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中國第一次政權統一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代末期,東周王朝形將就木,戰國七雄紛爭,實力本爲最不起眼的秦國,起用了魏國流失的人才商鞅,使國力迅速碾壓其他六國,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

然則在秦國掃平六國的過程中,也曾與六國中的勁敵進行過殊死之戰,擁有武卒鐵軍的魏國、胡服騎射的趙國、帶甲百萬地方千里的楚國,這三國分別在一個階段都曾是秦國最可怕的死敵。

特別是戰國時期首先稱王的魏國,是最有可能將秦國的崛起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可當時國力強大的魏國卻在好大喜功的魏惠王魏罃(音同嬰)各種騷操作下,直接將秦國送上了戰國第一強國的王座,而魏國也因此走向了衰敗。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不能說魏惠王其人毫無作爲,只是歷史上的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冒進分子,當他的老夥計齊威王田因齊在國際舞臺上各種炫舞吸粉無數之後,老魏內心是相當地不高興,因此而暫時撇下了西面死敵老秦,一心要在東方立威。

魏罃總想着當年寡人率十二路諸侯在逢澤之會,朝見周天子也沒有今天他田因齊這麼能嘚瑟,於是就決定要跟老友齊國翻臉搞摩擦,然後大打一場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自以爲是的東方第一強國老齊。可羣臣大多數文官和武將都不同意與齊國動武,因爲當時齊國名氣非常大,又是老牌諸侯大國,跟他動手又難以找到合理的藉口,恐怕在這場博弈中很難佔到上風。

魏惠王卻是一意孤行,對羣臣說,寡人已經瞭解到齊國的情況,齊相鄒忌只是個鬼鬼祟祟喜歡告人黑狀的小人,大將田忌有勇無謀匹夫一介,能領兵打仗的只有一個孫臏,然而這個孫臏還曾經在我國受過刑罰,一個身有殘疾的囚徒來指揮軍隊,這樣的軍隊也能打勝仗嗎?羣臣被魏惠王這麼一說,都不作聲了,但也沒有人站出來願意領兵前往與齊一戰。

魏惠王指着親弟弟公子卬說,老弟你我一母同胞,血脈相連,你要爲寡人分憂啊,不然這朝堂之上這班東西都不把咱老魏家當回事了,你要建功立業也正在此時啊!公子卬還是不敢上前去領出徵帥印,直說自己不會帶兵。魏惠王忍着怒氣說,這樣吧,我給你派一名副帥輔佐你,這人可以稱得上是孫臏的剋星,他的同門師弟,鬼谷子的高徒龐涓,有他在你還怕什麼!

公子卬一聽有龐涓相助,立馬跪接帥印,準備出征。按照龐涓的計策,魏軍主力前去攻打趙國邯鄲,然後引誘齊軍長途奔襲,前來救援,再然後圍點打援徹底打敗齊軍。趙國邯鄲被圍,立馬向齊國求救,田忌這個暴脾氣急先鋒立馬就想率齊軍趕往趙國。

不想軍師孫臏勸說道,我們齊軍多是各地各村落招募的尚武勇士(有點類似瑞士軍制),都是戰前臨時集訓一下,然後直接開赴戰場,這是爲了保持各派搏擊高手的自身攻擊水平,因此我們齊軍號稱天下技擊第一。而魏軍多數選自體能超強,身體健壯的農民,單兵搏擊能力並不是很強,主要是靠厚重的鎧甲裝備,進行密集型衝鋒陷陣。齊軍爲保持戰鬥力,就不適合遠程奔襲,而魏軍更容易在攻堅和對陣作戰中發揮巨大的威力,所以我師弟龐涓希望我齊軍遠道而來,好教魏軍以逸待勞,對我軍聚而殲之。

田忌一聽,立馬又清醒了過來,趕緊問道,那趙國求救,我們不去的話,上哪找魏軍決戰,這不是失信於趙國嗎?孫臏笑道,現在魏軍傾巢出擊趙國,我們去救的話,一旦全軍覆滅,趙國同樣也會被滅,這不正中了魏國的一石二鳥之計了。現在魏軍主力在趙,那大梁正好空虛,且大梁四面皆是平坦之地,利於我們急行軍,進退又得當,我們一旦進攻大梁,龐涓必然回援,我們在路上再打他一個伏擊,他們必被我們所擒也。田忌大喜,連誇孫臏好計,就趕緊傳令,依照此計行事。

