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康熙和太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兩次廢除太子胤礽真是因爲他不成器,還是這其中另有緣由?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的唯一長大成人的嫡子,2歲時就被康熙確立爲皇太子,但是後來卻兩次被康熙所廢除皇太子之位,最終胤礽與皇位失之交臂,在雍正繼位後,胤礽只得在遺憾中去世。胤礽的身份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胤礽是清代歷史上第一位明立太子,也是清代歷史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明立太子,胤礽死後,他的弟弟雍正採用了祕密立儲的方式,從此之後清代再無明立太子,清代滅亡之後,胤礽也就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明立太子。那麼胤礽兩次被廢真的是因爲他爛泥扶不上牆,十分的不爭氣,還是其中另有緣故呢?

胤礽自幼喪母導致了父親康熙對他過度溺愛,過度溺愛也導致他越發不堪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也是康熙序齒兒子中的第二子即皇次子,他上面還有一位康熙的庶長子胤禔。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出身十分高貴,她是清代開國功臣索尼的孫女,也是接受順治臨終顧命的康熙朝輔政四大臣之首,孝誠仁皇后的父親噶布喇是康熙時期的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叔叔索額圖是康熙初中期的大學士也是權重一時的重臣。

孝誠仁皇后雖與康熙算是政治婚姻,但二人婚後感情非常深厚,而且孝誠仁皇后因生育胤礽時大出血而死,康熙對孝誠仁皇后抱有很大的愧疚之情,而他也十分憐憫胤礽自幼喪母。

康熙初期,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強勢專權,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而這時孝誠仁皇后家族以其祖父索尼爲首,整個家族都支持康熙,尤其是孝誠仁皇后的叔叔索額圖對康熙剷除權臣鰲拜更是功不可沒。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孝誠仁皇后又爲了生育皇子而死,康熙出於對孝誠仁皇后的深情,也是爲了彌補、拉攏和回報赫舍裏家族,所以康熙當時就決心冊立胤礽爲太子。

孝誠仁皇后去世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虛歲年僅2歲的胤礽被康熙冊立爲大清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太子,康熙萬萬沒想到這也是大清代最後一次公開冊立皇太子。

由於胤礽自幼喪母,康熙十分憐惜他,因此親自將他帶在身邊撫養,從此康熙開始對胤礽傾注了大半生的辛苦栽培。他對胤礽各方面都極爲重視,康熙尤其對胤礽的教育極爲重視。

康熙爲了把胤礽教育好,他聘請了當時四位博學名儒教導胤礽。第一位是大學士張英,也是後來雍正朝大學士張廷玉之父;第二位是幫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和收復臺灣的大學士李光地;第三位是幫助康熙剷除鰲拜的大學士熊賜履;第四位是當時著名的理學家,也是清代第一位獲得文正諡號的大學士湯斌。

但是如果把胤礽最後的失敗歸結於他的老師們身上,很明顯不對,因爲這四位當時的名儒不止教育了胤礽一位皇子,但他們教導的其他皇子沒有一位會像胤礽這麼讓康熙失望。

張英最先負責教育胤礽,後來又負責教育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因爲雍正與張英這麼一段師生情誼,所以雍正繼位後才十分倚重張英的兒子張廷玉。張英除了教育胤礽,還教育了雍正,而雍正最後成爲非常勤奮有爲的皇帝,也證明了張英的教育並不差。

李光地除了教過胤礽,還教過皇七子胤祐和皇八子胤禩,胤祐一生爲人謙恭謹慎,還非常忠厚,雖沒有太高成就,卻也不失爲合格的皇子;胤禩就不用細說了,那是雍正繼承皇位道路上最強力的競爭對手,爲人心思細膩,待人寬和,深得人心,能力卓越,雍正在繼位後雖然將胤禩囚禁折磨致死,但他還一直經常誇胤禩能力卓越,認爲胤禩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因此李光地教出來的兩名皇子也都很卓越。

熊賜履除了教過胤礽,還教過皇三子胤祉,而胤祉是康熙諸子之中最爲文武雙全的人,文能著書立作,武能帶兵打仗,也曾經是皇位極有力的競爭者。

四位老師中除了湯斌之外,其他三人基本都還負責教育過其他皇子,所以說並非這四位老師沒把胤礽教好,其實胤礽最終被教育失敗主要根源還在於康熙。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2張

