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代皇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李唐時期皇帝可與大臣同吃同坐?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儒家思想從先秦開始就一直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佔據重要地位。故而儒家倡導的禮義就成爲統治者的治國之道。

儒家思想裏“三綱五常”是人人都要遵循的道德規範。即"三綱"爲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指的是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君爲臣綱和君臣有義就是歷代皇帝和臣子們之間的相處之道。

皇帝想要通過臣子管理好天下,那麼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就至關重要:既要高高在上體現君權的至高無上,又要和臣子們君臣同心,而俘獲臣子的忠心。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個禮儀如何恰當的運用就看皇帝本身,而這也是皇帝統治天下最重要的一環。

很多朝代中都是君在上,臣在下,雙方天生居於不同的位置。

但在大唐王朝初期,李家皇帝並沒有按照過去禮儀的約束,皇帝可與大臣同吃同坐,而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削弱皇帝的權威,反而加強了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凝聚力,使大唐王朝成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之朝。

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唐代君臣之間禮儀到底和其他王朝有何不同呢?

一、歷史中各朝各代君臣之間的禮儀

1、歷代君臣禮儀演變

君臣禮儀最早產生在東周時期,周武王創建了周朝,周朝的穩定和輝煌還離不開一個人的輔佐,那就是周公旦。周禮就是周公旦創作的。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君臣禮儀有了確立。

東周時期開始有了君臣禮儀,但是大臣們見到君王時是不需要下跪的,最爲隆重的就是"行拜禮",而且君臣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細枝末節的禮儀,君與臣同吃同坐,暢所欲言還是十分常見的。

這種君臣禮儀的轉變是在漢朝時期,《史記》中有相關的記載:"羣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是說漢朝劉邦在和大臣喝酒時,有個大臣在喝醉酒後拔出刀劍亂揮亂砍,讓劉邦十分沒有面子,很是惱火又擔心。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因爲當時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很多功臣文化水平都不高,對禮儀更是不知爲何物。後來劉邦在大臣的建議下創造了新的更爲嚴苛和嚴肅的君臣禮儀,並且嚴格執行,違規者要受到責罰的。

這個制度設定後,讓後世王朝都有了可以依照的根據,而隨着朝代的不斷更替,這套朝堂的禮儀制度,也越來越嚴格。

到了元代的時候,甚至臣子們需要跪拜才能朝見皇帝,這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也開始了有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至理名言。

2、李唐開國和諧的君臣禮儀

唐代開國時期,前朝已經留下了比較完善的君臣禮儀,但是唐代的皇帝卻突破以往的慣例。

除了與大臣們同吃同坐之外,在朝堂上,皇帝也賦予大臣們說出自己觀點的權利,大臣們可以隨意地發表見解,而不用擔心皇帝怪罪。

這樣其樂融融的君臣關係,其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二、爲何李唐開國時期,君臣關係如此和諧?

1、身邊大臣多是親近之人

在開國之初,李淵任人唯親,封賞的百官多是身邊親近之人。

即是李淵的左膀右臂,又是和他沾親帶故之人,剛剛建國朝堂還不夠穩定,更是需要身邊這些親近之人幫他穩固權力,他突破君臣禮儀,待大臣們親近一些也是正常。

另外李淵本身有胡人血統,受胡人影響,行事豪放隨性,又不太認同儒家思想,所以對於傳統的君臣禮儀也就不那麼認真對待了。

2、上位方式的影響

李淵作爲開國皇帝,名義上,他是正常途徑登上皇位的,但是歷史瞭解,他身邊的大臣更瞭解,他是推翻了隋朝上位的。

李淵原本是隋朝的朝廷命官,憑藉着與隋朝隋文帝楊堅的親戚關係,官做的越來越風生水起,並逐漸有了自己的勢力。

在隋朝大亂時,李淵起兵攻佔了長安,在隋帝禪讓下坐上了皇位。說禪讓是粉飾太平,實際就是取而代之。

這條皇權的奪得之路,和儒家思想的事君理念相違背,他自然對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君臣禮儀不那麼看重。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到李世民時期同樣如此。李淵在位九年,當時李建是長子,被立爲太子,而李世民只是次子。

