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陶侃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東晉是個看重門第出身的朝代,如果一個人出身下層而想要有所成就,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可是就有這麼一個人,他雖然是草根,但是憑藉着自己的努力成爲了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一生爲政勤勉,重視實際,他就是陶侃。

陶侃少年時家裏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和母親湛氏相依爲命,雖然家裏很貧窮,但是湛氏從來沒有放鬆對陶侃的教育,不僅督促他認真刻苦的讀書,還教育他做人要正直,爲官要勤政,這些話影響了陶侃的一生。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有一次陶侃的好友範逵出外辦事,遇到了大雪,把路封死了,無法前進。正好他離陶侃家不遠,就去陶侃家借宿。當時陶侃的家裏沒米下鍋了。但湛氏並沒有把客人趕走,而是偷偷剪下了頭髮,編成假髮賣給鄰居。這才換來了錢置辦了酒菜。要知道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毀。後來這件事讓範逵知道了,十分感動。臨走的時候問陶侃:“你想做官嗎?”一提做官,陶侃的心裏一陣酸楚,自己這樣苦讀不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擺脫這種窮苦潦倒的生活嗎?但是自己是一介平民,沒有門路,沒有背景,想要當官事比登天。他嘆了一口氣說:“做官,怎麼不想,可惜我沒有門路呀。”範逵把這件事記下了。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第2張

範逵是孝廉,也是個小官。他找到了廬江太守張夔,向他極力推薦陶侃,並且把借宿在陶侃家的經歷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張夔。張夔聽了也很感動,就讓陶侃做了一個督郵。有一次張夔的妻子忽然得了重病,痛苦不堪,要趕緊請大夫。不巧的是周圍的幾個大夫都出診去了,只有到幾百裏之外去請。張夔要照顧妻子,不能離開。偏偏老天爺也來搗亂,外面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在場的人都嫌路太遠,風雪太大,一個個面有難色,誰也不想去。看着太守心急如焚的樣子,陶侃說:“太守的夫人就如同我的母親,哪有母親生病而兒子不盡孝的。您放心,大夫我去請。”於是陶侃冒着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走了好幾百里路請來了大夫,爲張夔的妻子治了病。張夔感激涕零,覺得陶侃這個人真是有情有義,就推薦陶侃爲孝廉。陶侃總算達到了進入官場的最基本條件。

大約在296年,陶侃進入了洛陽,他想通過張華的引薦讓自己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因爲在當時還沒有科舉制,出身平凡的人想要做官,有人推薦是唯一的出路。他帶了禮物去見張華,可是張華認爲他來自偏遠地區,不予理睬。可陶侃不灰心,他一次又一次的求見,一次又一次的吃閉門羹,可他一點也沒有氣餒。這樣的堅持終於打動了張華,他接見了陶侃,兩個人談了一會兒,張華髮現陶侃談吐不俗,大爲驚訝,對陶侃也高看一眼,拜他爲郎中。

陶侃出衆的才華慢慢的被人們發現了,可是很多人因爲他出身寒門看不起他。豫章國郎中令楊晫和陶侃是同鄉,那天他和陶侃同乘一輛車去拜見中書郎顧榮。可是到了顧榮家就聽見吏部郎溫雅陰陽怪氣對楊晫說:“你怎麼能和這樣出身低微的人同坐一輛車呢?陶侃當着別人的面被奚落,心裏又委屈又生氣。但是他忍住了沒有發作,心想:“和這樣的人理論沒有意思。我要做的是努力上進,做出成績來,讓嘲笑我的人閉嘴。”這次受的侮辱,陶侃牢牢地記在心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讓大家瞧瞧,出身不如人並不是低人一等,只要肯努力會比高門大戶做得更出色。陶侃在洛陽待了五六年,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就是毫無進展,他發覺在洛陽想要發展太難了。那個時候陶侃已經40多歲了,從洛陽出來,他到荊州南部當了一個縣令,他以爲自己的命運也就是這樣了。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第3張

顧正在這時,東晉的戰亂給了陶侃機會,公元303年張昌起兵叛亂,荊州刺史劉弘派陶侃去平亂,結果陶侃順利的平定了叛亂,接下來他在公元311年平定了華軼的叛亂,在公元313年平定了杜弢的叛亂。這幾次叛亂的平定使陶侃在軍中的威望大增。他也因爲軍功被王敦任命爲荊州刺史,代替了劉弘的職務。多年的奮鬥總算有了結果,他終於依靠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一步步做到了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終於用實力證明了出身不是問題,再卑賤的人只要肯上進,一樣可以做得很出色。陶侃用實力堵住了嘲笑的嘴,從此,再也沒有人因爲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了,相反都佩服他的能力。