其實胤礽前期還是一位非常完美的繼承人選,他文武雙全,胤礽年輕時期寫的詩篇都被收入了《晚晴簃詩匯》和《康熙朝雅頌集》中,胤礽的詩詞並不像其他親王那樣風花雪月,一派歌舞昇平。他的詩作格局頗具大氣,有想成爲一代帝王的雄心壯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當時康熙收復了臺灣,徹底消滅了明代的殘餘政權勢力,於是康熙親自祭奠朱元璋的明孝陵,想對外展示自己的功勳。這一次康熙也是第一次帶年僅10歲的胤礽出席這麼隆重的國事活動。

康熙命年僅10歲的胤礽當衆宣讀對朱元璋的祭文,胤礽表現得十分得體,年僅10歲就展現出了一派王者風範,這也讓衆朝臣都十分歎服。

後來隨着胤礽年紀漸長,康熙還特意命胤礽與歐洲傳教士結交,胤礽在這些歐洲人面前展現出了極高的素養和風範,很多歐洲傳教士在回到本國說起清代的皇儲時都是一臉的敬服,他們認爲胤礽的表現完全適合東方大國皇儲的風采。

法國科學院院士、傳教士白晉就曾經評價胤礽爲“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爲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可見胤礽的氣度都能令歐洲人折服。

此後從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先後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從康熙第一次御駕親征開始,他都是任命年僅17歲的胤礽監國,在胤礽監國期間他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朝廷和民間都獲得了不錯的名聲,他也幫康熙分擔了很多。

從這些都能看出來胤礽並非一無是處,至少證明了他不是不成器也不是一塊爛泥。但是這些表現都在於胤礽前期的表現。老師們的教育沒有問題,那胤礽最後爲何會變廢,主要還在於他老爹康熙身上。

康熙因爲胤礽自幼喪母,所以從小就非常溺愛胤礽,他不瞭解的是,他的溺愛也最終毀了他半生培養的心血,胤礽在康熙的過度溺愛之下逐漸由最初風度翩翩的大國儲君變成了不可一世、乖戾暴躁的廢柴。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3張

康熙對於胤礽的表現主要在於他給予了胤礽很多特權待遇,康熙規定全國上下除了要忌諱自己的名字之外,還要忌諱太子胤礽的名字,曾經朝鮮使者就曾因爲在奏表內沒有忌諱胤礽的名字而受到康熙嚴厲懲罰。

除了忌諱名諱,康熙還默許胤礽的旌旗儀仗僭越,索額圖是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之叔,也就是胤礽的外叔公,由於這層關係,康熙一直命索額圖負責胤礽的東宮事務,索額圖曾向康熙要求胤礽的太子旌旗以及儀仗冠服基本都是和作爲皇帝的康熙相似,這在當時算作僭越,但卻得到了康熙默許。

康熙還讓羣臣在每年元旦、冬至、千秋三大節上不僅要對自己行三拜九叩之禮,還要對胤礽行兩拜六叩之禮。

這是在特權待遇方面康熙給予了胤礽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康熙還在經濟方面也給予了胤礽很大的特權。

康熙在歷史上並不算太奢侈浪費的皇帝,雖然談不上節儉,但他也並不浪費,不過康熙對胤礽卻絕對算得上是浪費。內務府承擔着皇室的一切花銷,康熙本人及其後宮妃嬪的開銷都是比較有規律性的,每年相差並不多,但唯獨到了胤礽這,康熙曾特意叮囑內務府優先儘可能一切滿足胤礽。

這也造成了胤礽在經濟上十分奢侈浪費,根據史料記載,胤礽東宮的花銷每年基本都是康熙和其後宮妃嬪的三到四倍,最誇張的一年胤礽東宮花銷居然達到了康熙花銷的十倍還多。而康熙其他的幾位比較年長的兒子加起來一年開銷都不及胤礽一人多。可以說康熙是帶着其他兒子加妃嬪勒緊褲腰帶,把錢都給了胤礽花。