齊軍就是以此“圍魏救趙”之計,將龐涓的兵馬在邯鄲城外苦苦等了許多天之後,又慌慌張張往回馳援,軍心士氣和士兵體力都已經大大折損,孫臏又教齊軍埋伏在桂陵魏軍必經之路,將魏軍打得一敗塗地,魏軍統帥公子卬和副帥龐涓雙雙成了齊軍俘虜。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魏惠王得到戰敗的消息,對天哭喊道:“西面的秦國那樣厲害,我都跟他們耗了那麼長時間,沒想到東面的齊國孫臏用兵這樣詭異,前幾天趁虛而入兵臨我大梁,已把寡人給嚇壞了,不料等我把龐涓大軍召回來,竟在路上被他們狠狠地打了個伏擊,還是議和吧!”接着就趕緊派人花重金把弟弟和龐涓都給贖了回來,齊威王也不願意和魏國長期結怨,而且爲了在天下諸侯面前表現得仁義大度,在收了贖金之後就把公子卬和龐涓都遣返回國。

可老魏實在不太甘心,且龐涓回來之後就對孫臏的使詐表示各種不服,只有公子卬認爲自己不是帶兵之才,自請低調地出任地方太守去了。這時魏惠王又想起老友韓康來,他趕忙寫了封親筆信給老韓,盛意尊奉韓康爲王,這可是韓康這小子夢寐以求的,只是韓國一向弱小,不敢妄自尊大,現如今魏國需要拉攏一個強援就把王號送了過去,韓康就只好卻之不恭,欣然接受,也稱起王來,史稱韓宣惠王。

魏惠王這時突然又得到戰報,說齊軍糾結宋、衛兩個小諸侯兵馬正在圍攻魏地襄陵,不由大怒說道,田因齊這小子佔了點便宜,就當我們魏國是好惹的了嗎?老韓你這回得幫老哥我,一塊去教訓教訓田因齊這老小子。韓宣惠王自然不好推辭,立馬點齊兵馬便和魏軍一道開往襄陵,那齊國自桂陵一戰,多少也是有點得意,特別是田忌就一直想着趁勝追擊,擴大戰果進一步奪取魏國的土地,便有了襄陵之圍。

可魏軍也算是知恥而後勇,加上韓軍的從旁協助,齊、宋、衛聯軍沒撈到任何好處,大敗而逃。魏惠王又想着老趙家畢竟是三晉一家分出來的,打破骨頭還連着筋,就尋思着派人去邯鄲講和,同時也邀趙侯稱王,再次將三晉擰成一股繩,新聯盟估計也就天下無敵了。

不想老趙家可沒那麼高的悟性,也不願意和老魏這個惹事精攪和在一起,就沒有答應稱王的請求。就這樣又過了兩年,韓宣惠王韓康發現魏國在與他形成聯防的形勢當中,處處派遣重兵佔據和扼守韓國的險要關隘,這就造成了韓國被魏國三面合圍的局面,雖然魏韓已成聯盟,但自春秋以來列國之間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同樣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纔是最根本的選擇,連孔子都稱整個東周列國時代的戰爭爲“春秋無義戰”。(除了兼併,沒有正義的戰爭)

那一旦魏韓翻臉,韓國的境地就相當的危險了,一面要擋住秦國,另外三面都被魏國阻隔了,就算往東向燕齊等諸侯求救都來不及。於是,韓宣惠王便暗中採取了兩項行動來應對不測,對外開始與齊國交涉引爲外援,對內組織了一支裝備極其精良的機動防禦特種部隊——強弩軍,這也是韓國在軍事方面唯一敢於睥睨天下的優勢,當時就有“天下勁弩出於韓”的說法。

魏國細作早把韓國暗中備戰的情況報知了魏惠王,魏惠王心想老韓和老田家這麼一往來,遲早要出事,晚翻臉不如早翻臉,現在圍韓之勢已成,不能再等到他們做好準備再生變故了。於是,便命嫡長子太子魏申爲統帥,龐涓依舊爲副帥,率領魏國大軍直撲韓國首都新鄭。

韓國的新軍剛剛成立,還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於是只能憑藉堅固的城池,利用勁弩的遠射優勢進行頑強抵抗,魏軍日日夜夜不停地攻城。這時齊國也得到了韓國求救信號,齊威王、齊將田忌想要立馬派兵火速救援。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而孫臏又是不緊不慢地說道:“大王和大將軍都不必着急,魏軍這次是太子申統軍,他們是非要滅了韓國不可的,面對滅國之戰的韓國也一定會拼死抵抗,那魏韓之戰一定是異常的激烈,這也正好借韓國消耗掉魏國的有生力量。並且魏韓同處河南腹地,魏國有地理上的優勢,我們遠程奔襲,士兵們水土不服難以驟然交戰,要是龐涓再使出什麼詭計,恐怕我們齊軍這一去也是凶多吉少啊。”

齊威王、田忌都覺得軍師說的有理,便又冷靜了下來,趕忙問他孫臏計將安出,孫臏說我們再等上幾日,只要韓國死死守住新鄭,我就能一舉將魏軍盡數殲滅。於是,齊威王就將軍事行動全權交由孫臏部署,在孫臏的建議下,過了許多日,等到韓使再來請援說新鄭差不多要被攻破了,田忌才率齊軍前往新鄭。

