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懷王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楚懷王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懷王熊槐,羋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第37位國君,在位共30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楚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熊槐繼位,史稱“楚懷王”。 在位期間,他曾破格任用屈原進行改革,但變法半途而廢。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擊敗魏國,奪取八城;楚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擔任五國聯盟的縱長,合縱伐秦;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滅亡越國,拓境江東。但是,他也曾在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發動丹陽、藍田之戰,損兵折將、痛失漢中;又在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經歷垂沙之戰 的大敗,國土淪喪。 楚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在武關會盟,秦國將他扣押,脅迫他割讓巫郡、黔中郡,被他斷然拒絕。楚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客死於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懷王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人物爭議

姓名考據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爲羋姓熊氏、名槐。 然而,其氏與名俱有可推敲之處。

首先關於姓氏,自郭沫若在《詛楚文考釋》中提出“文物中楚王每自稱酓氏而非熊氏”以來,這一問題就引發了諸多學者的討論。此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蓋“酓”與“熊”當時爲同聲通假字,在楚簡中亦混用。

第二,由於秦國在《詛楚文》中稱呼楚王爲熊相,而熊相不見於《楚世家》中的楚王世系,故歷代學者對這位楚王的身份展開了爭論。如今,通過對《詛楚文》所描述史實的辨析,可以確定同時期這位楚王只可能是楚懷王。由此引發了第二個問題,即“楚懷王到底是名槐還是名相”。對此學術界有兩種意見,分別是以郭沫若爲代表的“一名一字”說與以歐陽修爲代表的傳抄訛誤說。前者依據《周官·朝士》中“面三槐,三公位焉”一句,構建槐與相字之間的聯繫。持後者觀點的現代學者則以考古資料爲依據,證明楚文字中“鬼”、“目”部極其相似並且時常混用。

滅越疏證

關於越國滅亡時間,一共有四種說法,分別是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楚懷王十六年或十七年(公元前313或312年)楚懷王滅越 、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懷王滅越和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滅越。 目前,以《越世家》原文所載的第一種說法流傳最廣,以楊寬所證的第三種說法最受學術界認可。 不過,不管何種說法,楚懷王曾經趁越動亂、擊敗越國是沒有爭議的 ;至於他是否滅亡越國,有待辨析。因此,下對越亡問題作一概述。

楚懷王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一、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並未伐越或滅越。

楚威王滅越說以《越世家》爲藍本,認爲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越王無彊(一作無疆)伐齊,齊王勸其轉攻楚國;於是越王伐楚,楚軍將越國擊敗、乘勝滅越,並順便擊敗了齊國。 持有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爲,此後楚懷王伐越的性質是消滅了越國的剩餘殘部。 [23] [37] 楊寬已經證明,楚威王不曾伐越;《越世家》所載的此事實際上發生在懷王年間,原文將楚懷王滅越與楚威王的徐州之戰混爲一談。其主要論據如下:

1.《越世家》齊王信中所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的局勢,與《戰國策·秦策二·齊助楚攻秦》中“齊助楚攻秦,取曲沃”所交代的公元前313年楚國攻取曲沃一事,以及《韓世家》集解所引《竹書紀年》、《六國年表》二文中交代的公元前312年景翠正在進攻韓國雍氏相吻合。

2.《竹書紀年》記載,公元前312年楚國與秦韓魏對峙時,越國通過水路資助魏國大量兵器,可見當時越國還能控制境內長江、邗溝至淮水的航行,絕不是越國被重創且損失絕大部分領土後所能出現的情形。

綜上,《越世家》將懷王年中事誤記爲楚威王年間,楚威王並未伐越。

二、楚懷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較可能發生過楚越戰爭。

持“楚懷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楚懷王滅越”觀點的學者注意到了楊寬將《越世家》所述事件繫於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但忽略了他對“楚懷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楚懷王滅越”說的駁證。 這種說法主要依託於兩項論據:

