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去長安呢?

爲什麼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去長安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李白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中最爲得意、輕狂的一句話。出身在盛唐時期的詩仙李白素有遠大的抱負,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亦即渴望能夠出仕做官,爲國效力,盡心輔佐君王,謀定太平盛世。然而這一願望在很長的時間裏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

天寶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歲,此時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他異常興奮,滿以爲實現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於是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詩中毫不掩飾其喜悅之情。

見微知著,其實很多唐朝的詩人都有着長安情懷,渴望去長安實現自己的理想,除了李白以外還有初唐時期的初唐四傑——駱賓王、楊炯、盧照鄰、王勃,詩人陳子昂等等,不少的唐朝詩人都一直心念着盛唐的都城——長安,這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去長安呢?

一、長安是政治中心,可以實現理想抱負之地

唐代詩人留戀長安、嚮往長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唐初的關中本位政策決定的。長安作爲全國的政治中心,又位於關中之地,這裏便成爲了文人志士謀取功名的聖殿。“學而優則仕”,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仁人志士們都渴望在這裏施展自己的才能,爲國效力。因此,這裏幾乎匯聚着唐王朝最優秀的文人學士。

其實不只是唐朝,在中國古代,首都歷來都有很強的政治性。唐王朝的長安在當時可以說是信息、交通的集散地,也是科舉取士的大考場。在科舉制度剛剛完善的朝代,活躍的學術氛圍可想而知。“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高適的《別韋參軍》中就表達了詩人二十歲便精通文武,渴望向西遊歷闖蕩京城的願望。著名的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更是表達了詩人在得知自己登科後心中實現理想後的喜悅之情,“昔日齷齪”都不值一提了。

爲什麼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去長安呢? 第2張

二、長安是文化中心,滿腹浪漫情懷的詩人非常向往

另一方面,長安在當時也是作爲一個文化中心的存在。盛唐之所以強盛,一方面便是它的包容與開放,高度吸納活躍的各種文化元素。這在當時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其生活雖不似宋朝時候的勾欄、瓦舍等更加地開放,娛樂性質更加地強烈。但生活在長安的人們的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閒暇之餘可以逛寺廟或市場;可以去曲江、芙蓉園等公園力遊玩徜徉;可以在茶館、涼亭裏舉辦詩書會……

爲什麼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去長安呢? 第3張

而這一切對於具有浪漫情懷的詩人來說是十分吸引人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一首《曲江二首》表達了當時任左拾遺的杜甫對長安生活的滿足與愜意。

長安永遠是唐朝詩人內心解不開的結,正所謂“長相思,在長安”,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化的角度,都能很清晰地看出長安爲何如此吸引着唐朝的詩人,吸引他們去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