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庾亮: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舉止嚴肅遵禮,頗受器重

庾亮: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舉止嚴肅遵禮,頗受器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規,東晉時期名臣、名士,丞相軍諮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生平

風格峻整

庾亮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長,是庾琛的兒子。庾亮的姿容俊美,善於言談議論,喜好老莊之學,爲人嚴肅莊重,一舉一動遵禮而行,即使在閨閣之中,也並不需要嚴教,就能自守禮法。時人把他與夏侯玄、陳羣相提並論。庾亮十六歲時,東海王司馬越要徵辟他爲掾屬,但庾亮沒有接受,隨其父住在會稽。他儼然自守,人們都有些顧忌他的方正嚴峻,不敢隨便接近他。

永嘉元年(307年),晉元帝司馬睿任鎮東大將軍時,聽聞庾亮的名聲,徵辟他爲西曹掾。二人相見時,元帝看到庾亮的儀表風姿,大喜過望,非常器重他,還要聘庾亮的妹妹爲世子(司馬紹)妃,庾亮反覆推辭,元帝不許。後來又轉任丞相參軍,參預討伐華軼有功,受封都亭侯,再轉任參丞相軍事、負責文書抄寫整理的工作。東晉建立之初,庾亮被拜爲中書郎,領著作事務,在東宮侍講。他所講授和解釋的內容,大多都被人們稱許。他與溫嶠同爲太子司馬紹的布衣之交。當時元帝正以法家思想治理亂世,把《韓非子》賜給司馬紹,庾亮認爲申不害韓非子的刑名權術之學,嚴厲苛刻有傷禮義教化,不應該多留心這些東西,司馬紹對此也很贊同。後來又遷任給事中、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當時王敦駐地在蕪湖,元帝讓庾亮前去拜訪王敦、商討國事,王敦與庾亮交談,不覺移動座位靠近庾亮,之後感嘆道:“庾元規的賢能,遠遠超過了裴頠呀。”於是上表推薦他爲中領軍。

助平王敦

太寧元年(323年),晉明帝司馬紹即位,任命庾亮爲中書監。庾亮上表堅決推辭,明帝從其所請。當時大將軍王敦萌生叛逆之心,心中忌恨庾亮,而表面上卻很敬重他。庾亮感到憂慮,便託病而離職,不久又接替王導出任中書監。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起兵後,明帝拜庾亮爲左衛將軍,與諸將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將錢鳳。七月,王敦餘黨沈充敗走吳興郡時,明帝又授任庾亮持節、都督東征諸軍事,命他督察流民帥蘇峻等人追擊沈充。王敦之亂平定後,庾亮因功被封爲永昌縣開國公,賜絹五千四百匹,但他堅決推辭不接受。其後又轉任護軍將軍。

庾亮: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舉止嚴肅遵禮,頗受器重

參聞顧命

太寧三年(325年),明帝病重,不想見人,羣臣都無法進入殿內。庾亮懷疑是負責宿衛的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及右衛將軍虞胤、西陽王司馬羕另有圖謀,於是徑直進入寢宮見到明帝,痛哭流涕,不勝悲哀,述說司馬羕和司馬宗等人謀議廢黜大臣,自己請求輔佐朝廷,要求廢黜他們,明帝未採納。幾天後,命庾亮與王導等受遺詔輔佐太子司馬衍,輪番入殿領兵當值宿衛,又加庾亮爲給事中,中書令。不久,明帝駕崩,由晉成帝司馬衍繼位。九月,庾太后臨朝攝政,命庾亮與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共同輔佐朝政,但實際上一切政事都由庾亮決策定奪。

身處禍亂

王導執政時,因寬和而贏得衆心。庾亮執政後,一反前策,嚴厲任法,因而大失人心。再加上明帝遺詔中的輔政大臣,沒有陶侃和祖約,二人懷疑是庾亮刪除了遺詔上的有關部分,就說了一些有怨氣的話。庾亮擔心會引起內亂,於是派溫嶠出鎮江州作爲自己的聲援,又修石頭城以作防備。而南頓王司馬宗自認不該丟失官職,心懷怨恨,平素又與蘇峻交好,庾亮想殺他,司馬宗也想廢黜庾亮,自己執政。此時,御史中丞鍾雅彈劾司馬宗謀反,庾亮於是派右衛將軍趙胤拘捕司馬宗。司馬宗領兵抵抗,被趙胤所殺,家族被貶姓爲馬氏。又免除西陽王司馬羕的官職,降封爲弋陽縣王,虞胤被降職爲桂陽太守。司馬宗,是宗室的親屬;司馬羕,是朝廷皇族中的元老,二人又是明帝時期的重臣,天下都認爲庾亮是在剷除宗室。