1.在先前的論證中,楊寬承認了“越王想攻打齊國,齊王勸他攻打楚國”一事的存在。 在其後,《越世家》文本明確記載,“越遂釋齊而伐楚”,可見越王被齊王說服、認爲攻打楚國更爲有利是其放棄攻打齊國的原因。 如果越王沒有攻打楚國,就無法解釋他爲何放棄攻打齊國。

2.《張儀列傳》記載,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張儀至楚時,曾對楚王說“大王嘗與吳人戰,五戰而三勝,陣卒盡矣” [36] (《楚策一·張儀爲秦破縱連橫》載爲“大王嘗與吳人戰,五戰三勝而亡之,陣卒盡矣” ),有學者據此認爲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楚國已經滅亡越國。 [38] 但楊寬已經證明,此章中張儀遊說楚、韓、齊、趙、燕等國君王之辭,均可見於《戰國策》,且屬於後人僞託之作,不可信;因爲其遊說辭之內容,皆張儀身後之事,如他與楚王的對話中就提及了楚頃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蘇秦與燕昭王合謀滅齊一事。因此,這段被編造的史料自然不能證明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楚國已經滅亡越國。

但是,亦不能認爲公元前313-前312年間楚越一定沒有發生戰爭。楊寬持這一時段內楚越無戰事的唯一依據,是當時楚國捲入了丹陽、藍田之戰,無力主動攻取越國 ;但是,這一論證並不能排除“越國主動攻打楚國,然後楚國被動防守成功”的可能。

楚懷王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3張

三、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或稍前,最早不早於楚懷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楚懷王滅越。

“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懷王滅越”的依據是三段相似的史料,分別爲《楚策一·楚王問於範環》、《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說六》,都記載了懷王派召滑在越國活動,趁越亂滅亡越國的史實。 《楚世家》亦提及懷王“取地于越”。楚國已經佔領越都會稽東南的句章,說明此戰並非一般的勝利,“亡越”所言不虛。 此外,由上下文中的韓得武遂、甘茂出走、秦楚聯姻等事件,可以將昭雎、範環提及“楚滅越”這件事的時間確定在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及楚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故顯然,懷王滅越時間的下限在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

對於滅越時間的上限,楊寬認爲是前述討論的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 但是仍可以進一步縮小範圍。已知召滑曾在楚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從楚國出發出使趙國;而史料亦記載,越國滅亡前召滑曾在越國活動了五年。 [64-66] 由此觀之,即使召滑返楚後立刻前往越國,楚國也要等到楚懷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才能將越國滅亡。此外,《楚策一·張儀相秦》章中的昭過是否就是召滑 ,仍有爭議。如果二人爲同一人,就能證明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召滑仍在楚國,那麼楚懷王滅越的時間就只能在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

因此,楚懷王滅越的時間可以確定爲楚懷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公元前309-306年)之間。

四、秦始皇佔領越地時越國可能滅亡,也可能已經復國。

秦始皇滅越說的依據爲《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要麼認爲楚國從未取得越國全境 ,要麼認爲越國降而復叛 。

楊寬將上述材料與《越世家》中“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爲王,或爲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等史料辨析後得出結論:楚國就像秦國治理蜀國一樣,滅越後仍然保留了越君系統在江南海濱,使服朝於楚而便於統治,並在江東其餘越地設郡。而這時,獨立存在的越國已經滅亡了。

對於楊寬的說法,胡運宏列舉《韓非子·喻老》、《齊策五·蘇秦謂齊愍王》、《楚世家》頃襄王十八年、《越絕書·記吳地傳》、《後漢書》引《越絕書》的材料來證明越國降而復叛。 但是,楊寬已對前四則材料一一辯駁 [37] [84] ,而第五則在《越絕書》原文未見 。總之,學者各執一詞,既不能推翻楊寬的假設,也沒有證據來證明越國一定沒有復叛。

綜上所述,楚懷王曾在楚懷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公元前309-306年)間滅亡了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