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隋書》由魏徵主持編修,作爲一部官修正史,自然要解答隋朝爲何失天下的問題。

魏徵是老革命,早年參加過瓦崗軍起義,因文才出衆而受到瓦崗軍領袖李密賞識。瓦崗軍失敗後,他輾轉歸唐,輔佐太子李建成。之後的故事我們就更熟悉了。

然而,魏徵對自己曾經參與其中的“革命隊伍”卻漠然置之,甚至頗有微詞:

彼山東之羣盜,多出廝役之中,無尺土之資,十家之產,豈有陳涉亡秦之志,張角亂漢之謀哉!皆苦於上欲無厭,下不堪命,飢寒交切,救死萑蒲。

莫識旌旗什伍之容,安知行師用兵之勢!但人自爲戰,衆怒難犯,故攻無完城,野無橫陣,星羅棋佈,以千百數。豪傑因其機以動之,乘其勢而用之,雖有勇敢之士,明智之將,連踵覆沒,莫之能御。

魏徵認爲,在隋末這場羣雄逐鹿的爭鬥中,農民起義軍根本就不是主角,甚至還不如秦朝陳勝、東漢張角。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有學者提出,隋唐改朝換代,本質上是一場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力交接。最後的勝利者唐高祖李淵,論關係還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哥,同樣出自關隴貴族。

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貴族,還是百姓?

1

大業七年(611年),鄒平人王薄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縣境)率先舉起反隋義旗。山東百姓羣起響應,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屯駐於泰山腳下。

王薄給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稱號“知世郎”。其實他本是一介平民,此前默默無聞,若無長白山起義,他未必會在史冊留下姓名。

知世郎的振臂一呼,並非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而是被暴政壓垮的無數普通民衆的心聲。

王薄起義最初的宗旨,不過是反抗隋朝繁重的兵役,號召老百姓以死相爭,不要做出徵高麗的炮灰。他所向往只是一個逃避徵役的理想生活,而非推翻隋朝統治。

爲此,王薄還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作爲起義宣言: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錦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在王薄起義後,平原人劉霸、漳南人孫安祖、竇建德、蓨縣人高士達在華北各地紛紛掀起反抗浪潮,浩浩蕩蕩的隋末全國農民大起義就此展開。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2張

王薄起義的誘因是反對兵役,可起義軍並沒有就此拖住隋煬帝徵高麗的後腿。

在楊廣看來,不打高麗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鎮壓起義甚至沒有出征高麗重要,起義軍不過是一羣盜匪而已,只需下令都尉、鷹揚與郡縣官吏追捕即可。

正如魏徵後來的評價,農民起義軍目光短淺,戰力低下,不足爲懼。隋將張須陀進軍泰山,一戰就將王薄十餘萬的起義軍打得四散奔逃。

楊廣根本沒有必要回去鎮壓農民起義,出了城,吃着火鍋唱着歌,接着打高麗去了。

直到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第二次徵高麗時,一個叛亂的消息傳來,楊廣才“懼見於色”,趕緊下詔“六軍即日並還”,從遼東回師鎮壓。

這個謀反的人,是楊玄感。

2

楊玄感是隋朝重臣楊素的長子,家世顯赫,因其父之功,被授予上柱國,任禮部尚書,可謂前途無量的官二代。

楊素不僅曾與楊廣一同擔任統帥南下滅陳,還對楊廣有擁戴之功,在其奪嫡之爭中屢屢獻上助攻。可奪得皇位後,楊廣卻有意疏遠楊素。

大業二年,楊素病重時,楊廣表面上還派名醫爲其醫治,賞賜良藥,暗地裏卻時常詢問楊素的病情,惟恐他不死。楊素知道楊廣的心思,憂慮地對家人說:“我豈須臾活耶!”不久就病逝。

史書記載,楊素死後,楊廣日甚一日的猜忌讓楊玄感內不自安,他才心生反意,謀立秦王楊浩爲帝。

當楊廣再次徵高麗時,負責督運糧草的楊玄感把握良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起兵反叛。楊玄感驍勇力大,身先士卒,時人比之項羽,手下將士都願爲其拼死效力,各地百姓也爲其深深吸引,“一呼而從者十萬”,“衆皆踊躍,稱萬歲”。

楊玄感反覆宣傳自己起兵是正義之舉,鼓動衆人說:“我身爲上柱國,家裏黃金鉅萬,既富且貴,我一無所求。如今我不顧家破族滅,只是想爲天下人解倒懸之急,拯救黎民百姓。”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3張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歷史學者韓國磐先生認爲,楊玄感起兵,實際上“是統治集團的大分裂”。

楊玄感叛亂後,響應其號召的就有韓擒虎之子韓世諤、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裴蘊之子裴爽、鄭善果之子鄭儼以及來護兒之子來淵等四十餘人,清一色的勳貴子弟,一個個都是衣食無憂、前途光明的官二代。

前吏部尚書李子雄甚至殺了楊廣的使者,大老遠跑來加入楊玄感的隊伍。楊玄感的好友、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更是被召到黎陽,拜爲軍師。

