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乾隆當太上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乾隆當太上皇當的怎麼樣?三年多太上皇生涯到底幹了些什麼?

“嘉慶元年”不過就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之所以選擇在85歲禪位,除了爲兌現繼位時的承諾外,也爲大清權力順利交接,同時更爲摹古沽名以示超越堯舜。所以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與那些被迫禪位後形同軟禁的太上皇們相比,當有云泥之別。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乾隆早在雍正十三年九月繼位時,就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卷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正退閒。”---《清高宗實錄》

乾隆當初有禪位的念頭,除了受儒家禪讓思想影響,意欲沽名外,其主要目的就是祈願長壽。康熙8歲繼位,在位61年,終年69歲。乾隆繼位時已經25歲,遂其口頭上表示不敢超過皇祖在位61年之數,但也暗含在壽數上超越皇祖的祈願。

其實乾隆是一個既自負又頗有雄心之人,所以當其親政體驗到君臨天下的快意後,其早期的傳位思想曾一度發生變化。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公開表示,只要自己的母親崇慶皇太后健在,即便他已在位周甲,也不會傳位給皇子。後來乾隆雖然下令修葺寧壽宮,爲將來退位後頤養天年做準備,同時也曾公開與皇子們提及傳位之事,但在實際行動中卻對此表現的相當消極。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慶皇太后薨逝,乾隆失去了不實施傳位的藉口。轉年,乾隆巡視東北途中,錦縣秀才金從善跑到御道旁,斗膽給皇帝上書,請求乾隆立太子。

當時乾隆已經68歲,在古代算很老了,可其卻絲毫沒有立儲君的動靜。這是關乎天下安危的大事,金從善替天下人着急。可在乾隆看來金從善是對其一直不實行傳位的挑戰,遂一氣之下將金從善梟首示衆。

但乾隆覺得有必要向公衆解釋一下立儲問題,遂公開表示早已於乾隆三十八年祕密立儲,只不過沒有公諸於衆,只有幾個軍機大臣瞭解罷了。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一石激起千層浪,百姓不再關注立儲問題,而更熱衷於猜測乾隆擬定的接班人到底是誰。乾隆一共生了17個兒子,到乾隆三十八年時,17個兒子中,已經了死了10個,僅剩7個兒子。

其中十二阿哥是廢后那拉氏所生,四阿哥與六阿哥已過繼給其他親王,皆自動失去繼位資格。而八阿哥永璇雖文才不錯,但行事輕浮毛燥,難堪重任。

還有十一阿哥永瑆也頗具文學天分,但武功不行,不適合文武雙全的標準。至於十七阿哥永璘則更不成器,不僅不喜歡讀書,而且時常溜出宮流連花街柳巷,更沒戲。

唯有十五阿哥永琰擁有其他幾位阿哥欠缺的優點,不僅以勤學聞名,而且還生活簡樸,待人寬厚,堪稱人品貴重,鮮有負面傳聞。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3張

當然乾隆最終選擇永琰爲儲君,也不僅僅因爲矬子裏面拔將軍,而是永琰孝順,對乾隆唯命是從。這就給乾隆退位後成功架空嘉慶打下伏筆,而且在此期間,父子二人並未因爭權出現明顯矛盾。

其實乾隆對皇子們爭權的野心相當敏感,遂對兒子們管束甚嚴。其中大阿哥永潢就是因爲立儲問題,得乾隆訓斥憂懼而亡。諸位皇子在乾隆嚴厲管控下,確實沒有出現奪嫡之爭,但這也反應出乾隆貪戀權力的本質。

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了乾隆該兌現承諾的時間節點,乾隆宣佈禪位給十五子永琰,轉年歸政,改爲嘉慶元年。

中國古代權力基本都是終身制,除了堯舜以外,大部分禪位都是被迫的,而且絕大多數太上皇的下場都很悲慘。譬如李淵被李世民用刀逼着退位,當了9年太上皇后,悄無聲息地死了。還有唐玄宗當了太上皇,時刻在兒子猜忌中膽戰心驚地度日,最終被兒子軟禁鬱鬱而終。

總之歷史上太上皇們的日子並不好過,那麼精明如乾隆爲何還要禪位呢?

乾隆當然有自己的考量:一是年事已高,凡事都親力親爲已力不從心;二是想活着時,處理好權力交接棒問題;三是博得千古第一全人的美名。

乾隆在禪位前就得意洋洋的自誇,堯舜禪位充其量屬於“外禪”,自己比堯舜厲害,屬於空前絕後的“內禪”。可乾隆既想要禪位美名,也想繼續保持權力終身制。

於是乾隆在將那顆代表至高權力的青玉大印交給嘉慶之前,就已明確表示,只是將那些按期舉辦祭祀、接待之類的禮儀活動交給嘉慶,至於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萬萬不能置之不問,仍然應當躬親指教,嘉慶早晚都要聽其訓導纔不至於出現錯誤。

