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史可法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梅花亡國淚,明月故臣心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絕對是名列前茅。想當年,清兵南下之時,國難當頭,南明一班昏君奸臣們沉醉聲色,排斥異己,爭權奪利,當清兵南下,各地守軍或望風而逃,或爭先迎降,在危急存亡之時,兵部尚書史可法以抗強虜,復國土爲己任,自願督師江北,在揚州堅持抗清,遂成一代英烈。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北京人。明崇禎進士,初授西安府推官,累遷至南京兵部尚書。後自請到抗清前線揚州督師。清攝政王多爾袞致書勸降,史可法嚴詞拒絕,誓言堅守。終因寡不敵衆,被俘殉難。

清兵攻下揚州後,報復性地下令屠城十日,幾十萬揚州民衆被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慘案“揚州十日”。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史可法殉難後,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遍尋史可法遺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遺願,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是爲史可法的衣冠冢。清乾隆帝追諡史可法爲忠正公,並下令在史公衣冠冢旁建祠紀念。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爲《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主要功績在南明一朝,但南明第一任皇帝福王朱由崧是在馬士英、阮大鋮的堅持下上位的,史可法並沒擁立之功,他對這新皇很是不滿,且同把持新朝的權臣意見相左,總是受到排斥;他雖有兵部尚書之名而無其實,當時幾個主要將軍各自爲陣,矛盾重重,相互攻擊,內鬥不斷,所以,他主要精力皆在調解諸將。在最後被排擠出朝廷後,主動去揚州安排防務,在周邊各城鎮相繼淪陷後,依然堅持抵抗。

守城期間,清多爾袞勸降,史可法寫了著名的《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終至城陷遇害。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2張

對於史可法的誓死不降,自是應當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氣節,他用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抵禦外族入侵的不屈信心,他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但是,他除了堅守不降,殺身成仁外,其它卻乏善可陳。

史可法乃一文人,他是進士出身,於帶兵實在是外行,他雖然在在青史上照耀千秋,“殉社稷只江北孤城,殘山剩水,尚留得風中勁草。”稽之史籍,“揚州十日”純屬清軍的殺人表演,真正的攻守戰只有一天。可是督師帳下的十萬人馬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史可法固然以慷慨盡忠的民族氣節而名垂千古,但十萬大軍何以一觸即潰?當史閣部走向刑場時,也許會帶着幾許迷惘、幾許赧愧。

但他那篇《復多爾袞書》寫得是真好,雄文勁彩,讓海內爭傳,而成千古最爲著名之書信,更助了史閣部的名聲,雖然有人認爲是侯方域代筆,但我卻還是覺得應該是他本人書寫。

從當時的情況看,揚州是守不住的,史可法也明知其“勢不可爲”,那驍勇強悍的八旗大軍挾帶着草原雄風,一路勢如破竹,何人能擋?所以,作爲深受儒家傳統“取義”信念的他,召集諸將,安排自己的後事。他希望有一個人在最後幫助他完成大節,也就是把他殺死,副將史德威“慨然任之”,史可法當即認其爲義子。之後他又上書福王表明自己“與城爲殉”的心跡,並當衆再三朗讀奏章,涕淚滿面,部將無不爲之動容。在寫給母親與妻子的遺言中說:“吾死,當葬於太祖高皇帝之側;或其不能,則梅花嶺可也。”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3張

史可法居官廉潔勤慎,個人的品德修養毋庸置疑,一個頗有說服力的例證是,他年過不惑而無子,妻子勸他納妾,他嘆息道:“王事方殷,敢爲兒女計乎?”始終不納妾。似這般潔身自好的正人君子,在那個時代的士大夫中相當難能可貴的。

若是太平歲月,讓史可法這樣的人來治理國事當是高手無疑,但偏偏他又生逢亂世,又要讓他去督師征戰,這就有點勉爲其難了。在浩浩狼煙和刀光血影面前,他那點孱弱的文化人格只能歸結於滅寂和蒼涼,歸結於一場酸楚的祭奠和無可奈何的悲劇性結局。

關於史可法的結局說法多多,因爲在城破當時,屠殺肇始,一片地亂,即使洪承疇也無法斷定,他曾問別人史可法下落。 此後的一些史書和傳說更是各抒其見,說法不一。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縋城出走說、被俘而死說和沉江說。但我認爲,被俘不屈而死的可能性最大,至於其它都是臆測了。

民族英雄人人敬重,即使是他的對手也對他的忠誠禮拜有加,清乾隆帝在《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評價道:“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牴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爲褒揚所當及。”

後世對史可法的評價多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賀敬之寫的評價:“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