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看一眼就能看出魏延反骨 諸葛亮就看不起馬謖嗎

諸葛亮看一眼就能看出魏延反骨 諸葛亮就看不起馬謖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和魏延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諸葛亮一眼看出“天生反骨”的魏延,爲何看不出紙上談兵的馬謖?

諸葛亮欲殺魏延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中講道,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在劊子手的刀下救下了馬上被行刑的黃忠,並打開城門迎接關羽,爲劉備奪取長沙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關羽便將黃忠、魏延引薦給劉備,誰知諸葛亮見到魏延的第一面就勒令刀斧手將其推下去斬了,後來還是在劉備的極力挽留下諸葛亮這才作罷。而在劉備的不解詢問中,諸葛亮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城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因奪權生出謀逆之心,正應了諸葛亮早期說的那句話,從這當中我們就能看出諸葛亮的識人之明和相人之術的厲害。

諸葛亮作爲三國時期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幫助劉備從散兵遊勇一步步發展壯大,最後助其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可以說諸葛亮在其中發揮了難以想象的作用。也正是因爲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也一直被後人尊奉爲是智慧的化身,他的傳奇故事也一直爲世人所傳誦。但就是這樣一位“神人”,爲什麼不顧劉備臨終前的囑託(劉備白帝城託孤前曾對諸葛亮說道:“馬謖爲人誇誇其談,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慎察之”),在第一次北伐期間,重用馬謖駐守街亭,最後導致街亭失守,北伐失敗,難道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看不出來馬謖馬的紙上談兵嗎?馬謖究竟又是何許人也,讓一向以識人之明著稱的諸葛亮都看走了眼?這其中其實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

諸葛亮看一眼就能看出魏延反骨 諸葛亮就看不起馬謖嗎

馬謖

這其一就跟馬謖本身有關。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乃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在兄弟五人當中,馬謖排行最小。因爲幾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所以被當時的人們並稱爲“馬氏無常”。馬謖在荊州時就名噪一時,因他才起過人又好論軍事,很早就被劉備集團關注到。在劉備取蜀入川的時候,馬謖就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左右。隨後不久,又先後擔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雋太守。從馬謖的政治履歷上來看,他的升遷速度是非常快的,從中也能看出馬謖不乏政治謀略。在諸葛亮擔任蜀漢丞相時,馬謖又被任命爲隨軍參軍。據說諸葛亮對馬謖十分器重和喜愛,每次接見馬謖時,二人關在房間裏,徹夜長談,關係極其的要好。

建興三年,諸葛亮爲消除北伐曹魏的後顧之憂,決定親率三路軍隊征討南中。軍隊出發時,馬謖親送諸葛亮數十里之遠。臨別之際,諸葛亮還曾詢問過馬謖關於征討南中的策略,馬謖當時回到:“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願公服其心而已”。歷史證明,諸葛裏在平定南中的時候也確實採用了馬謖的策略,採用攻心之術,讓孟獲心甘情願的降服蜀漢,纔有了我們熟知的“七擒孟獲”。而此計在穩定蜀漢政權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諸葛亮死後南人再也沒有造反。從這其中我們可以看出,馬謖在軍事戰略上其實有相當獨到的眼光,諸葛亮正是因爲在親自證實了這一點,才愈發肯定馬謖在軍事上的才能,也爲後面在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力排衆己,重用馬謖埋下伏筆。

諸葛亮看一眼就能看出魏延反骨 諸葛亮就看不起馬謖嗎 第2張

馬良,字季常

其二,就要提起馬謖的哥哥,馬良。在劉備稱帝時,馬良就被任命爲侍中。後又在關羽死後,劉備決定東征孫權時,爲了擴充實力,派馬良招降五溪蠻夷,馬良憑藉出色的膽略和才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除了馬良本身出色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與諸葛亮的關係。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建安十六年,馬良曾在留任荊州給諸葛亮的一封信中寫道:“聽說雒城已被我們攻下,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適應時勢把握時機,輔佐光大邦國之業,智慧的光芒已經顯露”,從這封信中我們看到馬良在信中尊稱諸葛亮爲長兄,可以看出二人關係密切。後來馬良奉命出使東吳,讓諸葛亮向孫權幫忙介紹他的情況,諸葛亮讓馬良自己起草文件,而他直接在文件後署名就可以拉。在協調兩國友好關係的時候,諸葛亮肯放心馬良如此,除了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外,更是可以通過此舉看到兩個關係非同一般。

劉備出兵伐吳

公元前222年,劉備爲報荊州被奪、關羽被殺之恨,起兵伐吳。但是這場劉備舉全國之兵伐吳的戰爭,最後卻在夷陵這個地方,被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損兵折將,大敗而歸,而馬良也在戰敗中被殺。諸葛亮聞訊後痛哭流涕,深感自責。在諸葛亮的心中,如果當初他能成功勸阻劉備伐吳,不僅能阻止蜀漢大敗,而且馬良也不會因兵敗牽連被殺。正是因爲這種痛惜加上自責的情緒,諸葛亮後期對馬良之弟-馬謖尤爲疼愛,一心想把他培養成蜀漢政權的肱骨之臣。

劉、關、張代表的荊州集團

其三,蜀漢政權結構複雜,蜀漢後期人才凋敝。在劉備在世時,蜀漢政權就以三大集團實力組成。第一股是本土勢力,包括原仕洛陽的益州官僚和仕於益州的本土豪強,我們統稱爲益州集團。第二股勢力是劉璋舊部,包括追隨劉焉父子入蜀和後來投靠劉璋的,我們統稱爲東州集團。第三股就是以劉備爲首的荊州派代表勢力,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爲了荊州派的代表。各黨派勢力之間錯綜複雜,彼此之間爭權奪利不斷。劉備在時,還能稍稍維繫此種局面。但是劉備死後,尤其是荊州派勢力中的代表人物關羽、張飛也相繼離去,荊州派系的力量大減,諸葛亮在主政後,爲了平衡各勢力之間的關係,就急需加強荊州派的實力,而“才氣器量過人、好論軍事”的荊州派青壯代表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諸葛亮的視線當中。不管是讓他作爲隨軍參將時時刻刻跟隨在自己身邊學習深造還是在第一次北伐力排衆議堅決讓馬謖擔任三軍先鋒,也是迫切給馬謖鍍金,爲他後面的政治生涯做鋪墊。

諸葛亮看一眼就能看出魏延反骨 諸葛亮就看不起馬謖嗎 第3張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公元前228年,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魏國,開始他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爲疑軍,佔領箕谷,自己親率十萬軍隊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當時諸葛亮開始北伐,讓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讓關中震動,嚇得曹叡趕緊派張邯出兵抗擊諸葛亮,自己更是親身到長安督戰。後面的故事大家也瞭解,諸葛亮不顧衆人勸解,執意任命馬謖爲先鋒,領導三軍,並將駐守街亭的重任交給馬謖。而後馬謖違反諸葛亮部署,捨棄水源,選擇登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城鎮,後被張郃圍困斷其水源,大敗而歸,導致街亭失守。街亭失守,諸葛亮失去了最重要的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只能班師回朝,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而諸葛亮爲平息衆怒,不得不忍痛將馬謖軍法處置。

所以不是諸葛亮識人不明,而是歷史上的馬謖本身也確有才能,具有極其強的迷惑性。再加上馬良的這一層關係和後期蜀漢政權面臨的現狀,讓諸葛亮不得不重用馬謖,從而犯下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