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成爲一代大儒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成爲一代大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匡衡是中國西漢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時候逃避借光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現在還是人們用來勸人學習的經典,而且他從小就飽讀詩書,尤其是對於《詩經》中詩句的含義非常喜歡研究,所以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稱讚,曾經和蕭望之、樑賀等人一起辯論,因此被推舉爲官。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成爲一代大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匡衡剛做官的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的文筆官員,但是也幹得非常出色,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甚至被人稱爲“才智有餘,經學絕倫。”可見匡衡對於經學的研究確實已經非常深入了。之後等到漢元帝繼位之後,匡衡因爲表現出色,被封爲郎中,後來更是讓匡衡在大殿之中爲那些個官員講解《詩經》因此被封爲丞相,匡衡就靠着自己對於經學的理解居然達到了古代爲官的巔峯。

當時已經是西漢後期,走下坡路的時候,各種矛盾問題層出不窮,而且自然災害也比較嚴重,甚至產生了“日食、地震”,在古代這可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現象,而且在當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算是深入人心,所以漢元帝非常恐慌,急忙詢問文武百官,應該如何才能消弭上蒼的怒火,匡衡也是一個有才的人,更具當時的社會環境,上書勸告元帝應該倡導節儉,親近忠良,選拔人才等等,還主張以禮治國,這其中不少政策都正中要害,因此深受元帝的信任,對於當時的朝政產生了不小的正面影響,但是後來因爲匡衡多佔了幾百畝的封地,加上他的兒子不給力仗着父親爲官,酒後殺人,所以匡衡不得不辭職,被免職後,匡衡沒有顏面再回家鄉,死在了匡談村。

匡衡的故事

匡衡作爲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一生精彩萬分,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故事,其中最爲經典的就是他鑿壁借光和求書的故事,在這裏小編就爲大家深入的來介紹一下這兩個故事。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成爲一代大儒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話說匡衡祖上就是種地的,一直都尊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再加上實在是窮,所以也用不起也用不到蠟燭這種東西,而匡衡不一樣,他有着進取的心,想要好好學習,但是白天必須努力幹活沒時間看書啊,只能晚上看,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又因爲沒有蠟燭,沒法看,匡衡就陷入到一種非常尷尬的地步。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鄰居有錢,晚上總是點着蠟燭,於是就向去借一根蠟燭,但是人家怎麼肯,一頓冷嘲熱諷,匡衡心裏就不高興了,心想“莫欺少年窮,現在看不起我,以後我讓你都不敢看我(後來匡衡的成就確實是讓這戶人家望塵莫及)。”但是沒有光還是一件大事啊,匡衡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你不是不借我蠟燭嗎,我直接借點光來用用。”他在牆上開了一個小洞,爲了避免被鄰居發現還不敢開大了,所以透過來的燭光很微弱,但是好歹能學習了,於是匡衡努力的學着。

匡衡這麼如飢似渴的學習,很快就把家裏的書給看完了,覺得自己還是太沒文化的匡衡很想再多看一點書,於是就找到了當地的一個大戶人家,那個大戶人家有着很多的藏書,匡衡就對主人家說:“我可以免費工作,只要能夠讓我看您家裏的書就好了。”那個主人家也是一個開明的人,最後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有一說是說當時那戶人家的主人也是一個老學究,對於像匡衡這樣愛好學習的人非常看重,不只是把藏書給他看,還親自教導他,最後匡衡總算是成爲了當時有名的大儒。

匡衡墓

匡衡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相,總體上來說他爲人還算是正直,能夠針對當時的弊端提出切實有效的見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而他勤奮好學的故事更是無數人從小就學習過的,那麼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墳墓現狀如何呢?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成爲一代大儒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匡衡墓位於山東省嶧城區,在匡衡的家鄉附近,墓堆大約高達四米,直徑有35米,整個墳墓的園區都種滿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來就有不少的人因爲紀念匡衡,前來弔唁,後來還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來香火都不曾斷絕,直到乾隆年間,當時的知縣還重新修葺祠堂,並且請了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樑巘題寫了一塊石碑,這一行“漢丞相樂安侯祠記”也是樑巘晚年的經典之作,但是這麼一塊石碑一直以來都缺乏保護,經歷無數風雨,上面的字跡都已經有點風化了。

匡衡的墳墓一直以來都缺少保護,當時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經變成了歷史的塵埃,甚至就連封土南部都曾經被紅衛兵挖了一個深坑,幸好還未抵達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連外面的一個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匡衡墓的破敗沒落也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所以在後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復了這些年來破損的地方,並且還將匡衡祠堂內部的壁畫也進行了重新的繪製,使得整個匡衡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成爲了近代保護文物古蹟的一大成功典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