晉朝官員流行清談,他們普遍認爲處理日常事務是非常庸俗的表現。崇尚浮華,懶於實務是當時的社會風氣。可陶侃恰恰相反,他勤於政務,不慕虛華,注重實際。每天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處理公務,從來沒有懈怠過。軍中的事務千頭萬緒,他條分縷析,從來沒有絲毫遺漏。他經常嚴肅的對手下人說:“大禹是聖人,尚且知道珍惜光陰,何況我只是個普通人,更應該知道時間的可貴。怎麼能只爲了尋求安逸享受把人生浪費在遊樂當中呢?如果活着不能對世人有益,死了也沒有留下名聲,那就是自暴自棄。”

有一次他發現有人因爲喝酒賭博耽誤了正事,就把那些酒和賭具全部沒收。把那些人帶到江邊,當着他們的面把那些酒和賭具全部扔到江裏,把責任重大的人每人打了二十鞭子。他語重心長的說:“《老子》,《莊子》講究虛華,不顧實際,這種做法不可取。陶侃這一整頓吏治,吏風爲之整肅,再也沒有敢飲酒賭博誤事的了。在他的心裏當官就應該盡心盡力,勤於政務,爲百姓服務,爲朝廷分憂,怎麼能整天談論玄言,無所用心,浪費了寶貴的精力。

有一天陶侃外出,看見一個年輕人拿着一把還沒成熟的稻穀在玩兒。就派人把他叫過來,問他:“你拿着稻穀幹什麼?”年輕人根本不當回事,大大咧咧的說:“走路看到的,隨手就摘了一把,拿着就是玩一玩,沒什麼用。”陶侃聽了非常生氣,責備他說:“你年紀輕輕的不好好種田,反而隨便破壞別人的莊田。你知不知道糧食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命人抽了他十鞭子。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從此沒有人敢浪費糧食了。大家都勤勤懇懇的耕作,有了好收成,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富裕起來。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第4張

當時陶侃正在監督造船,造船的時候留下了許多木屑和竹字頭。人們就想把它們扔掉。可陶侃覺得扔掉太可惜了。讓人把這些垃圾存起來。大家都不明白,這些下腳料能有什麼用?誰這道轉過年的春天,春寒料峭,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雪,等到積雪融化,地面又溼又滑,走一步滑一個跟頭。這時候陶侃就把收集的木屑鋪在路上,木屑和雪混在一起,走路就不滑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佩服陶侃的心思縝密和遠見卓識。至於那些竹子頭也有了用武之地,陶侃造船的時候用它們當了進攻用的竹釘,這種竹釘的鋒利程度不比鐵釘差,而且耐用,不容易生鏽,比鐵釘還要方便。這樣小到木屑竹釘,大到駐防攻城。陶侃都設想周到,縝密細緻。怪不得有人說他“機神明鑑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

陶侃的戰績和政績不斷增加,引來了大將軍王敦的嫉妒,王敦爲了削減的他的軍事實力,竟然把陶侃派到遙遠的廣州去任職。廣州這個地方離中央很遠,遠離政治核心。那裏的官職不管多大,其實都是一個閒職,因爲沒有事情做,很多到廣州任職的官員都很懶散,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混日子。陶侃怕安定的生活讓自己懈怠下來,他爲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每天把一百塊磚搬到院子裏,等到天黑是再把一百塊磚搬出院子外。很多人都不明白他這是幹什麼,有膽大的人就問陶侃:“您這整天屋裏屋外搬磚是要幹什麼呀。”陶侃說:“現在天下動盪不安。爲臣子的正要爲國出力。可是我的生活卻如此安逸,我真怕這樣的日子久了會消磨掉我的心志。我搬磚一是爲了強身健體,二是爲了磨練意志。不讓自己鬆懈,等有朝一日爲國出力。”大家聽了都很感動。

出身寒門的陶侃,他是如何通過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的? 第5張

陶侃後來官職逐步升高,後來竟然在公元332年官拜大將軍,朝廷還特意賜他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這可是威望和功勞最大的官員才能享受到的殊榮。在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社會裏。陶侃作爲一個草根人物竟然得到了這份殊榮,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但是陶侃推辭了,他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他想要明哲保身。晚年的陶侃多次請求辭職,朝廷沒有批准。直到公元334年陶侃病重,請求辭職,朝廷批准了。陶侃離開武昌打算返回長沙,在路途中去世,壽終正寢,時年76歲。

陶侃雖然是寒門出身,但是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了不管出身多差,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他當官的時候,勤於政務,注重實際,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不管到了什麼時候,講求實際的人都會受到大家的愛戴。陶侃的成就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奇蹟。這個奇蹟的產生絕非偶然,而是陶侃努力的結果。陶侃的故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