簡而言之,乾隆表面上鬧騰禪位歸政,其實仍牢牢把控着朝廷的用人權、軍事指導權以及決策權,嘉慶就是一個面提耳命的傀儡皇帝。

所以軍機大臣根據乾隆的指示擬訂的傳位事宜,給予太上皇的禮儀規格與實際權力比嗣皇帝大得多。譬如太上皇依舊稱“朕”,其諭旨稱敕旨。還有太上皇的壽誕稱萬萬壽,嗣皇帝的壽誕則稱萬壽。甚至文武大臣返京陛見,或是新授道府以上官員離京赴任前,都要上奏摺恭請太上皇恩訓。

還是用乾隆自己的話解釋更貼切:“我雖歸政,但大事還是我說了算!”乾隆名爲歸政,只不過將“親政”變爲“訓政”,而提前擬訂的有關太上皇地位與特權的規定,則爲乾隆充實的太上皇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4張

而乾隆爲仍能牢牢把控大清江山,也違背了許多禪位前許下的承諾。其一,乾隆本已爲歸政修好寧壽宮,可其卻藉口嘉慶初登大寶,還需訓導,不忍躲到寧壽宮享清閒,遂依舊居住養心殿,而嘉慶只得仍住毓慶宮。

其二,嘉慶元年,本應全國上下都履行新年號,可當軍機大臣以“一體循用新年號,於心實有不安”爲由,請求宮中依舊使用乾隆紀年時,乾隆欣然應允。直至乾隆去世,清宮中依舊沿用乾隆年號。

其三,嘉慶改元,京中的寶源、寶泉二個鑄幣局,以及各省的鑄錢機構,就應該停鑄乾隆通寶。可他們爲了表示對太上皇的尊重,竟以乾隆與嘉慶年號分半鑄錢。

其四,乾隆藉口精力尚可,不敢做散佚閒人,所以要時時體察民情,以訓示嗣皇帝勤政爲民。總之乾隆牢牢抓着批閱奏摺,以及任免官員的大權不放手。

其五,不管是謁祭祖陵,還是祈雨、賜宴,或是到承德行宮避暑,嘉慶都只是隨侍在冊。嘉慶享有的權力僅僅是按期主辦祭祀、傳臚等禮儀活動,而且還得經過太上皇批准方可行事。

總之,嘉慶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中,把自己定位成乾隆貼身祕書,就是一個禮儀低於乾隆,凡事只聽乾隆擺佈,到處跟着隨侍的傀儡皇帝。由此嘉慶遇事從不自作主張,只秉承一個原則“一切都聽皇爺定奪”。

嘉慶如此貼心懂事,乾隆很慶幸選對了接班人,遂開始安享太上皇生活。除了決斷的大事外,那些繁瑣的禮儀活動都由嘉慶分擔,乾隆肩上的擔子輕鬆了許多,由此乾隆處理要務之外,就多了許多閒暇時間,可以去做以前喜歡,卻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譬如賦詩作畫、收藏鑑賞等活動。

乾隆沒事時常常陷入沉思,每每回憶起少時在父皇面前如何熟練地背誦文章;回憶起祖父秋獮時如何精準射殺撲向他的大熊,總是心潮澎湃,激動處就揮毫賦詩以抒解懷念往昔的情懷。

乾隆詩作水平,無論是意境還是文采都稀疏尋常,但其對文學藝術確實非常感興趣。

乾隆19歲時,就開始學習國畫,其初臨天下時,就曾畫過題爲《松竹梅》、《桂菊》、《牡丹》以及《梨花白》等六幅花鳥彩圖,從中可以看出乾隆畫畫的功底還算不錯。據史書記載,乾隆每逢生母崇慶皇太后壽誕之日,都會畫上幾幅畫以博母親歡心。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其實乾隆不僅畫畫不錯,其對書法也頗下過一番功夫。乾隆最崇拜王羲之的書法,常稱其《快雪時晴貼》爲“千古妙跡”,閒暇之餘已臨摹不止千百次。同時乾隆也時常臨摹董其昌的字,總之乾隆的字算不上書法家,但也頗有自己的風格,剛柔相濟,方圓兼備。我們從乾隆題字的古蹟上就可窺見一斑。

乾隆雖算不上書畫大咖,但其在收藏上的成就恐怕無人能出其右。康乾盛世,乾隆手中有錢,就遍尋天下珍貴的文玩字畫。乾隆晚年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出一幅幅稀世珍品慢慢鑑賞。

乾隆鑑賞完古畫珍品,還會加蓋上“乾隆御賞之寶”,或“三希堂精鑑賞”的印章,並且還要題上不算太漂亮的書法。要說乾隆在收藏方面確實頗有造詣,不僅將自己的收藏品分門別類編著目錄,編印成書,而且在文物鑑賞上也有獨到眼光。

據說紫禁城內的藏品衆多,一般都被分類標註上甲、乙、丙等類別。有一次,乾隆在古玩倉庫的角落裏,發現一柄被標爲丙等,且佈滿灰塵的玉斧形制古樸,應該不是俗物。乾隆命人擦去玉斧上的灰塵後,再細細品鑑居然是上古精品。

