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獻帝和劉氏宗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東漢末年漢獻帝淪爲傀儡,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卻爲何冷眼旁觀?

昔燕國覆亡,慕容子弟無不以復國爲己任,於是五大燕國並立;及至後世,北宋滅亡,宗室據半壁江山,是爲南宋;南宋以後,又有南明,期間雖內鬥不休,卻仍是明朝宗室的一些努力。

可見王室傾頹之際,總有宗室挺身而出,匡扶社稷。然東漢末年的宗室人物,卻一反常態:眼見漢室將亡,這些宗室要麼割據一方,以圖自立;要麼加入曹操麾下,爲其鞍前馬後,甚至在篡漢過程中出力頗多。

初,漢高帝劉邦大封諸侯王,欲用藩王爲輔,以“懲戒亡秦孤立之敗”。至東漢末年,獻帝孤伶,劉氏宗親手握重兵者雖多,卻冷眼旁觀,何以至此?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一、漢末宗室的劃分

亂世下的漢末宗室,主要可分爲三方:一是割據勢力,主要有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兗州刺史劉岱、揚州刺史劉繇;二是親曹勢力,主要有劉曄、劉放二人,爲曹魏初建出力頗多;三是反曹勢力,即以劉備爲首的抗曹聯盟。

(見上圖)漢末主要室宗人物分佈圖,不難看出幾條規律:

1、出身問題:除劉虞之外,割據勢力的漢室宗親(包括劉備),都是西漢宗室之後。

2、成名伊始:除劉虞之外,割據的漢室宗室皆以風評、名聲而任職。劉表爲漢末“八顧”之一,因黨錮之禍沉寂多年;“岱、繇皆有雋才”,卻也是“幽滯”之士,故董卓拔劉岱、李傕拔劉繇;劉備亦曾顯名於中原。

3、日後結局:除劉備之外,其餘割據宗室皆以失敗而告終。

4、兩漢之分:割據勢力中,劉焉備受漢庭重視,其他宗室卻遭受打壓;親曹勢力中,劉曄發狂憂死,劉放卻“功遂身退”。

事實上,這些規律絕非巧合。它們反映出的,正是東漢時期的宗室政策。

二、從打壓到利用

宗室、外戚、宦官,是古代帝王身邊的“關係戶”。宗室即帝王血親,外戚是皇族姻親,宦官則是帝王近臣,三大“關係戶”之間往往互相制衡。但在兩漢時期,宗室卻鮮有作爲,這顯然與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有直接關係。故漢武帝在位期間,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以“阿黨法”“附益法”輔之,成功加強了中央集權。

東漢前期的宗室政策,多沿襲自西漢。據《三國志·孫奮傳》記載:“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於宮內,不得臨民,干與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又按《後漢書·光武帝紀》:“詔有司申明舊制阿附蕃王法。”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第2張

上圖_ 東漢版圖

由於東漢前中期對宗室入仕有着頗爲嚴格的限制,導致“自漢興以來,宗室子弟無得在公卿位者”。在長達130餘年(公元25—161年)的時間內,宗室任公卿者寥寥無幾,只有十餘人;至於分派到地方上的刺史、州牧,更是僅有劉稱一人(司隸校尉)。

顯然,宗室可以反客爲主,取代皇權,這才被排除在權力中樞外;因而有漢一代,外戚與宦官總是輪番掌權,但這同樣對皇權造成了較大威脅。

如桓帝即位,外戚梁氏從龍有功,“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可謂如日中天。大將軍樑冀更是“專擅威柄,兇恣日積,機事大小,莫不諮決之。宮衛近侍,並所親樹。禁省起居,纖微必知”。

外戚干政,皇權旁落。前有質帝因一句“跋扈將軍”而殞命,後有桓帝初登大統卻伏低做小,“不敢謀之”。直到樑太后去世,桓帝這才抓住機會,利用宦官壓倒梁氏。

悲哀的是,外戚梁氏倒臺後,其掌控的政治權力,並未被桓帝全部收回,其中多數轉移到了宦官手中。謀誅樑冀的五大宦官,同日封侯,威震朝堂,然“五侯宗族賓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爲寇賊”,朝堂再次陷入動盪。

