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明代皇帝朱元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有沒有想到朱棣會反叛,爲何沒有留下對策?

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之所以會大肆屠戮功臣,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爲了確保皇太孫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並坐穩皇位。然而,最終的事實證明,大臣們的確無人造反,偏偏是燕王朱棣將侄子從皇位上推了下去,那麼煞費苦心的朱元璋,爲何對這些藩王沒有絲毫防範之心呢?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朱元璋沒想到藩王造反,朱棣基本屬於被逼造反

爲了確保朱允炆能夠坐穩皇位,朱元璋主要的清除對象,便是那些難以控制而又聲望卓著的開國功臣,而對於自己的兒子們,朱元璋根本沒想到他們會造反,因而防範心理顯然不是太強。

朱元璋當初爲了守護明代邊疆安全,這才分封諸子爲王,並賜予其一定統兵之權。朱元璋在世之時,藩王們之中雖說有幾個平日裏多有違法之事,但總體倒也算安分,因此朱元璋又豈會疑心他們?

實際上,朱元璋的兒子們其實最初也並無造反之心,燕王朱棣之所以最終會造反,基本是被朱允炆逼上了絕路。

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同年五月十六,年僅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然而,朱允炆即位還不到兩個月,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便被以意圖謀反爲由,廢爲庶人,遷往雲南蒙華。同年十二月,朱允炆又下令對北平官員進行調換,任命工部侍郎張昺爲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爲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又令都督宋忠屯兵開平,並調走了原本隸屬於朱棣管轄的大軍。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2張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燕王朱棣派長史葛誠入朝奏事,朱允炆則趁機收買其爲燕王府內應,葛誠回到北平後暴露,這使朱棣覺察到朝廷的險惡用心,於是親自入朝試探,預感到形勢不妙後,返回燕王府後便以患病爲由閉門不出。

建文元年(1400年)四月,齊王朱榑也因意圖謀反被廢爲庶人,囚禁於京城。不久,代王朱桂也被廢爲庶人,軟禁大同;湘王朱柏同樣被人告發謀反,朝廷大軍包圍湘王府,朱柏不堪受辱,與妃妾等闔宮自焚而死。

同年六月,建文帝又削岷王,廢爲庶人,遷漳州。同月,燕山百戶倪亮上書,言稱燕王朱棣與於諒、周鐸等人密謀造反,朝廷下令將於諒、周鐸捉拿至京師處死,並下詔斥責朱棣。兄弟們的遭遇,再加上自己周遭的形勢,此時的朱棣恐怕已經是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了,但他仍然沒有想要造反,而是希望能夠苟全性命,爲此不惜裝瘋,但卻被長史葛誠戳穿。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3張

建文元年(1400年)七月,朱棣派人前往京師奏事,結果使者被齊泰等抓獲審問,言行逼供之下,使者無可奈何只得承認燕王朱棣密謀造反,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七月初四,接到密旨的張昺、謝貴率兵包圍燕王府。

然而,奉旨捉拿朱棣的張信,卻提前將消息透露給了朱棣,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擺在朱棣面前的只剩下了兩條路,要麼束手待斃,要麼起兵造反。於是,朱棣用計捕獲張昺、謝貴、葛誠、盧振,將四人全部處死,隨即起兵造反。

如上,朱允炆削藩其實並無問題,但其不僅手段陰險(先有人告發謀反,後突然派兵抓捕),而且太過狠辣(全部廢爲庶人,遷居邊荒之地)。即使如此,朱棣最初也並未選擇造反,面對朝廷的步步緊逼,朱棣先是閉門不出,後又裝瘋自保,然而朝廷仍未打算放過他,當朱棣被逼入退無可退的境況後,不想像其他藩王那樣被廢的朱棣,也只剩下了造反一條路可走。

朱元璋雖未留下後手,但依其佈局朱棣毫無成功可能

正如前文所述,朱棣的造反本就是被逼出來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有所防範。但是,朱元璋雖然沒有留下後手,但如果一切按照朱元璋原本的佈局,那麼朱棣即使造反,也基本毫無成功的可能,可這一切偏偏全被朱允炆給破壞了。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4張