李世民的皇位也不是通過父親的正常傳位得到的,而且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又逼迫李淵傳位給自己。

這種弒兄奪位,在道德上不適合儒家思想中的倫理。

爲了避免衆人議論他"得位不正",他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效仿歷史上英主的作爲,用來證明自己天命所歸。所以,爲了做好英主,他樂於聽取諫言,也願意接受賢臣的意見來改正自己。

3、從隋朝吸取經驗

李唐的開國皇帝李淵以及李世民,都是親身目睹並且經歷了強盛的隋朝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的,所以他們對此深有感觸並且心有餘悸。

於是他們立志吸取教訓,並且向歷代賢明的皇帝學習。特別是李世民,他十分重視大臣們的意見,虛懷若谷,廣納賢才,聽取諫言。

皇帝在位最重要的就是搞好與臣子的政治關係。所以皇帝需要偶爾放下身段,和大臣們喝酒聊天,暢所欲言。

雖然看着不合禮儀,但是能夠讓大臣們受寵若驚,快速拉近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距離。在他們心中君臣禮儀樹立的威嚴只是虛幻的表象,突破所謂的君臣禮儀,換來大臣們的忠誠報國纔是最重要的。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5張

4、唐代在治國思想上的開放

唐代在治國思想上的開放,在歷史上無出其右。在這時期,大臣們可以在皇帝面前肆意地說出自己的不同主張,而不用擔心皇帝怪罪。

在《資治通鑑》中有著名的丞相楊炎與皇帝討論時政的評價,"楊炎論事亦有可採,而氣色粗傲,難之輒勃然怒,無復君臣之禮。"

形容的就是當時的丞相楊炎在和皇帝討論時政時的狀態,盛氣凌人,有些時候還會勃然大怒,讓皇帝都說不出話來,完全不顧君臣禮儀的。可見當時大臣們和皇帝對話時的狀態。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是說李世民在民族態度上做到一視同仁。在民族態度上都能做到平等視之,在朝堂上對待君臣關係更是能夠平等視之,給了大臣們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進行討論時政。

在唐代思想開放之下,君臣關係長期處在一個相對平和且隨意的狀態,君臣之間也沒有太多繁文縟節。

而且皇帝一視同仁的民族態度,任人唯賢,不分血統。讓很多大臣都會生出士爲知己者死的心理,這一時期君臣關係相對和諧也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6張

5、內外界壓力之下使君臣團結一心

李唐創立之初,皇帝和大臣們都想大施拳腳,齊心協力共同創出一番偉業。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內憂外患。

首先說內憂:經過連年的征戰,國內的經濟和農業都受到了重創,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而且很多地方還發生了旱災,水災等自然災害。

於是如何讓國家實行仁政,儘快恢復國家的元氣,是當時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治國思想放開,讓大家在寬鬆的環境中去做事,才能發揮大臣們的聰明才智,有效的提高辦事效率。

其次說外患:唐代周圍的情況也很危險,北方的突厥,南部的吐蕃,西側的西域,東邊的高麗,都對唐代虎視眈眈,特別是北方的突厥一族,就經常進犯中原。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需要君臣一心,在經濟和軍事上都要有所作爲,才能共同抵禦外患。

因而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再去講究君臣之間的繁瑣禮儀就有些不合時宜了。而是應該齊心協力,對內注重民生、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對外強軍隊事力量。用拋卻君臣禮儀來換取國家的穩定繁榮,是當時的明智之選。

唐朝時期的皇帝可以和大臣同吃同坐嗎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7張

總結

李唐開國時期的皇帝,李淵,李世民在處理君臣禮儀上可以跳出禮儀的束縛,是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也是英主胸懷的展現。

爲了維持國內的穩定,爲了抵禦外來勢力的侵犯,這兩位皇帝打造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治國環境。

君臣和諧,讓大臣們在朝堂上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也無須拉幫結派,大家一起爲了國家增強實力而努力。使大唐在短時間內,國力財力得到恢復,最終開啓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成爲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