其實這些只是造就了胤礽奢侈浪費,狂妄自大的性格,真正致命的是康熙非常袒護胤礽,康熙從來不認爲自己付出這麼多心血培養的接班人會犯錯,因此每當胤礽犯錯時,康熙第一時間懲罰的不是胤礽,而是胤礽的身邊人,康熙認爲胤礽之所以犯錯主要是他的身邊人教唆,他不認爲胤礽會主動犯錯。所以胤礽身邊的人被康熙裁撤了一波又一波,但胤礽依舊還會犯錯。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4張

在康熙這種縱容和溺愛的教育之下,胤礽即便有再好的名師指點,久而久之也會迷失自我,所以胤礽在後期逐漸變成了一個奢侈浪費,驕傲狂妄,貪婪暴戾之徒。胤礽後期的變廢也是導致他被康熙廢除的原因之一。

其實胤礽主要被廢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對康熙皇權的威脅。

康熙沒有調和處理好儲君與皇權之間的衝突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帝明立太子之後,都是堅持皇帝身體健康時不讓太子御政,尤其是在特權待遇方面,皇帝都會故意壓一壓太子。這就是爲了避免太子御政時間過長,特權待遇過多,身邊就會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這會和皇權產生衝突。所以歷史上太子都是以見習皇帝的身份在皇帝身邊觀看學習,皇帝都是儘量不會讓太子御政,只有在自己身體不好或者想考驗的時候纔會讓太子御政。

康熙卻不這樣,他讓胤礽17歲就開始監國,他給予了胤礽很大的權力,讓其參與政務,甚至還經常監國,在各方面胤礽的待遇都幾乎堪比皇帝,從而讓其成爲了康熙之外的“常務副皇帝”一般的存在。對於胤礽身邊形成以索額圖爲首的政治勢力,康熙不僅不幹欲,反而還默許索額圖等人做大。

最初大學士明珠一直針對索額圖,兩人互相結黨攻訐對方,康熙在明珠和索額圖兩黨之爭時,他果斷的選擇留索額圖,整明珠,於是明珠一黨就被康熙徹底整垮,索額圖的黨羽勢力更加強盛。

這也是康熙當初失去了帝王的均衡之道,如果明珠黨羽不被整垮,明珠還能牽制索額圖的政治勢力,但明珠一垮,索額圖又有胤礽可以藉助,政治勢力自然越來越強。因此在索額圖的助力之下,胤礽身邊的政治勢力已經幾乎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5張

康熙如果沒有雄圖大略,只是平庸的皇帝,他在這時候就可以選擇讓位胤礽,自己做太上皇了。但康熙偏偏是一代雄主,雄心壯志,有着極強的權力慾,他不到死都不肯放權,所以當皇帝與儲君之間產生政治衝突時,康熙果斷的是保住自己的皇權,廢除了胤礽。

當然康熙最初也不會對兒子下手,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先收拾了索額圖,摧毀了索爾圖一黨,康熙以結黨營私,妄議國事之罪名摧毀了索額圖及其黨羽,最終將索額圖全家流放寧古塔,索額圖被圈禁宗人府餓死。

收拾索額圖本來是康熙給胤礽的警告,是敲山震虎,但胤礽也不肯放棄已經得到的政治勢力,所以他沒有想到這些,他還是繼續拉攏黨羽爲自己將來繼位做準備。於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就發生了一廢太子事件,康熙徹底爆發了。

其實在一廢太子時,史書記載康熙說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這纔是康熙廢除胤礽的核心,這意思就是康熙認爲胤礽越權管事,想分化他的皇權,因此在皇權面前康熙毫不猶豫選擇了皇權,而將曾經寵愛的兒子直接摧毀。

除了康熙沒有調和處理好儲君與皇權之間的衝突,還有就是康熙對諸子的態度也造成了胤礽被其他兄弟集中針對,最終釀成了“九子奪嫡”的悲劇。

康熙沒有調和處理好儲君與其他諸皇子之間的兄弟關係

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平定噶爾丹之後,康熙十分高興,於是他對諸子進行了第一次集體賜封。這一年他封長子胤禔爲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爲誠郡王,還是皇子的雍正、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都被封爲貝勒。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6張

這些受封的皇子都被康熙命參與國家政務,並且分撥了佐領,還讓分置屬官,這使得這些皇子們政治勢力也越來越大,因此他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像老大胤禔就開始圖謀胤礽的太子之位了。

