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是誰

秦始皇,名爲嬴政,其母爲趙氏,出生在河北地區,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完成統一版圖的秦朝開國帝王,開創了君主制度,爲中國兩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下了基本格局,他是一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位的作爲、思想被譽爲“千古一帝”。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秦始皇圖片

秦始皇爲秦莊襄王的兒子,但因其母趙氏生性放蕩,故有秦始皇的父親爲呂不韋一說,但歷史已成爲過往,一切皆爲後人揣測。秦始皇剛爲秦王之時,由呂不韋和其母男寵執政,爲奪回朝權,在他二十餘歲之時,秦始皇一舉遷滅叛臣,逼殺呂不韋,任用能臣,開始他統一和擴張疆土的征途。

先後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天下割據分裂的狀態,統一了天下,結束這混亂的局面,開創了“皇帝”的尊號,中央集權等制度,廢除原有分封制,吸收精華統一了法律,加強對貴族諸侯管制,防止分裂復辟行爲。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爲擴張版圖,親自率兵南征北伐,使秦朝初期的郡數大大增加,使秦朝領地得到擴展。

秦始皇統治時期,統一了文字,也控制了思想文化,進行“焚書坑儒”,以達到禁止私學的目的,嚴重干擾了文化的發展和思想的融合。且在位期間建立了萬里長城,而也因此使徭役繁重,百姓多慘死其中。且秦始皇多愛享樂,浪費無度,先後五次的巡遊更是使百姓生活困苦。

秦始皇性格

秦始皇,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及戰略家。他是第一個結束分裂混戰局面,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開創了中國世界新的局面和時代。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第2張

秦始皇

人們對於秦始皇印象無非就是個暴君,生性多疑,爲了保證他的絕對權力和統一國家,他專制獨裁,焚書坑儒,差點就將儒學文化毀於一旦,大興宮殿,建立兵馬俑,勞民傷財,民間怨言四起等等。可是,他的殘暴是戰爭和統治國家的表現,一個王者是絕不會低頭的,因爲低頭皇冠會掉。站在權力的最高峯,他要要時刻警性身邊的一切事物,精神必須高度集中。歷史上記載,秦始皇將長子處於流刑,就是因爲聽到了長子要蓄意謀反,在這樣一個至高權力的擁有和精神的壓迫下,容不得一點流言蜚語。寧可錯殺絕不放過任何一線生機。

秦始皇性格上的扭曲和行爲的殘暴主要是由於他從小過着非人的生活,受盡屈辱,還不時地遭受到生命的威脅。這樣艱辛險惡的生活環境,讓他學會獨立生存,以自己的利益爲上,不相信任何人對權力有着極大的慾望。在《史記》中,年輕的嬴政在平定嫪毐站亂之後,就將自己的母妃流放在外,母親的罪惡淫亂讓他十分痛惡,這也是致使秦始皇暴虐的原因之一。但他也是個忍辱負重之人,否則也不會稱霸天下。

他的性格是充滿矛盾性的,在建立成功偉績的同時又做出讓人憤恨不已的事。人無完人,自古人生“孰能無過”。秦始皇有功也有過。可他那扭曲變化無常的性格,讓他走上了被世人謾罵和讚賞的極端。

 秦始皇活了多少歲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秦朝成爲第一個皇帝但卻沒有安逸享樂,而是親率兵隊南征北伐爲擴張疆域而戰鬥,但可惜的是還未等到將中國版圖進一步的擴張便逝世,享年四十九歲。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第3張

張豐毅飾演的秦始皇劇照

秦始皇十三歲的時候便繼承秦國王位,成爲秦王,但礙於年幼由呂不韋執政,在秦始皇滿二十一歲的時候一舉殲滅叛臣,逼死呂不韋,此時得以真正掌握朝政大權,遂開始十年的統一戰爭,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稱帝建立秦朝。

而關於秦始皇的死因衆說紛紜,一種是認爲秦始皇是病死的,另一種則認爲他是被人害死的,孰是孰非,至今也無法得到證實。

且說秦始皇年自幼體弱,且爲人剛愎自用,親政後諸事身體力行,工作給他帶來高強度的勞累,加上他外出巡遊時爲夏季,天熱本易引發疾病,致使他的途中病逝。而傳說秦始皇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曾寫遺書給長子扶蘇使其奉命送葬,但還未將信發出去便逝世。

關於秦始皇的疾病,並無法考證,有人說是他得了癲癇,而郭沫若曾據史載描寫了秦始皇死時的症狀,而他在車內病逝一段時間方被李斯等人察覺。

關於;另一種說法則認爲是趙高等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與秦始皇的幼子胡亥聯合將秦始皇謀害,爲的是趙高曾與蒙恬一族有仇,不想秦始皇傳位給扶蘇(扶蘇與蒙恬關係較好),遂謀害秦始皇,改擁立胡亥爲帝,逼死扶蘇。

