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多次打敗劉邦 項羽最後是怎麼輸的

項羽多次打敗劉邦 項羽最後是怎麼輸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楚漢爭霸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楚漢爭霸爲何以劉邦的勝利告終?

秦朝末年,楚漢爭雄。項羽昔日會稽起義,鉅鹿面對章邯大軍,他國大軍作壁上觀,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諸將膝行而前,莫敢仰視。最後自封西楚霸王,天下無人與之爭鋒。但最終項羽卻輸給了多次敗在他手上的劉邦,自刎烏江,這是爲什麼呢?

項羽多次打敗劉邦 項羽最後是怎麼輸的

首先,劉邦更加具有君王的才能與志向

《史記》中記載,項羽曾經以劉邦父親的性命來威脅劉邦,但劉邦說:“我與你結拜兄弟,我父親即是你父親,你要是烹殺了我父親,記得分我一杯羹。”讓項羽憤怒無比,但放棄了烹殺劉邦父親。劉邦赴鴻門宴,面對項羽巧作掩飾,讓項羽沒能下定決心殺死他。不喜儒生的劉邦能夠敬重酈食其,用其才。而項羽雖然曾言“吾當乘此車蓋”。但當他入主咸陽後,他卻選擇分封諸侯,最後衣錦還鄉。

做君主的人,更多需要的是對局勢冷靜且正確的判斷,而不是感情用事。爲了不受項羽威脅,劉邦可以將父親的生死置之度外。鴻門宴上生死攸關,劉邦低聲下氣,小心謹慎,迷惑項羽,不露雄心壯志。需要的人才雖然不爲自己所喜,劉邦能夠無視自身喜好,選材而用。項羽卻沒有帝王之志,入主咸陽,卻選擇衣錦還鄉。劉邦能夠勝利,與其作爲君王的才能是分不開的。

其次,劉邦對人才的運用遠勝於項羽

《史記》中,劉邦曾經坦言,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管理國家他不如蕭何,帶兵打仗他不如韓信,但他能夠運用這三個人才,所以才取得了天下。項羽有范增作爲謀士卻不能使用,所以才輸給了他。除此之外,善於言辭的酈食其被劉邦派遣說服了多座城池歸降,有“盜嫂”污名的陳平也得到劉邦重用,六出奇計。但項羽則不能用人。劉邦的大將軍韓信、謀臣陳平原先都在項羽帳下,但因爲不得重用而轉投劉邦,即便是被項羽尊爲“亞父”的范增,也被他氣得說出“豎子不足與謀”的評價。

項羽多次打敗劉邦 項羽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2張

劉邦最初的家底與項羽完全難以相比,只有最初就跟着他的蕭何是可靠的人才。而項羽有亞父范增,投奔的陳平、韓信。但韓信僅僅只被任命爲郎中,多次獻計不被採納。陳平未有過失卻被遷怒,二人方纔轉投劉邦。陳平成爲劉邦重用的謀士,韓信更是被拜爲大將軍。劉邦知人善任,遠勝項羽,這也是他勝利的重要原因。

最後,劉邦比項羽更能籠絡人心

在《史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劉邦作爲泗水亭亭長押送徒役前往驪山。一路上逃亡了不少徒役,劉邦覺得等到驪山可能已經跑完了,於是選擇放了徒役。劉邦雖然是個愛財愛色之人,但在進駐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虛心接納酈食其,重用韓信,原諒雍齒,深得人心。而項羽殺入關中後,殺死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燒燬了秦的宮室,擄掠了所有的財寶,面對他人的諷諫,完全不接納並且將其烹殺。

劉邦很清楚怎樣才能獲得人心。眼看徒役肯定不可能送到驪山,他選擇做一個順水人情,放走徒役,讓他們感恩戴德。作爲一個貪財好色之人,進駐咸陽後爲了樹立仁君形象,不殺子嬰不取財物不幸婦女,與之後殺人放火掠財的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下民心自然歸於劉邦,而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項羽多次打敗劉邦 項羽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3張

總而言之,劉邦更具有君王的才能,能夠運用人才、籠絡人心,最終才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其人,爲了實現自己的大業,有些方面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完全違背了自己的喜好、本心,但也因此他才戰勝了強大的項羽。雖然不值得完全效仿,但我們可以學習劉邦爲了志向奮鬥的精神,屢敗屢戰的堅定意志,爲自己的志向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