1、藩王原本可互相牽制,削藩卻給了朱棣空間。朱元璋雖然大封諸子,但諸王之間卻形成了相互牽制的關係,我們就以燕王朱棣爲例,其東北有遼王,北方有寧王,西邊是谷王、代王、晉王,而其南下途中則有齊王、魯王、周王,要這道這些王爺都曾有帶兵經歷。這種情況下,朱棣一旦起兵謀反,立時便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建文帝削藩之時,卻先後將周王、齊王、代王全部廢除,又將谷王囚禁、遼王也在朱棣起兵後被召回南京,再加上晉王朱棡、魯王朱檀也在朱元璋駕崩前夕薨逝,寧王在削藩後又自身難保。如此情形之下,反而使得朱棣失去了牽制,擁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這也是其起兵後能迅速控制河北地區的重要原因。

2、朱允炆並非無將可用,但其卻偏偏用人失當。雖說朱元璋在位後期屠戮了大量功臣,但當時朝廷也並非沒有能征善戰之將,縱觀整個靖難四年,平安、徐輝祖、瞿能等人都表現極爲出色,但卻始終未能得到重用,有的是畏手畏腳、不敢大膽啓用,有的則是因爲與朱棣有關,不敢予以重用。那麼朱允炆啓用的都是什麼人呢?其先後啓用了耿炳文、李景隆、梅殷三人爲帥,其中除了耿炳文曾有一定的戰爭經驗之外(還因一次小敗而被撤換),而李景隆只是曾經負責練兵而從無帶兵經驗,而駙馬梅殷雖然曾受朱元璋遺命輔政,但他也僅僅參加過一次檢閱鳳陽留守司大軍的經歷。結果,導致朝廷白白損耗百萬大軍,反而使得朱棣越戰越勇。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5張

3、原本是以天下敵一隅,卻因改革不當失去支持。朱元璋雖然是位好皇帝,但對待官員卻極不友好,因此滿朝文武對於朱允炆這樣一位“仁厚”君主,本是抱有極大憧憬的,但朱允炆上臺後的一系列改革,卻使其失去了朝臣們的支持。朱允炆即位後,便開始重用方孝孺、齊泰和黃子澄三人推行改革,這三位雖然是飽學之士,但卻沒有任何執政經驗。其中,黃子澄和齊泰兩人傾向於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他們的目標便是改組國家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而方孝孺則更爲極短,他始終堅持以恢復“周禮”爲目標,完全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於是,在這三位的改革大將的操持下,今天改革衙門的名字,明天改革地理名稱,今天裁撤這個衙門的官員,明天又爲另外一個衙門提拔官員,結果非但沒有改出個明堂,反而把朝廷搞的烏煙瘴氣,官員、百姓對此都極不適應,這是導致靖難四年朝廷實力未能完全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6張

4、朝廷兵力原本較充裕,朱棣南下卻毫無抵抗力。明代初期,在衛所制尚未完全崩潰的情況下,明代各地大軍的戰鬥力尚有保證,而坐擁天下的朱允炆,在兵力上本應處於絕對的優勢。但是,明初鎮守各地的武將有不少都是曾隨藩王出征後晉升上來的,這些武將與藩王的關係極爲密切,再加上朱允炆的重文輕武和朱棣“清君側”的起兵理由,導致各地武將在靖難中始終呈觀望態度,更有大量武將直接望風而降,朱棣南下成功渡江便有守江將領投降的原因。要了解洪武年間南京駐紮有多達48衛大軍,總兵力多達近40萬,結果當李景隆遭遇兩次戰敗後,朝廷竟然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最終不得不從京營抽調兵力,最終導致京營兵力空虛,再由大臣外出募兵補充京營,可是還不等這些募兵大臣回來,朱棣便迅速渡過長江,一口氣殺到了南京城下。

朱元璋就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嗎 朱元璋有沒有留下什麼對策 第7張

綜上所述,朱元璋臨終之前,根本沒有預料到藩王會造反,因此並未留下什麼對策,然而即使如此,朱棣本來起兵造反的成功率也幾乎爲零,但偏偏是由於朱允炆的一系列奇葩操作,最終導致自己戰敗,使得朱棣成爲了歷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