康熙最初的想法肯定是好的,他是希望把“家天下”充分發揮出來,他讓這些皇子過多地參與政治,鍛鍊他們的治國能力,這樣既能幫助自己分擔,也能在未來團結在胤礽之下兄弟齊心共同把大清治理得更好。

但康熙忽略了他在培養諸皇子的過程中使他們增長了對權力與財富的慾望。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爲轉移,也不是以胤礽主觀意志所決定。

反觀明代自朱棣之後,對諸王是“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因此明代在絕大多數時期皇室成員是沒有實權,明代雖然是明立太子,但是不讓其他皇子參與政治也杜絕了其他皇子的野心。

康熙諸子是“內襄政本、外領”,結果就是造成了康熙助長了其他兒子的野心,最終產生了諸皇子與皇儲之間的衝突矛盾。

康熙在一廢太子之後其實並不甘心,畢竟胤礽是他付出了半生心血才培養出來的接班人,而且在胤礽被廢之後,老大胤禔和老八胤禩都開始紛紛出來爭奪儲位,這讓康熙十分擔憂,他不想諸子之間爭奪皇位的問題日趨明面化,所以康熙才又復立了胤礽。

胤礽被複立之後,還有很強的政治號召力,而且胤礽發現其他兄弟勢力也越來越強,因此他十分擔心自己的皇儲之位不保,甚至胤礽已經與親信九門提督託合齊暗中謀劃逼康熙退位了,因此康熙十分敏銳的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將胤礽廢除,此後胤礽被長期圈禁於鹹安宮內。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7張

在康熙中後期,太子與皇權、太子與諸皇子之間的政治衝突日益複雜,矛盾加劇,這種局面胤礽沒有處理好,也是最終造成了他被廢的主要原因。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還在於康熙本人,再加上康熙對於胤礽的過度溺愛,可以說全是康熙的錯。

寫在最後

胤礽的政治影響力在二次被廢之後依然還很強,胤礽二次被廢后,康熙不再冊立太子,大學士王掞、左都御史趙申喬、翰林院檢討朱天保等人都先後上書康熙,認爲胤礽在太子之位時沒有太大過失,建議康熙復立胤礽爲太子。

這些都能看出胤礽在二次被廢后還有較大的影響力,也說明了他監國時期頗有政績,因此很多朝臣還願意保舉他復位。

不過胤礽最終還是沒有被複立爲太子,但不代表康熙不疼愛他,胤礽被圈禁後待遇也非常好,除了沒有政治權力和人身自由之外日子還是過得非常舒服,所以他才能在圈禁至後還生育了10多名子女。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8張

康熙臨終時還一再叮囑雍正要善待胤礽,還讓雍正繼位後要冊封胤礽長子弘晳爲王爵,確保胤礽的子孫後代富貴無憂,這都可以看出康熙即便在臨死時最牽掛的始終還是胤礽,可見康熙對胤礽的父子之情是十分深厚,要比其他兒子更好得多。

雍正繼位後也確實做到了善待胤礽,並且冊封了侄子弘晳爲郡王,胤礽在雍正繼位後也徹底斷絕了復立的想法,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抱憾去世,享年51歲。

總得來說胤礽在初期還算是非常卓越的皇位接班人,但是後期在康洗的溺愛和縱容之下行爲變得有些不堪,外加與皇權和諸皇子之間的衝突,最終導致他徹底被廢。

康熙爲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嗎 第9張

其實胤礽主要是太子當的時間太長了,畢竟康熙在位時間很長,壽命也不短,胤礽做了30多年的太子,儲備皇帝始終沒扶正,最開始還是雄心勃勃想成爲一代英主,到後來就開始心態失衡了,行爲也逐漸越來越不堪。

這和當皇帝是一樣的道理,歷史上像唐玄宗李隆基這樣前期英明果斷,開創了“開元盛世”,而後期享樂昏聵,造成了“安史之亂”葬送了大唐盛世的皇帝有不少。人畢竟很難始終堅持如一,皇帝如果是前期英明,後期昏庸,還真沒人約束得了。而胤礽這個太子則不同,畢竟太子上面還有皇帝,所以他前期做得再好,後期沒堅持下去也就完蛋了。

當然歸根結底來說培養胤礽失敗的責任還是在康熙身上,他的溺愛和縱容,以及他給予其他兒子政治權力,這些都最終造成了胤礽最終失敗。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史紀事本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