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將種世衡之孫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生平簡介

名將種世衡之孫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種(Chóng)師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漢族,京兆府人。原名建中,因爲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爲師極,後被徽宗御賜名爲師道。北宋末年名將。大儒种放從曾孫、名將種世衡之孫。

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爲名將,被尊稱爲“老種”。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時年七十六歲,欽宗親臨祭奠,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种師道死後次年,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名將種世衡之孫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生平簡介

仕途初期

种師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學家張載爲師。因爲祖上功勳得以補三班奉職,經考試後改爲文官,擔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縣。有縣吏打田產官司,歷經兩年而不決。种師道翻閱冗長的案卷,從早看到晚都沒看完。种師道沒有糾纏於這團理不清的亂麻,而是發現縣吏告的只不過是母親和哥哥,這在講孝道的古代不能立案,縣吏爲了隱瞞這一點故意設置文字迷宮。於是种師道把那個小吏叫來,詰問道:“你起訟你母親和兄長,這沒問題,但也不能長期騷擾鄉里呀!”於是那小吏叩頭服罪。

种師道升任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他因爲議論役法忤了蔡京旨意,改任莊宅使、知德順軍。隨即蔡京一夥奸邪又誣告他“詆譭先烈”,將他罷官,並且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將他列入“黨籍”。种師道被屏廢十年後,才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身份知懷德軍。西夏要求劃分邊界,西夏使者焦彥堅一定要得到“故地”,种師道說:“如果說故地,當以漢、唐爲正,那貴國疆土更少了。”焦彥堅無言以對。

童貫掌握兵權後西征,一路作威作福,官員們見到他一齊跪拜,种師道作長揖而已。宋徽宗召种師道入京諮詢邊境情況,种師道說:“先挑起戰爭不可勝,敵人來侵則針鋒相對,妄動生事不是好主意。”童貫打算遷徙內地弓箭手充實邊防,卻說成是新邊疆招募的。宋徽宗又諮詢种師道,种師道說:“臣恐怕弓箭手還沒有邊疆在立功,內地已經受到了騷擾。”宋徽宗讚許他的意見,賜給他襲衣、金帶,任命他爲提舉秦鳳弓箭手。當時五路都設置此官,宋徽宗說:“你是我親自提拔的。”童貫不悅。种師道因此不敢接受任命,經過請求得以提舉崇福宮。很久以後改任西安知州。

抗擊西夏

夏人侵犯定邊,築佛口城,种師道率宋軍前往夷平。宋軍剛到時非常口渴,种師道指山的西麓說:“這裏應該有水”,命令工兵挖掘,果然泉水流溢滿谷。

种師道屢次升遷至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洺州防禦使、渭州知州。當時他統率諸道宋軍修築席葦城,還沒有竣工,敵人已經趕到,在葫蘆河築壘。种師道在河邊佈陣,似乎要和敵軍決戰,暗地裏派偏將曲克徑出橫嶺,揚言是援軍趕來了。敵人正震驚注視,楊可世已經率軍悄悄繞到敵人後方,姚平仲以精甲部隊攻擊,敵人大潰。宋軍俘獲駱駝、牛馬數以萬計,敵人酋長隻身逃脫,宋軍最終完成築城任務。

朝廷又命令种師道統帥陝西、河東七路兵攻打臧底城,規定十天必須攻克。宋軍兵臨城下後發現敵人守備非常堅固,幾天後官兵開始倦怠。有個列校偷懶,自己坐在胡牀上休息,种師道立即將其斬首于軍門示衆,下令說:“今日不攻下此城,你們都和他一樣!”衆人震動,鼓譟登城,城防於是崩潰,宋軍八天就攻下了臧底城。宋徽宗得到捷報後欣喜不已,升种師道爲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