琅玡人卞鹹,是司馬宗的黨羽,和司馬宗一起被殺。卞鹹的兄長卞闡逃奔蘇峻,庾亮以符節令蘇峻交出卞闡,蘇峻卻將卞闡藏匿起來。而蘇峻招納了許多亡命之徒,專門用威刑治衆,庾亮認爲蘇峻終將造成禍亂,想下詔徵他進京,爲此徵徇王導的意見。王導說:“蘇峻猜疑陰險,必定不會奉詔前來,不如暫且容忍他。”庾亮又在朝中說明此事,羣臣無人敢詰難,只有卞壼爭辯說:“蘇峻實力強大,又靠近京師,行軍用不了一個早上便可到達,一旦發生變亂,容易出差錯,此事應該深思熟慮。”庾亮不聽。溫嶠也多次寫信勸阻庾亮。滿朝大臣都認爲此事不可,庾亮全然不聽。蘇峻聽說此事,派司馬何仍見庾亮推辭。庾亮不許,又讓郭默、庾冰統軍防備蘇峻。於是下詔徵召蘇峻爲大司農,讓蘇峻的弟弟蘇逸代領部曲。蘇峻再次上表推辭,又不獲準。他整裝準備赴召,但又猶豫不決。此時,他的參軍任讓與阜陵縣令匡術都勸蘇峻反叛,蘇峻於是同祖約一起舉兵。溫嶠聽說蘇峻不接受朝廷詔命,便要領兵東下守衛京師,三吳之地也要起義兵來護衛,庾亮都不同意,寫信對溫嶠說:“我擔憂西邊(陶侃)甚於擔憂歷陽(蘇峻),請足下千萬不要越過雷池一步。”

庾亮: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舉止嚴肅遵禮,頗受器重 第2張

十一月,孔坦、陶迴向王導進言,請求“乘蘇峻未到之時,急速截斷阜陵的通路,把守長江以西當利等路口,敵寡我衆,一戰即可決勝。如果蘇峻還未到,可以進軍威逼其城。如果現在不先行前往,蘇峻必會先行到達,蘇峻一旦到達,那麼人心危懼驚駭,就難以與他交戰了。這種時機不能失去。”王導認爲很對,庾亮卻不聽從。十二月初一,蘇峻派部將韓晃、張健等人攻陷姑孰,奪取了食鹽糧米,庾亮這才後悔。

既而韓晃進犯宣城,庾亮派軍抵抗,不能取勝,蘇峻乘勝兵臨京師,到達蔣陵的覆丹山。陶回對庾亮說:“蘇峻知道石頭有重兵戍守,不敢直接前來,必定從小丹楊南道徒步前來,應當埋伏兵衆截擊,可以一戰擒獲。”庾亮不聽。蘇峻果然從小丹楊前來,因爲迷路,夜間趕行,各部混亂,庾亮聽說後才感後悔。朝廷下詔,假庾亮符節、都督征討諸軍事,與蘇峻戰於宣陽門外。軍隊還未排成隊列,士兵都棄甲而逃。庾亮和庾懌、庾條、庾翼等人逃奔尋陽。臨走時對侍中鍾雅說:“以後的事情深深拜託給您了。”鍾雅說:“戶樑折斷,屋椽崩毀,這是誰的過失呢?”庾亮說:“今天的事情,來不及說了。”庾亮乘坐小船逃走,亂兵競相掠奪搶劫,庾亮的左右侍從用箭射敵,結果誤中船上舵手,應聲倒僕。衆人大驚失色,準備逃散。只有庾亮安坐不動,緩緩地說:“這種手法怎麼能讓他射中寇賊呢!”大家這才安定下來。

庾亮向南去投奔溫嶠,溫嶠素來敬重庾亮,雖然他是敗退而來,但溫嶠還是準備推舉他爲都統。庾亮推辭,與溫嶠一起推舉陶侃爲盟主。陶侃來到尋陽,仍因遺詔之事不滿庾亮,時人議論陶侃會殺執政大臣以謝天下。庾亮非常害怕,等見到陶侃時,引咎自責,風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就釋然了,對庾亮說:“君侯您修石頭城來防備老夫,怎麼今天反過來又求我呀!”二人在一起宴飲閒談了一整天。庾亮知道陶侃素來節儉,於是在吃薤菜時,特地留下薤白,陶侃問:“爲什麼要這樣?”庾亮說:“因爲薤白可以再種。”陶侃於是讚歎說:“庾元規不僅風流倜儻,也有爲政的實際才能啊。”

陶侃於是與庾亮、溫嶠一同趕赴建康。到達石頭城後,庾亮派遣督護王彰討伐蘇峻的黨羽張曜,反被張曜打敗。庾亮將符節送到陶侃那裏謝罪,陶侃回答說:“古人曾有三敗,君侯您才敗兩次。現在是緊急關頭,不該計較這些。”又說:“朝廷政出多門,才產生國家的災禍。自從王室喪亂以來,難道只是蘇峻一人爲患。”庾亮率二千人堅守白石壘,蘇峻的步兵萬餘人,從四面圍攻,士兵都感到恐懼。庾亮激勵全軍將士,拼死奮戰,蘇峻只好退兵,庾亮隨後追擊斬殺敵人數百。

