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覽,部分史料也記作“高奐”原爲袁紹麾下部將,與顏良文丑張部三人並列,後世並稱爲“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中,袁軍烏巢存糧,被曹操親率精銳偷襲焚燒。袁紹一邊派遣輕騎教援烏巢,同時令張郃高覽率主力攻打曹軍大營。戰鬥失敗過後,高覽與張郃一同率部投降曹操,被封爲偏將軍、東萊侯,此後便再無史料記載其蹤跡。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張郃在投降曹操過後繼續領兵作戰,在戰場上屢次大放異彩,頻頻建功,還位列魏國“五子良將”之一。而與張郃齊名的高覽,卻在此後默默無聞,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政壇中都毫無建樹,似乎就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難免讓人生疑。

難道是高覽的能力真的和張郃差距那麼大?或者是他就此厭倦了殺戮,也厭倦了政治鬥爭的明槍暗箭和爾虞我詐,甘願就此退隱江湖,安度餘生?

確實,這些疑問都被漫長的歷史埋藏得大過於深晦,很難得知其真相,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史料記載出發,去大概推測一下高覽默默無聞的原因。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第2張

可能性之一在於高覽的家世,他可能是河北大家族高家的一員,與高幹等人是親族。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曾在袁紹麾下擔任過北方四州之一的井州州牧,與袁紹的三個兒子各領一州,地位持平。單從這點就能看出高家在北方的勢力不容小視,甚至不亞於袁家這個“四世三公”大家族的影響力。

所以袁紹纔要與其聯姻,並兩大家族之力統治北方四州。一般說來,曹操在打下一方地盤的時候,往往都會對當地的大家族採取懷柔政策,保留其產業籠絡其人心,這樣也有利於穩定地方的政治局勢。但是,老曹一般也不會允許這些地方家族勢力染指軍隊,以免其勢力牽扯太廣,一旦有心叛亂則不好收拾。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第3張

看看曹操之後在荊州的所作所爲,雖然一開始迫於水軍將領缺乏的窘境,不得不暫時委任蔡瑁張允繼續統領荊州軍隊,但後來一旦尋得理由便立即換上自己的心腹(《三國演義》中寫道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將二人處死)。其實這種做法並沒有錯。

一位君主如果不將軍隊牢牢控制在手中,麾下難免要生亂。所以,如果高覽真的是高家的人,那麼曹操就不可能讓他繼續掌兵權,哪怕就算他不是,就憑他姓高這一點,也難免會令曹操生疑。

倒是對張郃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他出生寒門,身後並沒有一個聲名顯赫的大家族,所以曹操敢於大膽提拔和任用。故而張部在投奔曹操之後可以繼續留在軍中,繼續發揮他在軍事上的能力,並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而高覽則只是升官封侯,表面上高官厚祿實際上卻是被閒置,哪怕他真的有些軍事才能,也無從去發揮了……若真是這樣,那恰恰說明高覽這個人還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讀得懂形勢,知道進退,明白如何去迎合主子的意思。要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繼續抓住手中的軍權不放,恐怕就會有殺身之禍。

當然,以上都僅僅是推測。

因爲並沒有任何史料能佐證,高覽是高幹的親族,他也是高家的一員。如果不是這樣的原因,那曹操不再令其繼續統兵打仗,就只有可能是高覽能力的問題了。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第4張

需要說明的是,“河北四庭柱”這個名號並非是史書上所記,而是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也被記作“河間四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推崇“四”這個數字,古有“四大戰神”,“四大金剛”,“四大美女”,“初唐四大家”等說法,近代也有“四大名旦”,“四大美男”,“四大才子”,“民國四公子”等噱頭……看得出,“四”這個數字經常用來凸顯一些比較光輝大氣的人和事,有時候想形容某些東西總的要將數字湊夠“四”,說出來方顯霸氣

所以說,評書裏將高覽和顏良、文丑、張部並列爲“河北四庭柱”,只是出於劇情的需要,並非說明他和前三者就是一個水平的人物。從有限的史料記載看,高覽在袁紹軍中也僅僅是一位領兵打仗的將軍,不一定能力就很突出,至少比不上張郃。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記載,張部原本在袁紹麾下就戰績頗多,尤其是在平公孫瓚的戰役中立功不少(紹以部爲校尉,使拒公孫費。璦破邰功多,遷寧國中郎將)。這充分說明張郃確實很有幾分本事,是大將之才,而關於高覽之前的戰績則毫無記錄,僅有《三國演義》中虛構過其單挑許褚的戰績(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

所以,高覽的軍事能力可能真的不昨樣,而且和張郃相比相差不小,再加上性格可能也相對平庸,缺乏個性。故而張郃能在任人唯賢的曹操手底下得到重用,混得風生水起,而高覽則難以在人才濟濟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最終只能在史書上黯然湮沒無聞,連個結局也沒有記載……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第5張

也許,高覽在投降曹操過後默默無聞原因就是這樣,要麼是因爲他的出身問題。要麼是因爲他的能力問題。但是這些東西史書上都沒有記載清楚,完全是我們猜測的結果。

誠然。我們也不能要求古代修史書的人能夠事無鉅細都記錄下來,沒這個時間和精力也沒這個必要。而且,有些東西適當留些懸念,反而還能給後人們更多的推測和想象空間。

高覽張郃同時降魏 爲何張郃能成“五子良將”高覽卻默默無名 第6張

PS:三國時代很多人物都沒有在史書上交代結局,光官渡及其之後投降曹操的河北將領,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加上高覽總共七人,全都沒了下文。倒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這七位都安排好了歸宿,可謂是有頭有尾:

呂曠和呂翔在進攻新野時分別被趙雲和張飛所殺;焦觸、張南、馬延、張顗這幾人人都曾與趙雲在長阪相會,後來在與東吳的戰役中,焦觸被韓當所殺,張南被周泰所斬,馬延和張顗則死在甘寧的刀下。至於高覽嘛,看過演義的人都知道,他隨曹操征戰汝南截住劉備,雖幾回合斬了劉闢,卻被趙雲偷裝得手刺於馬下,由此留下了“能接住許褚手中刀,卻擋不住趙雲龍膽槍”的讀者疑問。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虛構的情節,老羅安排袁紹陣營的降將們在各位猛將刀下走一遭,目的只是爲了渲染劇情,凸顯書中的人物形象而已。正所謂“人盡其用”,這也是藝術化加工的常用手段之一,沒有必要深究。

      文章來源:【薩沙講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