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末李密爲何失去天下霸權?他做了哪些失誤決策?

隋末李密爲何失去天下霸權?他做了哪些失誤決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年三月,隋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和其子裴行儼率衆在虎牢關投降瓦崗軍。接着,隋將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也都率部投降,隋淮陽太守趙佗也舉郡歸降。四月,李密又親自率兵3萬攻佔回洛倉,並大修營塹,初步形成對洛陽的包圍。在節節勝利、捷報頻傳的情況下,李密見時機已經成熟,立即發佈討隋煬帝檄文,痛數其十大罪狀,明確提出推翻隋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口號。

但李密並沒有接受謀士柴孝和先入關攻取長安的建議,依然固執地發兵洛陽,瓦崗軍與隋軍在洛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對攻戰。李密這種錯誤的戰略決策使瓦崗軍全軍被阻頓于堅城之下,不得不面對一個又一個敵人,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這無疑是一種送肉上砧板的愚蠢戰略。不過,話又說回來,也正是瓦崗軍牽制住了隋軍的主要戰略力量,使天下局勢爲之一變,李淵父子得以順利地攻佔長安。

瓦崗軍與隋軍在洛陽展開了拉鋸戰,雙方前後打了六十多仗,互有勝負。正當雙方的戰鬥如火如荼之際,瓦崗軍內部出現了分裂。李密的瓦崗軍首領之位是由翟讓“讓”出來的,形勢的發展,不經意間會勾起人內心深處對已逝權力的渴望和追求。翟讓的親信部將王儒信多次勸翟讓做“大冢宰”,總統政務,以奪李密之權。翟讓的哥哥翟寬也對翟讓嚷嚷:“天子止可自作,安得與人?汝若不能作,我當爲之。”(《隋書·李密傳》)翟讓自己也常說:“魏公李密是我把他推上現在的位置的,不過,未來的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誰又能說得清楚呢?”正如魚得水的李密聽到這些話之後,如坐鍼氈,遂“有圖讓之計”(《隋書·李密傳》)。

隋末李密爲何失去天下霸權?他做了哪些失誤決策?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設計在宴會上殺了翟讓,同時遇害的還有其兄翟寬及部將王儒信。翟讓舊部徐世勣被亂軍砍傷,因李密制止及時,幸而得免,單雄信等人皆叩頭求饒。李密大聲宣佈:“我與諸位同起義兵,共除暴亂。而翟讓凌辱羣僚,欺上瞞下,專行暴虐,圖謀不軌;今所殺僅止於翟讓、翟寬、王儒信三人,與諸位無任何關係,願大家各安其職,共圖大業。”這場不擇手段的暗殺給瓦崗軍的反隋大業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翟讓被殺後,瓦崗軍內部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密之將佐始有自疑之心矣”(《資治通鑑》卷一八四)。瓦崗軍的團結被徹底地破壞了。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李密率瓦崗軍與王世充在洛水邊決戰,王世充兵敗如山倒,5萬江淮勁卒只剩下數千人。遭此大敗的王世充收拾殘兵敗將龜縮於洛陽城內,再也不敢出戰。雖然瓦崗軍多次獲勝,但始終被困於洛陽堅城之外,不能完成佔領洛陽的戰略目標。長期鏖戰的結果使瓦崗軍實力不僅沒有增強反而在慢慢削減,瓦崗軍的處境呈現頹勢。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在江都發動政變,殺掉隋煬帝,隨後率兵10餘萬北上,氣勢洶洶地殺奔中原而來。李密全力對付宇文化及,他率領瓦崗軍在衛州的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與宇文化及決戰,雙方惡戰了整整一天。此戰李密被流矢射傷落馬,幸得秦叔寶及時相救。獲救後的李密組織部隊穩住了敗局反而取得小勝,迫使宇文化及改變行軍路線,率殘部兩萬人北上。

按照事前的約定,李密可以入東都輔政了。但野心勃勃的王世充怎麼能心甘情願地讓李密插手洛陽事務呢,於是發動宮廷政變,獨攬了洛陽大權。在入洛陽途中聽聞此事的李密無奈只好返回原駐地。時光似乎又回到從前,依然是瓦崗與東都的對峙,但內中的格局早已今非昔比。殺翟讓後,李密“頗自驕矜,不恤士衆”(《資治通鑑》卷一八六);加之,他多信用隋朝舊將,引起瓦崗軍士的怨憤。此外,李密雖據糧倉,卻無府庫,有功將士得不到賞賜,也暗生不滿。這意味着看似人多勢衆的瓦崗軍內部潛伏着嚴重的危機。而王世充新掌大權,可以自由調派人馬,實力大增。

這年九月,王世充與李密在偃師展開了生死存亡的大決戰。這一戰,李密一敗塗地,再無回天之力,曾經風雲一時的瓦崗軍剎那間灰飛煙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