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輔佐又四次轉身歸山隱居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輔佐又四次轉身歸山隱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中的謀臣當論諸葛亮爲首,而唐朝的謀臣不可不說李泌。李泌,到底何許人也,居然能夠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提並論,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輔佐又四次轉身歸山隱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泌出生於公元722年,在經歷了67個春秋後,於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於唐玄宗時代,死於唐德宗時代。

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時便嶄露頭角,7歲時李泌在跟隨老臣張九齡處理朝政時便提出了自己對政事的獨特見解,據傳張九齡當時親自認錯,並不顧年齡上的懸殊,身份的差異一意與李泌結爲知己,這在當時是廣爲流傳的。李泌也因爲此事被唐玄宗親自接見。成年後的李泌更因與玄宗講解《老子》而被任命爲翰林院學士,同時兼任太子師。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時,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後,會不遺餘力的將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傳達給了當朝皇帝,一般被採納的建議實施後均獲得不小的成效,未被採納的卻或多或少導致了時局的進一步動盪混亂,可說李泌真是具備長遠的眼光,能夠做到深謀遠慮。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尋找長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煙火食物。這在現代來看是多麼的可笑之極,但在當時來說,正因爲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議政時見機行事,當大環境不利於己的時候,他會選擇明哲保身,正可謂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後的圖謀,如果連青山都不在,何談將來。

李泌,客觀來說,他爲唐朝時期的四朝元老,具備了謀臣的眼光,但卻因避禍保全自己,而未能將其才能完全發揮,可想如果他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晚唐時期何以生靈塗炭到那種地步。 

 李泌歸山

三國時,劉備請諸葛亮,經過了三顧茅廬纔有請到此位高人,諸葛亮也不負劉備所託,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在劉備死後也盡心輔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終將蜀國葬送。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輔佐又四次轉身歸山隱居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唐朝,也有這麼一位高人,他就是李泌,他同樣是隱士高人,他同樣被唐肅宗花費心思請到朝政上輔助朝政。但李泌與諸葛亮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下面來一一分析。

諸葛亮與劉備初時並不相識,經歷過機緣巧合結識後才成爲知己,諸葛亮在那時就下定決心士爲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肅宗李亨結識卻是幼時,那時的李泌剛嶄露頭角,被玄宗認爲是可造之才,並任命爲太子師,那時的太子便是肅宗李亨,所以他們二人可謂亦師亦友的關係維繫了很多年,後來因李泌與權臣楊國忠發生矛盾,楊國忠將其趕出長安,李泌便歸因於山林,過着隱士般的生活。

當肅宗登上皇位後,便費勁心思尋覓他幼時的好友李泌,肅宗在尋找到李泌後,十分欣喜,以後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過後才能放心處置,但好景不長,肅宗重用李輔國,使得國家繼續變得烏煙瘴氣,李輔國覺得李泌權限過大,便私下勾結寵妃張良娣,想方設法迫害李泌,李泌感覺到了危險的來臨,決意再次離開朝廷,在推拒肅宗的再三挽留後,毅然再次轉身歸山。

李泌,因不願意同流,在肅宗時期便被迫二次歸山,在李泌歸山後,唐朝便政局黑暗無比。 

李泌避禍

什麼人叫做聰明,聰明人一般具備什麼樣的特徵和習慣呢?首先,他們是少言多看多聽的,因爲他們深知言多必失,少言才能及時查明所在形勢,才能更好的判斷,才能做出最優選擇方案。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輔佐又四次轉身歸山隱居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除卻專業知識外,他們一般懂得很多,各種領域均有所涉獵,當與領導談論時就會有更多的談資,並能從各方面針對難題來做出分析,尋求最優解決辦法。

最後,聰明人不以聰明自詡,他們一般是謙虛的,謹慎的,因爲他們知道大智若愚纔是最合適的,不然過早的暴露往往會導致自己的短命。

在唐朝,就有一個頂聰明的人,那就是李泌,他博學,他謹慎,他善於審時度勢,並能夠做出明哲保身之舉。

他的一生就象是個傳奇,他輔助過四位唐朝皇帝,四位皇帝所在的朝政可謂一個比一個黑暗,四個皇帝的性情也是一個比一個更難讓人捉摸,但在那樣混亂的局面之中,多少奸臣想要奪取李泌的性命,均被李泌先悉察覺,並想出辦法避免了慘劇的發生。

有人可能覺得李泌,太過於自私,不顧朝廷的黑暗造成的人倫慘劇,只顧着保全自己。但換個角度想想,若不是他的明哲保身,又何以在四個朝代裏諫言,並幫助朝政走出幾度困難,這樣看待李泌的人,真可謂目光太過於短淺。

能進就進,該退就退,常人一般做不到的,李泌做到了,李泌避禍留給後世的可謂是大智慧,大聰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