雖然有人嘲諷乾隆附庸風雅,但其也確實有一定文化修養,而且對於收藏從來都不惜血本。所以乾隆朝內務府製造的玉器、瓷器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造型設計,在整個大清都是水平最高的精品。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6張

當然,乾隆的太上皇生活除了盡享藝術食糧外,也有無盡的煩惱與遺憾。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陷入一場沒能勝出的農民起義中。

陝西、四川、湖北交界處,有一片名爲“南巴老林”的原始森林。乾隆中葉時期,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流民涌入南巴老林造屋種地。流民雜居就容易催生民間宗教的繁衍生息,於是被乾隆打壓的白蓮教在這裏迅速滋生。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乾隆完成禪位大典,標榜自己是“千古完人”。誰料正月初七,白蓮教就在南巴老林發動起義,並很快蔓延至川、陝、豫、鄂、甘等5省,共涉及204個府、州、縣、衛等行政區域。

所以乾隆的太上皇生活也不舒坦,每日不停地調兵遣將,三年時間內就調兵10餘衆,消耗軍餉7000餘萬兩白銀,可白蓮教的起義烈火卻越燒越旺。

也許乾隆執政60年,也沒這樣束手無策過。《春冰室野乘》曾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天早朝結束,嘉慶與和珅一起去見乾隆,只見乾隆閉着眼睛面南而坐,好像睡着了,但口中喃喃自語。嘉慶聽了良久也沒聽出子醜寅卯。

一會兒乾隆突然睜開眼睛,問道:“哪個人叫什麼名字?”

和珅應聲回答:“高天德、苟文明。”

乾隆又閉上眼睛開始不斷地自言自語。過了好半天,乾隆才揮手讓嘉慶與和珅退出。嘉慶不明所以,就問和珅到底怎麼回事。

和珅回說乾隆唸誦的是西域祕咒,被詛咒之人雖遠在千里之外,不是無病而終,就是遭遇奇禍。所以和珅聽到乾隆念此咒語,知其必是詛咒白蓮教悍匪,於是他就說出白蓮教兩名首領的名字迴應。

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君王,晚年面對農民起義一籌莫展,居然想借助咒語制敵於死地,不僅透出了康乾盛世結束的必然,也反射出乾隆晚年意志昏聵的心理狀態。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7張

乾隆爲無法平定白蓮教煩惱之際,也開始一天天走向終點。嘉慶三年(1798年),乾隆的玄孫載錫大婚。乾隆興奮之餘,急切地盼望載錫來年生子,可使其在玄孫之外再見來孫。

當時乾隆已經88歲了,可他還期待能再活上一紀12年,好湊一個整數,以開創帝王長壽的新紀錄。願望很美好,可乾隆縱使權力再大,也無法阻擋死神的降臨。

其實早在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就着手爲自己修建陵墓,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陵寢才完工,整個工程大約耗銀200餘萬兩。此後乾隆的陵寢就進入了歲修階段。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還曾派朝中重臣前往清東陵巡視修葺自己的陵墓,並對自己身後的葬禮以及諡號也做好了佈置。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乾隆還正常登上御座,接受嘉慶以及文武百官拜年。誰料到了大年初二,乾隆突然陷入昏迷之中。其實早幾天,乾隆就有輕微感冒症狀,不過也沒人把小感冒當成大事。

也許是年老體弱經不得勞累與風寒,乾隆前一天還賦詩一首《望捷》,期盼能早日接到平定白蓮教的捷報,轉天就病情驟然加重,並於正月初三上午7時停止呼吸。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麼樣的 第8張

乾隆帶着“十全老人”的榮耀,懷揣在位滿甲子的滿足,以及未能至百齡與未能見來孫的遺憾離開人世。

乾隆駕崩後,嘉慶曾這般回憶:“皇考自上年冬臘,偶感風寒,調愈後,氣色雖遜於前,然猶日親巡政,未嘗稍輟。”

由此可見,乾隆雖是太上皇,但做的事與皇帝無異,而且直到病逝前,一直持續不間斷的親自打理政務。

嘉慶身爲嗣皇帝,面對被乾隆架空權力的尷尬處境,曾冠冕堂皇地說:“我皇父康疆純固,訓政彌勤,日侍聖顏,時聆恩海,事事得有稟承,每歲掖輦巡方。”

嘉慶宅心仁厚,甘心對乾隆言聽計從,難道他們父子之間就沒有矛盾嗎?非也,正月初三,乾隆駕崩;正月初四上午,嘉慶就免去和珅軍機大臣以及九門提督之職;正月初八,嘉慶正式逮捕和珅並抄家;正月十八,嘉慶賜和珅白綾自盡。

乾隆駕崩後短短15天內,嘉慶雷厲風行誅殺其寵臣和珅,除了有私仇外,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朝政的不滿。如果乾隆在太上皇位置上再多活兩三年,嘉慶還會容忍下去嗎?畢竟誰也不願一直做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