楊玄感明確指出,楊廣是昏君(“主上無道”),宣佈要將其推翻。楊玄感一家世代爲官,響應其起兵的達官子弟也都是正兒八經的貴族,他們一起向關隴貴族的老大哥楊廣揮刀,未必是爲了老百姓,而是因爲楊廣動了他們的蛋糕。

楊廣的政策觸及了貴族的利益。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這是魏晉以來門閥政治形成的局面。

楊廣推行科舉制,用更爲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打破門閥政治。爲了削弱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貴族的危害,更是下令“制魏周官不得爲蔭”,將貴族子弟以門蔭得官爵的大門狠狠關上。

在關隴貴族看來,楊廣興建洛陽城、修大運河的舉措,也有促成政治、經濟重心東移南下的趨勢,更不要說其出征高麗等激進措施早已讓人離心離德。

楊玄感叛亂給楊廣帶來的恐懼,甚於王薄的起義,更甚於高麗的堅城。這場叛變,雖然僅過兩個月就宣告失敗,卻從根本上動搖了隋朝的統治。

此後,各地貴族紛紛加入反隋大軍,敲響大隋王朝的喪鐘。起義軍的口號不再是王薄喊出的“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而是推翻隋朝,建立新王朝。

3

楊玄感的失敗,實在是No zuo no die。

李密來到軍中後,爲老友提出上、中、下三策:長驅薊門,北據幽州,使楊廣進退失據,此爲上策;輕裝西進,控制潼關,奇襲長安,此爲中策;就近攻打洛陽,勝負難測,此爲下策。

楊玄感偏偏就選了下策,在洛陽和隋朝大軍死磕,貽誤戰機,頻頻敗北,最後兵敗身死,被分屍示衆。

平定叛亂後,怒氣衝衝的隋煬帝大動殺機,將楊玄感的追隨者3萬多人處死,判處流徙者6000餘人,就連接受過楊玄感開倉賑濟的普通百姓也被活活坑殺。

李密幸運地逃過一劫,在一路逃亡後,投靠在黃河東南岸起事的瓦崗軍。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4張

李密跟瓦崗軍本是風馬牛不相及。

李密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也是關隴貴族,與隋朝皇室同氣連枝。

關隴貴族,是陳寅恪先生等歷史學者提出的概念。該集團發源於宇文泰創立的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由代北武川的鮮卑貴族和關隴、河東一帶世家大族組成,北周、隋、唐皇室都源於關隴貴族。

李密家族因功世襲蒲山公,他早年與楊廣也有過“親密接觸”,在宮中擔任宿衛,但楊廣看他不順眼,把他給趕回家,從此事業受挫,纔跟着好哥們楊玄感造反。

而在李密到來之前,瓦崗軍只是一支在河南保全一方的農民武裝,由東郡人翟讓率領。翟讓原來是基層公務員,出身底層,其創業團隊中的單雄信、徐世勣、王伯當等將領也非貴族。

一入瓦崗,李密就幫瓦崗軍打了幾場大勝仗,用計打敗隋軍名將張須陀,收降隋將裴仁基。瓦崗軍的弟兄們眼睛瞬間就亮了,這哥們是人才啊,又是貴族,頗有名望。

在翟讓的牽頭下,瓦崗軍一致推舉李密爲首領,號稱“魏公”。

通過一次看似和平的權力交接,李密坐上瓦崗軍的頭把交椅,起義軍在這一刻發生本質變化。如果瓦崗軍得天下,最後的贏家,依舊是關隴貴族。

在攻下興洛倉、回洛倉等幾大糧倉後,瓦崗軍開倉放糧,得到中原百姓擁戴。據記載,僅興洛倉儲糧就多達 2400 萬石,一時間“老弱負襁,道路不絕”,“屬至數十萬”。

瓦崗軍兵臨洛陽城下,成爲當時最強大的反隋起義軍,李密一度是最接近皇位的爭奪者。

李密卻飄了,甚至得了失憶症,走上楊玄感的老路。如自己當年所說的,“引兵攻戰(洛陽),必延歲月,勝負殊未可知”,就在洛陽周圍與隋軍僵持日久,啪啪打自己臉。

在稱霸中原後不久,瓦崗軍將領柴孝和就勸說過李密,直取關中,天下可定。

關中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隋唐時期的政治中心,出自關隴集團的李密當然心知肚明。

可李密跟柴孝和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你說的,我也早有考慮,確實是上策。但是昏君尚在,隋軍兵力尚強。我軍所部都是山東人,既然未能攻下洛陽,哪敢隨我西入關中?”

李密的意思是擔心後方不穩,人心不齊,才放棄進軍關中。

當他有所顧慮時,另一位關隴貴族出身的競爭者卻憑藉着遠弱於瓦崗軍的兵力率先進入關中,成就帝業。

此人,正是李淵。

4

大業十三年(617年),南下江都(今江蘇揚州)的楊廣正享受着生命中最後的狂歡,恃才傲物的他曾引鏡自照,對蕭皇后感慨道:“好頭頸,誰當斫之!”