魏軍也得到了齊軍到來的消息,太子申問計於龐涓,龐涓說:“新鄭差不多就要城破了,現在齊軍趕過來,有什麼用呢,齊軍向來沒有專業的操練,都是各地民兵中選出所謂標兵臨時集訓,這些農夫山民無非是來送死的,看樣子他們還是畏懼我們大魏武卒啊,所以才選在這個時候動手,估計也就想在邊境做做樣子,然後就像上次在襄陵那樣見事不妙就跑路了。

這次確實也是我們千載難逢,一舉消滅齊國大軍的好時機,先放他們深入進來,我們再迎頭痛擊,我一定要活捉了孫臏這奸詐的龜孫兒,一雪桂陵被擒之恥!”於是,龐涓就讓太子申將主力大軍從新鄭城下撤出,只留下少許人馬在這裏圍住佯裝繼續攻城,又說道:“新鄭已是囊中之物,韓軍疲憊不堪,城中都是老弱,又無外援,就像快煮熟的鴨子已經飛不掉了,我們得先把齊軍給打掉,回頭再收拾韓國!”

接着太子申和龐涓大軍向東直迎齊軍,齊軍得聞魏軍來戰,孫臏教田忌傳令掉頭往回走,田忌不解,但軍師所言一切照辦。齊軍往回走了一天,晚上紮營休息,並挖竈坑做飯,魏軍尚未趕到。第二天齊軍拔營繼續往回走,魏軍趕到齊軍昨晚歇息之處,龐涓往那片營地一看,數了數齊軍的竈坑,沒說什麼,讓大軍繼續追擊,一連幾天下來,龐涓發現齊軍的竈坑越來越少,便下令大軍加速追擊,太子申不明其故。

龐涓笑道:“孫臏這豎子,簡直就是無膽匪類,齊國這些農民跑了大老遠水土不服,每天都有私逃而走的,這竈坑就越來越少,要是他們不趕緊逃回去,恐怕後面做飯的人都沒有了!”太子申這才恍然大悟道:“看來我們得趕緊追上去,不然我們也連魚尾巴都咬不上一口了!”

龐涓連連點頭,表示就是這個道理,於是魏軍狂奔了數百里,氣都不喘就奔到了馬陵這個地方,居然還沒見到齊軍的蹤影,龐涓見馬陵山勢險要,道路狹窄,不由心中一驚,正要下令部隊加強戒備,不料兩側山坡上吶喊聲響,緊接着萬箭齊發,如大雨瓢潑,魏軍死傷慘重,這時又有人來報說路旁一棵樹上刻有一行大字,龐涓正想上前一看,卻被射中數箭,傷了要害,好不容易纔看樹上寫着“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這八個大字,不由悲憤交加,又自知絕路難逃,乃仰天大罵了一聲:“豎子孫臏!今天你可以成名了!”竟揮劍自刎而死。

歷史上魏罃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馬陵一戰,魏軍被齊軍設伏全殲,副帥龐涓陣亡,太子申被擒,韓國新鄭之圍也解開了。齊軍得勝班師,獻俘禮之後,齊威王準備像上次釋放公子卬一樣敲一筆贖金就把魏太子申給放了,孫臏卻反對說:“上次雙方還可以說成是誤會,這次已結成深仇大恨,魏強則齊不能存,齊盛則魏必衰敗,如若放了太子申,大王難道還要等着魏國再來報復嗎?現在大王只有狠下心腸,斬殺魏太子送還人頭,使魏國對我齊國產生巨大的震恐,魏國就不敢再輕易來進犯我們齊國了!”齊威王聽從了他的建議,不顧太子申的苦苦哀求,將其斬首示之國門,而後送往魏國大梁。

魏惠王得到大軍慘敗和長子死訊,直接哭暈了過去,半晌醒來才說道:“三家分晉之後,我們魏國經文侯武侯兩位先君勵精圖治,天下諸侯沒有比我們更強的,到了寡人爲王,河西七百里地盡失於秦,魏之叛臣吳起又借南方強大楚國之勢羞辱寡人,現如今馬陵一戰,我們又東敗於齊,長子身死,真是痛煞寡人之心啊!我想爲所有大魏殉國者復仇雪恥,可現在怎麼辦纔好啊!”

惠王魏罃名爲“消防滅火”之意,可即位這些年,卻一味好大喜功,到處煽風點火,偏偏沒能把一處火點着了起來,好端端強盛的魏國也由此而衰弱,到晚年哪怕他再費盡心思,大力招攬了像鄒衍、淳于髡、孟軻等一大批外來人才入魏,又拉着韓、趙、燕、中山四國來了個“五國相王”共抗強秦,卻還是無法挽狂瀾於既倒,最後實在沒辦法,只得丟下老臉,向秦國卑躬屈膝,送以厚禮重金來換時日不多的苟延殘喘,最終也沒能阻擋住強秦吞併魏國蠶食天下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