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郃被封的“徵西車騎將軍”,到底有什麼含義?

張郃被封的“徵西車騎將軍”,到底有什麼含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曹魏陣營中,有“五子良將”分別爲“”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其中,最晚去世的是張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張郃戰死的二年前,魏明帝曹叡纔剛給他升了官,給他的軍職是“徵西車騎將軍”。這個官職有些怪異,也讓張郃成爲三國時期唯一的雙號將軍。

本文就聊一聊張郃的這個“徵西車騎將軍”,聊一聊其中有何貓膩,以及曹氏掌權人對張郃的戒心。

一:名不副實的雙號將軍

在得到“徵西車騎將軍”的名號之前,張郃是右將軍。

曹叡給張郃升官,是因爲他從街亭之戰開始,連續兩年,在諸葛亮發動的兩次北伐中,逼退了蜀漢軍隊,論功該給張郃升官。

按照曹魏制度,徵西將軍也好,車騎將軍也好,都位於右將軍之上(也有網友認爲四方將軍大於四徵將軍)。

其中的車騎將軍,在曹魏軍職中的排位,僅次於大將軍(當時是曹真擔任,一年後轉司馬懿)和驃騎將軍(當時是司馬懿擔任,一年後轉曹洪)。就算是升職,給一個將軍號也就夠了,爲何要給兩個?聽起來或許很霸氣,但也有些不倫不類。

曹叡的心思很複雜,即想借用張郃的能力幫助他抵抗蜀漢軍隊的進攻,還想讓他成爲在曹魏軍中制衡司馬懿的棋子。

但他又對張郃不放心,這個不放心主要表現在給予張郃的軍職相應的權限上。

在張郃所獲得的“徵西車騎將軍”的軍職中,單以徵西將軍論,是應該有“都督雍、涼二州軍事”之責的。也就是說,徵西將軍本應該是曹魏西線戰略區的統帥。

在張郃之前擔任徵西將軍的夏侯淵,在他之後擔任徵西將軍的趙儼、夏侯玄、郭淮等,都有“都督雍、涼二州軍事”的權限。即便少數沒有類似權限的,至少也要兼任個雍州刺史或涼州刺史什麼的。

唯獨張郃在加上了車騎將軍號的同時,卻剝奪了徵西將軍應有的“都督雍、涼二州軍事”的權限,就是給了名分,不給權力。

張郃升官前,在抵禦蜀漢軍隊進攻的戰爭中,曾有過幾次“督諸軍”或“督關中諸軍”的經歷,但全是臨時的,也就是戰時有,戰後就收回。而且,就算是戰時,“督諸軍”的張郃也要受制於曹真或司馬懿。

很明顯,張郃立了功,曹叡要給他升官,但又不願意給他過多的實權,所以乾脆給張郃雙重將軍號,以表示虛僞的看重。

當然,錢財、土地是不吝賞賜的,在張郃升任“徵西車騎將軍”的前一年,即街亭之戰後,曹叡就嘉獎給他“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

因此,張郃雖然是個“徵西車騎將軍”,可實際權限還不如實打實的、單獨的“徵西將軍”或“車騎將軍”。

張郃被封的“徵西車騎將軍”,到底有什麼含義?

二:張郃的能力跟資歷都足夠當上實權將軍

張郃夠不夠資歷擔任真正的徵西將軍?有沒有能力擔任真正的徵西將軍?這是毫無疑問的,肯定可以。

當初,張郃向曹操投降時,曹操可是把他比作韓信,《三國志·張郃傳》中記載: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陳壽在《三國志》中誇讚張郃:“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曹叡也曾親口讚賞張郃是:“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

更不要說,《三國志》中明文記載,劉備、諸葛亮都非常忌憚張郃的軍事能力。

到曹叡執政時,張郃的資歷已經很高了,算是三朝元老,在曹魏軍中,已經是妥妥的老將,碩果僅存的“五子良將”。

有足夠的軍事能力,又有足夠的資歷,張郃爲何得不到實權?