出鎮蕪湖

咸和四年(329年)二月,蘇峻之亂平息,成帝來到溫嶠的船上,庾亮得以進見成帝,哽咽悲泣。成帝下詔羣臣與庾亮一起登上御座。次日,庾亮又來跪拜謝罪,請求將自己免職,準備帶全家遠投山林。成帝派尚書、侍中拿着成帝親手寫的詔令來安慰他說:“這是國家社稷的災難,不是舅舅的責任。”庾亮上疏說:“祖約、蘇峻肆行兇逆之事,罪過由臣引發,即便寸寸斬割屠戮,也不足以向七廟的神靈謝罪,不足以平息天下人的責難。朝廷又有什麼道理再將臣與他人相提並論,臣又有什麼臉面躋身於人倫呢!希望陛下即便是賜降寬宥,保全臣的頭顱也就行了,對臣還是應當拋棄不顧,讓臣自生自滅,那麼天下人便能粗知勸善罰惡的綱要了。”成帝又下詔安慰,庾亮沒有聽從。還想遁逃于山水之間,自暨陽向東走。成帝下詔讓有關部門擋住舟船。庾亮請求在外鎮效命,於是出任爲持節、都督豫州、揚州之江西宣城諸軍事、平西將軍、假節、豫州刺史、領宣城內史。庾亮接受任命,出鎮蕪湖。

庾亮: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舉止嚴肅遵禮,頗受器重 第3張

同年十二月,後將軍郭默殺害江州刺史劉胤,佔據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請求親自征討,朝廷於是命庾亮以本職再加任征討都督,率將軍路永、毛寶、趙胤、匡術、劉仕等步騎二萬人,與太尉陶侃會合。咸和五年(330年)三月,庾亮到達湓口,與陶侃包圍郭默。五月十九日,郭默的部將宋侯捆綁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將其處決,首級傳至建康。庾亮於是返回蕪湖,拒絕朝廷的封賞。陶侃寫信給他說:“賞罰升降,是國家的信義,很奇怪您這樣矯情要獨爲君子嗎?”庾亮回答說:“元帥指揮,武將們效命,我有什麼功勞呢?”堅決推辭不接受賞賜。朝廷進庾亮爲鎮西將軍,他又推辭。當初,因爲討伐王敦的功勞,封庾亮爲永昌縣公。庾亮一次次的辭讓,數十次上疏,最後朝廷才允許。

上疏北伐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逝世。朝廷任庾亮爲都督江、荊、豫、益、樑、雍六州諸軍事,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進號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假節。庾亮推辭開府之職,移鎮武昌。

當時王導輔政,成帝年幼,局勢艱難,只維持着大體的局面,顧不上細節,王導所委派的趙胤、賈寧等諸將,都不守法,衆人爲此感覺擔憂不滿。陶侃曾打算起兵廢除王導,但郗鑑不同意,這才作罷。到後來,庾亮又想廢黜王導,於是寫信給郗鑑,陳述王導的過錯,並徵求郗鑑的意見,郗鑑仍不同意,此事只好作罷。

鹹康五年(339年),當時石勒剛死,庾亮有收復中原故土的想法,於是將豫州刺史之職授予輔國將軍毛寶,讓他與西陽太守樊峻領一萬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稱爲南中郎將、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進入沔中。庾亮之弟庾翼任南蠻校尉、南郡太守,鎮守江陵。任命武昌太守陳囂爲輔國將軍、梁州刺史,進入子午道。又派偏師伐蜀,進入江陽,擒獲成漢的荊州刺史李閎、巴郡太守黃植,將他們押送京師。庾亮則率十萬大軍,據石城,爲諸路大軍的後援,於是向朝廷上疏請求北伐,成帝讓羣臣商議此事。當時王導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鑑認爲物質準備不充分,不可貿然行事,太常蔡謨也認爲石虎不是庾亮能夠對付的,此事便作罷。正值後趙大軍進犯邾城,毛寶向庾亮求援,庾亮認爲邾城城池堅固,沒有及時派兵。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寶、樊峻投水而死。當時庾亮還在上疏想移鎮石城,聽說邾城失陷,這才作罷。庾亮向成帝謝罪,請求自貶三級,降爲安西將軍。朝廷下詔讓他恢復原職。不久,又拜他爲司空,其餘官職依舊,庾亮推辭不受。

憂慨而卒

庾亮自從邾城失陷後,憂悶成疾。當時王導、郗鑑相繼去世,朝廷於是徵召庾亮爲司徒、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他又推辭,成帝准許。

鹹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2月18日),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歲。朝廷追贈太尉,諡號文康。弔喪時,成帝親臨。等到下葬時,又追贈永昌公的印綬。其弟庾冰力表庾亮先志而推辭,成帝准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