最後奪取他性命的,並不是某個飽受暴政壓迫的義軍將士,也不是某個遭受壓榨多年的窮苦百姓,而是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開國功臣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

在生命結束之前,楊廣或許已經感覺到末日一步步接近的恐慌。楊玄感叛亂後,他最擔心的局面一觸即發,在一波又一波起義浪潮下,各地豪強紛紛造反,他們比農民起義軍更具威脅。

涼州豪望李軌,佔據河西,建立涼國;

蕭樑後裔蕭銑,雄踞江南,自稱樑王;

馬邑富豪劉武周,依附突厥,佔據河東;

鷹揚郎將樑師都,自稱丞相,割據稱帝;

江都通守王世充,入據洛陽,圖謀不軌;

還有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進軍關中…

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

關隴貴族,通過聯姻形成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譬如在網上經常被戲稱爲“中國第一岳父”的獨孤信,七個女兒有三個成了“皇后”:長女嫁給北周明帝,四女嫁給隴西郡公李虎之子李昺,生唐高祖李淵,七女嫁給隋文帝楊堅,生隋煬帝楊廣。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5張

李淵深謀遠慮,早想着挖表弟的牆角。

他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關係密切。後來宇文化及兵敗,宇文士及投唐,李淵毫不避諱地對身旁的心腹裴寂說:“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

宇文士及投唐是在太原起兵兩年後,李淵說自己六七年前就經常和他暗中議論“天下事”,那個時間正是楊玄感起兵前後。

一些記載說李淵此前毫無起兵打算,甚至在李世民和裴寂從晉陽宮找了幾個美女來“三陪”,逼迫他起兵後,還大吃一驚,顯然不符合實情。

李淵做太原留守時,朝中已經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投靠他,如隋右勳衛長孫順德、右勳侍劉弘基,都爲了躲避出征高麗之役,逃亡到太原,藏匿於李淵家中。

長孫順德是唐太宗長孫皇后的族叔,劉弘基年少時放蕩不羈,完全是依賴父親的名聲爲官,這兩人都是貴族,後來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趁亂起兵,留下四子李元吉鎮守太原,自己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領精兵強將西取長安,進據關隴集團的大本營關中。

李淵進軍關中時,有人擔心李密會派兵阻擊。

李世民向父親進言,斷定“李密顧戀倉粟,未遑遠略”。意思是說,李密守着堆積如山的糧食和潮水般涌來追隨他的烏合之衆,早就被眼前利益衝昏頭腦,根本不會先攻取關中。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6張

爲了麻痹李密,李淵特意命人寫了一封信對他大肆吹捧,說“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爲牧,非子爲誰!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又說明自己沒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

李密讀後,被唬得一愣一愣,更加得意忘形,同樣是關隴貴族,他卻將進兵關中的機會輕易讓給李淵,專心攻打洛陽,直至走向覆滅。

李淵對其部下說:“(我)得入關,據蒲津而屯永豐,阻崤函而臨伊洛,東看羣賊鷸蚌之勢,吾然後爲秦人之漁父矣!”

瓦崗起義軍,最終淪爲關隴集團重新洗牌的工具,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楊廣不得人心,關中官僚早已做好準備迎接關隴集團新的“話事人”。

當李淵兵臨黃河東岸時,關中的馮翊太守肖造、華陰縣令李孝常望風而降,並獻上位於華陰的糧庫永豐倉作爲禮物。京兆萬年、禮泉等地的官吏也相繼派人向李淵示好。

李淵率軍渡河,手下大軍已有二十多萬,“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縣長吏,豪族弟兄,老幼相攜,來者如市”。

攻克長安後,李淵打着“尊隋”的旗號,迎立代王楊侑爲傀儡皇帝,遙尊隋場帝爲太上皇,自己卻“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等到第二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縊殺楊廣的消息傳來,李淵接受楊侑禪位,順理成章地改朝換代,關中士民都已心悅誠服。

5

唐朝立足關中後,踏上統一之路,開始與各地豪強和各路農民起義軍的爭鬥。

隋末三大農民起義軍中,河南的瓦崗軍因李密的戰略失誤而葬送,河北軍竇建德之後在虎牢關被李世民一戰擊潰,送到長安斬首,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軍早在武德二年(619年)就宣佈歸降唐朝。

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隋朝爲何失天下?隋末的貴族遊戲誰纔是贏家? 第7張

最先點燃隋末起義這把大火的“知世郎”王薄,也許能代表普通老百姓參與這場權力遊戲的處境。

當初,長白山十餘萬起義軍被隋朝官兵打得大敗後,王薄率領殘部轉戰于山東各地,過着有這頓沒下頓的流亡生活。

隋朝滅亡後,他率衆投奔宇文化及,畢竟宇文化及幫他們殺了“仇人”楊廣。

宇文化及敗亡後,他又機智地轉投唐朝,被任命爲齊州總管。

天下之大,一介草民,求得一官半職,安然度日足矣,正如《無向遼東浪死歌》中唱道:“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可惜王薄無福享受,在降唐不久後就死於仇家之手。

長白山前知世郎,雖知世,卻不知命。

隋唐天下的棋局,仍是貴族的遊戲,一個貴族滅亡,另一個貴族崛起,僅此而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