眼見宦官弄權,清流名士無不憤慨,他們奔走呼號,以強硬手段打擊宦官,如此激烈姿態,引來桓帝反感,由此誕生了第一次黨錮之禍。以李膺、陳寔爲代表的200多位黨人,紛紛遭到逮捕或禁錮。在此情形之下,桓帝只好重新啓用宗室(且多爲東漢宗室),用以制衡宦官與外戚。

據相關統計,桓、靈、獻三朝約30餘年內,宗室任公卿者接近30例,出任州牧、刺史者,亦有十幾例。從東漢宗室政策的變化,不難解讀出漢末宗室的微妙態度。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第3張

上圖_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三、平民化與豪族化

東漢建立後,西漢宗室諸王皆降爲侯爵;而劉秀近支宗族卻得到蔭封,封王者屢見不鮮。換言之,這些出身於西漢宗室的遠支宗室,雖然在經濟上並未受到苛待,卻失去了向中央靠攏的機會。

幾代下來,西漢宗室以及東漢宗室的一些遠支,大多淪爲平民。當然,作爲地方上的主要管理者,他們也可以通過察舉制重新進入仕途。既如此,他們與一般的地方豪族也就沒太大差別了。所謂“漢室後裔”的頭銜,並不能爲他們增添多少資本。

因此,諸如劉表、劉備、劉虞等人,之所以能割據一方,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名聲斐然,受海內知名人士追捧。唯有幽州牧劉虞,其父、祖皆爲高官,乃桓帝改變宗室政策後的受益者。因此,當袁紹、韓馥等人慾另立劉虞爲新帝時,後者會堅決表示反對。

劉虞是東漢宗室,世代深受皇恩,自然有此忠誠。反觀其他宗室,早就被邊緣化,缺少中央庇護的他們,“天下爭欲思刻賊王以求功”。爲了維護自身權益,他們紛紛轉爲地方豪族。不難看出,這些人基於“漢室後裔”而產生的忠漢觀念,微乎其微。

因此,漢末宗室人物或是割據一方,或是投奔曹操,都是他們爲本家尋找新出路的一種方式。割據勢力大多陰圖自立,其代表人物劉焉、劉表,一個聞“益州有天子氣”,遂令漢中張魯隔絕通道,當起了“土皇帝”;一個在荊州構建自己的“烏托邦”,還堂而皇之地“郊祀天地,擬斥乘輿”,多行僭越之舉。

至於親曹勢力中的劉曄與劉放,二人雖同爲元老舊臣,結局卻大不相同。現在看來,東漢宗室劉曄憂死而西漢宗室劉放善終,未必與出身無關。

比較特殊的是劉備,他也屬於割據勢力。之所以將其單列,是因爲其政治立場的不同,這是他能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

漢獻帝作爲傀儡的時候 手握重兵的劉氏宗親爲何冷眼相待 第4張

上圖_ 劉備(161年-223年)

實際上,包括劉備在內的遠支宗室,在中央默許下,常年受其他豪族侵犯。因此,平民化的宗室雖也能出任地方官,卻無法像其他豪族那樣積累起強大實力。故而劉表、劉焉等宗室人物想要割據一方,尚需地方豪族的支持。

劉備亦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他是“反曹勢力”中的先鋒,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劉備大可痛斥其爲“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後打着“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名義,進行各種政治、軍事與社會活動。

劉備能走多遠,全靠“友商”能走多遠。曹操進魏王,於是劉備打下漢中後,便可稱漢中王;曹丕僭越稱帝,劉備遂緊跟其後,於次年稱帝立“漢”。

血統之便利,諸多漢室宗親都有;但名義之高位,卻是劉備獨有,這正是他能成功稱帝的根源所在。

參考資料:

[1]范曄撰,李賢注,王先謙集解 《後漢書集解》

[2]陳壽撰,裴松之注 《三國志》

[3]嶽慶平 《東漢在政治上對宗室的限制與利用》

[4]張楠 《東漢末年的宗室刺史、州牧》

[5]賈海龍 《東漢宗室分封秩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