會議,並且在會後被單獨留下。李提出最佳路線是取道山東,裝作到文王與孔子廟拜祭,一旦到了曲阜,聖上便可快馬加鞭,20天左右即可到達比較安全的淮安地區。崇禎帝此時已然對南遷有了極大的興趣,向李明睿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大都集中在中途的安全問題,即接應部隊從哪裏調集。彼時,明軍主力不是用來鎮壓農民軍就是在北邊抗擊清軍,手頭幾乎沒有軍隊,所以李提出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員從京畿地區徵募新兵。可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徵募新兵的錢從哪裏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人到底是自私的,李認爲是時候該動用皇家內庫的銀子了,而皇上卻堅持要讓戶部出這筆錢,李提出如果動用國庫僅剩的儲備,北邊防線將受到致命危害,且態度近乎強硬。聽到此,崇禎帝點頭不語,此時,二更已過,他疲憊不堪,遂將李打發走了。

 

崇禎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爲何浪費三次逃亡的機會 第2張
 

網絡配圖

   圍繞經費該由誰來出的問題,有些小氣的崇禎帝就這麼錯過了南遷的第一次機會。

如果說第一次討論南遷還僅僅是在一個較小範圍內的話,那麼第二次討論便將範圍擴大到了

整個朝廷。3月6日,崇禎帝再次命令羣臣獻策,一大堆建議南遷的密摺呈到了皇上面前,而這些奏摺正是來自於李明睿供職的翰林院,而且擁護南遷的也大多是南京人。這些奏摺與李明睿之前的論調大同小異,建議皇上率軍南遷,在長江建立起第二道防線,令太子留守北京。但是大家都是聰明人,誰都明白,皇上這一走,還不知幾時才能回來,南方的官員當然無所謂,但是這一建議如果實行,卻會大大損害北方官員的利益,這些個北方籍位高權重者,在河北、山西、山東擁有大量的田產,如若跟着南遷,這不是把家底兒都賠上了嘛。所以第二次南遷的機會便又在北方官員對這一戰略的激烈反對中錯失了。

   個人認爲,關於南遷的第三次集體大討論是最具戲劇性的。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在1644年3月橫掃山西,太原被攻佔之後,崇禎召集六部、督察院和翰林院羣臣議事。討論的核心依舊是圍繞南遷展開,但此時南遷已不具備條件了,南下的路已經被起義軍佔領,完全走不通了,無奈的是,朝廷的情報系統陷入癱瘓,執政者對此一無所知。這次討論,從我們後人的角度看,更像是一場演習。因爲之前北方官員的反對,持南遷意見的大臣提出了一項折中方案,即由皇上留下來守衛北京,派遣太子南下,這樣一來,即使王朝覆滅,南方人還會馬上有一位合法嗣君,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響應。可是崇禎帝卻不高興了,這明顯就是讓自己做出犧牲嘛,但公開舉行的廷議又迫使他做出抉擇,只得拋出句:

“言遷者欲使朕抱頭鼠竄耶?”

  

崇禎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爲何浪費三次逃亡的機會 第3張

網絡配圖

   看到皇上面露不快,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憤怒抨擊李明睿,指責其爲邪說的幕後支持者,在他慷慨激昂的把主張放棄京師的官員譴責之後,在場的27位大臣有19位馬上改變之前南遷的主張。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看着要爲國獻身的光時亨,在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便投降了大順政權,而且在之前就曾與與起義軍祕密接觸。看着絕大多數的臣工均建議整個朝廷留在北京,崇禎帝更加生氣了,因爲他的本意是讓太子留下,他南下,這下可好,太子和他都得留在北京,一個都跑不了了。崇禎帝把雙方都斥責了一頓之後,南遷之事算是正式流產了,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評曰:“南遷之議寢矣。”

本有數次機會可以南遷的明王朝就這麼在一次又一次的爭論中將機會錯過了,我們可以假想,如果崇禎帝率政府南遷,那麼明王朝很可能像南宋政權那樣憑藉長江天險堅持下來,雖然具體時間我們無法預估,但是也不至於使明朝成爲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想要南遷的崇禎帝也因爲自己的小氣和麪子,而把朱家的天下送上了絕路,不知最後在煤山那顆歪脖子樹上自盡的他,除了萬念俱灰,有沒有後悔自己不夠果斷,有沒有明白性命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