三:身份有瑕疵,張郃是外姓將領,還是降將身份

張郃雖然能力強,資歷老,但他的弱點也很明顯,是外姓加降將的身份。

在“五子良將”中,跟張郃同是外姓加降將身份,且功勞比張郃大很多,還曾是曹魏軍中最早擔任四徵將軍的張遼,就從未掌控過戰略區兵權。

張遼擔任徵東將軍時,跟張郃的“徵西車騎將軍”一樣,也是隻有名分,沒有實權。

這是曹操及其後代,對外姓、降將的制約,給名位,給爵位,給財富,就是不給權。

而“五子良將”中,曾經統帥部隊最多的,是于禁,他在關羽“水淹七軍”一役中,統帥過“七軍”共計三萬餘軍隊。

但于禁率領這三萬多軍隊,向關羽投降了,這個事例更導致了曹操及其後代,對外姓將領的警惕。

魏明帝曹叡執政時,雖然也提拔了司馬懿這樣的外姓來掌軍,可司馬懿的身份是張郃無法相比的。

司馬懿是魏文帝曹丕指定的輔政大臣,還是地道的士族。

曹叡可以被迫向士族妥協,卻絕不會向張郃這樣的非士族、外姓加降將妥協。

四:張郃曾在士族的配合下,輕易掌控住一軍的軍權

張郃跟士族的關係特別好,這大概是張郃除外姓加降將的身份之外,最不讓曹叡放心的一點。

根據《三國志·張郃傳》中的記載:“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

或許是看出了漢末時期,或三國時期,真正掌握天下大勢的,始終還是士族,張郃在爲人處事時,都有意的跟士族打好關係。

但他的這個行爲,並非是曹操、曹丕、曹叡等曹家掌權人所希望看到的。

士族是曹氏打江山乃至建國時的盟友,但也是曹氏要嚴密防備的對象,曹魏江山要想穩固,就必須壓制士族。

張郃這樣跟士族關係特別好的軍中元老,曹叡不怎麼敢給予他太多兵權。

而且,張郃是有前科的,他曾在軍中,因士族的擁戴和配合,短暫成爲軍中主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出兵爭奪漢中,老將黃忠大發神威,在定軍山幹掉了夏侯淵。

曹軍眼看就要潰敗,關鍵時刻,是張郃站出來擔任主帥,統領敗兵穩住了戰線,堅持到曹操大軍到來。

而當時支持張郃接替夏侯淵擔任臨時主帥的,是士族子弟郭淮和杜襲(號稱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志·杜襲傳》中記載:

襲與張郃、郭淮糾攝諸軍事,權宜以郃爲督,以衆心,三軍遂定。

《三國志·張郃傳》中也記載,在一片混亂中,郭淮認爲只有張郃能力挽狂瀾,並說服衆將士:

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爲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衆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爲軍主。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衆心乃定。

曹操收到前線消息後,還趕緊的派人去授予張郃“假節”的權力,讓他名正言順的統帥夏侯淵遺留下來的大軍。

在這起事件中,張郃顯然是有功的,且能獲得軍中將士,特別是軍中士族出身的將士一致的擁戴,是相當不容易的。

但也因此,讓曹操、曹丕、曹叡等曹氏掌權人或會更加忌憚張郃。

能獲得軍中將士的擁戴,證明張郃得軍心,能獲得士族的擁戴,這就更可怕了。

如果某一天,曹氏皇權跟士族起了嚴重衝突,張郃會站那一邊?

有了漢中之戰前的這一幕,誰也無法保證張郃會不會倒向士族。

且不經請示就能統領全軍,雖然是事急從權,可在上位者眼中,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事急從權。

他們還能看到,張郃隨時能接掌一支大軍的軍權。

這樣的張郃,曹氏掌權人們,怎麼敢給予他過多的軍權?只能用無實權的名位,以及財富來鼓勵他。

張郃被封的“徵西車騎將軍”,到底有什麼含義? 第2張

五:結語

當初,漢中之戰結束後,有功的張郃並沒有被升職,曹操只是讓他去陳倉駐守,幫助西線戰略區看大門。

曹丕、曹叡執政時,不斷的給張郃升官,甚至都出現了“徵西車騎將軍”這樣的名號,可始終讓他處於曹真、司馬懿的統領下,絕不會鬆開繮繩。

張郃的這個名號看似威風凜凜,可實際上的苦處,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也許張郃不會想太多,和士族處理好關係,也是從政治安全角度考慮,並沒有什麼壞心思。

可上位者看的,想的東西,會比他複雜太多,加上本就是外姓、降將的身份,對他不放心,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