名將種世衡之孫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生平簡介 第2張

出征遼國

种師道又隨從童貫擔任都統制,被拜爲保靜軍節度使。童貫聯金伐遼,讓种師道掩護諸將。种師道進諫說:“今日之舉,譬如強盜入鄰家,我們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與強盜分贓,怎麼可以呢?”童貫不聽。宋軍抵達白溝後,遼人鼓譟向前,宋軍多有傷亡,幸虧种師道先令每人持一巨棍自防,遼兵盔甲擋不住鈍器打擊,宋軍纔不至於大敗。遼國使者前來懇求:“女真背叛本朝的行爲,南朝也非常憎惡(指西夏叛宋)。如今貴國爲獲一時之利,不惜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鄰,釀他日之禍,這可謂明智嗎?救災恤鄰,是古今通義,希望大國思量!”童貫無言以對。种師道又進諫說應該答應遼使退兵,童貫又不聽,祕密彈劾种師道助賊。王黼憤怒,責令种師道以右衛將軍身份致仕退休,而用劉延慶代替他。劉延慶在盧溝戰敗後,宋徽宗又想起种師道,起用他爲憲州刺史、環州知州。他不久歸任保靜軍節度使,又致仕退休。

抗擊金兵

金人南下,宋徽宗急忙召种師道進京,加封他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有權自行徵兵徵糧。种師道正隱居南山豹林谷,得到命令後立刻東行趕到姚平仲處,帶上姚平仲的步騎七千人一齊北行。种師道抵達洛陽後,得知斡離不已經屯兵京城下,有人勸他不要去,說:“賊勢正銳,願您駐軍汜水稍微停留,以謀萬全之策。”种師道說:“我軍兵少,如果遲疑不進,暴露實情,只不過自取其辱。如今我軍大張旗鼓前進,金人怎能測我虛實?京城軍民得知我軍前來,士氣自然振奮,還用怕金賊嗎?”种師道在沿路遍貼告示,宣稱種少保率領西兵百萬前來。宋軍進抵城西汴水南岸,直逼敵營。金人畏懼,拔營遷往稍北處,限制遊騎活動,一心一意在牟駝岡增築堡壘自衛。

當時种師道已經高壽,天下稱之爲“老種”。繼位的宋欽宗聽說种師道來了,非常欣喜,開安上門,命尚書右丞李綱迎接慰勞。种師道入見,宋欽宗問:“今日之事,愛卿意下如何?”种師道回答說:“女真不懂兵法,豈有孤軍深入別人境內而能順利撤退的道理?”宋欽宗說:“已經講和了。”种師道於是說:“臣以軍旅之事服務陛下,其它事不是臣敢明白的。”宋欽宗拜他爲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京畿兩河宣撫使,諸道兵馬全部由他統帥,以姚平仲爲都統制。种師道當時患病,宋欽宗叫他不用朝拜,準他乘轎子入朝。金國使者王汭在宋廷非常強硬,見种師道來了,才拜跪稍稍合乎禮儀。宋欽宗笑着對种師道說:“他因爲你才這樣。”

京城自從受圍後,諸門盡閉,百姓無柴無菜可買,种師道請求開啓西、南門,讓百姓如同平常一樣出入。有金兵擅過偏將馬忠軍,馬忠將其六人斬首,金人前來投訴,种師道發給金人界旗,讓金人仿照自制,從此金人畫地爲牢,無人敢越界。种師道又請求拖延交納賠款,等金人懈怠思歸時,扼阻金人歸路,在黃河予以殲滅。宰相李邦彥主和,自然不同意,主戰派從實際行動看是準備麻痹金人突然襲擊,當時也不一定贊成。