秦始皇屍體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之時,不幸在路途中病逝,結束了他短暫且偉大的一生,而秦始皇的陵墓規模宏大,建築結構奇特,加上有數百個陪葬坑,成爲世界奇觀,只是發現了這麼久卻一直不得開掘,引發了衆人無限遐想,其中一個便是關於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第4張

秦始皇雕像

史載秦始皇病逝的時候乃是炎熱的夏季,司馬遷的《史記》中曾如此記載:“棺載轀涼車中……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也就是說炎熱的夏天,秦始皇的屍體於馬車中運輸,且馬車內溫度更高,屍體不由的散發出腐臭之味,且當時趙高爲了隱瞞秦始皇已經病逝的消息,爲避免走漏風聲便將一筐鮑魚放入車內,以此掩蓋屍體的腥臭味。而後進宮長達兩個月的運輸,屍體才送回咸陽,秦始皇屍體難免難以保存下來。

就秦始皇屍體的保存完好與否卻有另一種說法,且說秦始皇生前熱衷於丹術,以求長生不老,遂古代方士便會在煉丹時加入大量的汞,因此陰差陽錯之下汞便成爲秦始皇屍體的防腐劑。

且有說法秦始皇病逝時雖爲夏季,但天氣涼爽,且秦始皇所坐馬車有冷藏處,便將屍體放置在其中帶回。當時有御醫夏無且跟隨出行,使用水銀將秦始皇的屍體很好的泡在水銀棺內得以防腐。因此認爲現如今秦始皇的屍體可能還完好的保存在地陵之中。

秦始皇地宮

歷史上關於秦始皇地宮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史記中,稱其一登基就爲自己建造陵墓,開鑿驪山,吞併天下以後,更是從全國收集百姓前來鑿山,地宮有三層泉水之深,奇珍異寶遍佈,還令工匠做了很多弓箭機關,一旦有人靠近便發射。地宮中還有水銀做成的江河湖海,利用機械動力不斷流動循環,天文地理應有盡有,還有長明不滅的油燈。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第5張

秦始皇 地宮

這只是司馬遷的描述,但是地宮的真實面貌我們目前還沒能完全揭開。自古以來,地宮的位置就是一個衆說紛紜的彌留問題,有的說法是指其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用來放置棺木和隨葬物。民間曾經相傳地宮在驪山中,驪山與秦陵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每當陰雨天,該通道里就會充斥着陰兵,車水馬龍,聲響很大。但是無論做了幾次考察,都沒能找到這個傳聞中的地下通道。

自1962年起,考古隊第一次對秦陵開展了全方位的勘察,考古隊員利用遙感與物探等方法通過勘測發現地宮就封在土堆下面,距離地面354米深,東西向長達170米,南北向寬達145米,全體以及主墓均爲矩形,規模十分宏大,墓室就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而地宮陵園的整體幾乎相當於七、八個故宮的大小,一度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轟動。

在考古隊的勘測中,他們還發現了很多植物、牆體等奇異現象,地宮不僅防水,還防腐防盜,內含有多個墓道,以及多個難解的謎團,再加上古來的神話傳說,使其顯得更加神祕莫測,謎團重重。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也稱作秦俑,位於陝西西安秦陵東面的兵馬俑坑中。兵馬俑作爲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種類,就是推行人陪葬,奴隸爲奴隸主所有,在奴隸主死後要作爲殉葬品與之一同下葬,因此兵馬俑也就製成戰車、戰馬以及人兵的樣子,守護陵墓。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第6張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於1974年被發現,至1987年,整個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中,同時也得到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譽稱,前前後後共有兩百多位國家領導人前往參訪,成爲華夏古代文化的一張生動的遺產名片。

人殉作爲古代一種殘酷的喪葬制度,在殷商時期達到頂峯,周王朝時便吸取教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這種現象,直至秦國時正式廢除人殉,以俑入葬取而代之。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俑葬的典型代表,也達到了俑代人殉葬的巔峯。無論在規模、寫實等多個方面,秦始皇兵馬俑都是匠心極致的結晶,也是歷史上首位封建帝王的皇權意識。秦始皇兵馬俑是對實物的嚴格臨摹,肖像生動寫實,活靈活現,並且在規模與氣勢上也勝人一籌。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自西向東而坐,三個坑呈現一個品字,最早出土的一號長形坑中有八千多個兵馬俑,四面斜坡,左右分別是二、三號坑。兵馬俑坑是地下埋入式結構的,深約5米,坑中築起條條隔牆,排列木柱,往上加橫木以搭蓋棚木,最後再鋪上蘆葦蓆用黃土覆蓋,形成高出地表兩米的坑頂,底部用青磚鋪設,往內放置陶俑,門道填實後,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就形成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