種氏、姚氏都是山西大族,姚平仲父親姚古這時率熙河兵入援,宋軍實力增強。姚平仲擔心功名都被種氏佔去,就報告說將士們都摩拳擦掌,种師道卻不準打仗。李綱於是命令城下兵馬聽姚平仲指揮,宋欽宗也不提講和了,天天派使者催促种師道出戰。种師道準備等弟弟种師中率軍趕到,認爲過了春分才能襲擊金人。宋朝君臣約期舉事,當時離春分只有八天。可當初等不及要和的宋欽宗又等不及要戰,與姚平仲祕密決定半夜劫營,想生擒斡離不,搶回康王。半夜,太監緊急傳旨李綱說:“姚平仲已經舉事,你馬上去支援。”姚平仲劫營失利後一走了之,西兵潰散。史書未提李綱的夜間行動,只提李綱早晨率軍出城擊退金兵,不過金人和主和派認爲李綱也應對劫營負責。

宋欽宗把責任推到李綱、姚平仲身上,李邦彥重新得勢,又主張割地賠款,种師道力爭無濟於事。主和派罷免李綱討好金人,太學生們與京城百姓數十萬人擔心主戰派安危,到皇宮前請願,請求見种師道、李綱一面。宋欽宗一方面將李綱復職,一方面詔書催促軍隊鎮壓。种師道乘車趕來,羣衆掀開車簾看見了,說:“果然是我的種大人。”一齊致敬後散去。

名將種世衡之孫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生平簡介 第3張

金人見李綱復職,也不敢孤軍持久深入,得到宋朝正式割地承諾並得到肅王做人質後,退兵而去。种師道再申前議,勸宋欽宗乘金兵渡黃河時襲擊,宋欽宗不從,种師道說:“他日必爲國患。”宋欽宗隨即將种師道罷免爲中太一宮使,可能是幽禁起來。然而士民對屈辱和約感到憤怒,李綱叫宋軍以護送名義追擊,大臣扣押前來索要金幣的金國使者,甚至用蠟丸信聯絡遼國舊臣耶律餘睹,要他叛金復遼。金兵於是圍攻太原,宋欽宗見戰事又起,也感到和約不可靠,於是又傾向主戰。主戰派御史中丞許翰拜見宋欽宗,認爲不宜解除种師道兵權,宋欽宗說:“种師道老了,難用,我讓你見見他吧。”讓許翰與种師道在殿門外相見。种師道沉默不語,許翰說:“國家有急,皇上下詔允許我諮詢您,您不要因爲我是書生的緣故就不肯談。”种師道才說:“我衆敵寡,只要分兵結營,控守要地,使敵糧道不通,坐以持久,敵人可破。”許翰感嘆其言,上奏說种師道智慮未衰,尚可用。宋欽宗於是加封种師道檢校少師,進封太尉,換節鎮洮軍,擔任河北、河東宣撫使,屯兵滑州。其實宋欽宗並沒給种師道一兵一卒。

种師道請求集中關、河兵力在滄州、衛州、孟州、滑州修築防線,以防金兵再至。然而主戰派先主張窮追東路撤退金兵,又主張反擊西路圍困太原的金兵,主和派更是不問軍事,朝廷議論認爲大敵剛退,不宜興師動衆修防禦來示弱。朝廷聽信假情報逼宋軍速戰,援救太原的种師中戰死、姚古戰敗,朝廷震悚,召回种師道,派李綱前去。李綱聲稱不懂軍事,請求退休不願去,但宋欽宗一定要李綱去,否則就是抗命。李綱和士民都認爲這是借刀殺人的手段,因爲主和派極力推薦李綱去。

援救太原的宋軍照樣受朝廷遙控,屢屢失利後,宋欽宗換掉李綱,由种師道接任。种師道在河陽遇到金國使者王汭,察言觀色判斷金兵一定會大舉南下,立即上疏請求皇帝臨幸長安躲避敵鋒。大臣認爲這是怕,宋欽宗又召回种師道。因爲戰事屢敗,宋欽宗又用起主和派。太原最終淪陷,兩路金兵大舉南下,宋欽宗決心議和,主和派命令地方宋軍不許勤王,專心專意罷戰講和,李綱被貶出京城。种師道可能是悲憤交加,到京後已經病得無法入見,於十月份去世,終年七十六歲。宋欽宗親臨祭奠,爲之慟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