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辭職數百次的趙志皋,爲何穩坐內閣首輔之位?

辭職數百次的趙志皋,爲何穩坐內閣首輔之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辭職數百次的趙志皋,爲何穩坐內閣首輔之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這一年,堪稱是後大明時代最爲忠貞報國的首輔王錫爵告老還鄉,正式退休。

雖然我們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另外一位首輔趙志皋,但如果想要引出這位趙首輔,我們就必須先提到王錫爵。

在普遍意義上,王錫爵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瑕疵的首輔。

他執政的前半段時間力主萬曆皇帝舉兵支援朝鮮,抗擊倭寇入侵,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萬曆朝鮮戰爭的勝利。

而後半段時間,這位老成持重的首輔則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了民生問題上。

他曾經日夜不休地治理蘇北和魯南地區的水患和時疫,還以身作則,號召百官捐銀賑災,藉此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災民的生命。

朋友們,這個千萬計不是我吹的,而是出自史料記載,可信度非常之高。

但即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首輔,也沒能在朝廷裏工作太久,最終還是落得了一個黯然離開紫禁城的下場。

王錫爵是主動請辭的,在他有限的執政歲月裏,他發現自己雖然滿腔報國之心,但施展起來十分有限。

當年的首輔張居正一直是這些後來者的楷模,王錫爵也希望可以像張居正一樣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藉以次來改變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的情況。

辭職數百次的趙志皋,爲何穩坐內閣首輔之位?

但很顯然,萬曆皇帝朱翊鈞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如果張居正同志是文臣們的楷模,那麼對萬曆皇帝來說,張居正則是他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位皇帝年少登基,沖齡即位,從坐上龍椅開始,權力就被首輔張居正所掌握。

張居正位極人臣,又以帝王的老師自居,當皇帝的家, 做皇帝的主,讓皇帝籠罩在自己的巨大陰影裏。

從隆慶八年,即公元1572年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開始,到萬曆十年,即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逝結束,這整整十年時間裏,萬曆皇帝在某種程度上等於是被張居正給架空了。

結果張居正一死,即遭到了萬曆皇帝的全盤清算。

這十年的遭遇對皇帝本人來說觸目驚心,久難忘懷,從而使皇帝的內心滋生了兩種心態。

第一種,是皇帝自親政之後,對權力的慾望變得異常強烈,導致皇帝本人輕易不肯放權,從而使他從一個年少無知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魁柄獨持的帝王。

第二種,殘酷的少年經歷讓皇帝對大明的政治環境產生了深深的失望,年少時,他或許還有過勵精圖治的大願,而如今,萬曆皇帝消極怠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甚至還曾創下過二十年不上朝的壯舉。

皇帝拿着獨屬於他的國家大權,深居簡出,徹底當起了宅男,而有心扶國的首輔王錫爵沒有實權,說什麼也不好使,做什麼也不方便,他空有一身壯志,卻無法施展,一氣之下,辭官歸鄉,徹底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臺。

王錫爵走了,但首輔的位置卻不能空着。

如果說明朝是一家公司,那麼萬曆皇帝則是這家公司的老總

這位老總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也沒有將公司發展壯大的雄心壯志,他唯一的愛好,就是每天窩在老總辦公室的沙發上睡大覺。

雖然萬曆老總愛睡覺,但他在睡覺之前總會陸陸續續地找來一些總經理(首輔)來替他工作,這些總經理有幹得好的,譬如申時行,沈一貫,也有乾的不好的,比如葉向高,方從哲,但無論乾的好與不好,萬曆老總都並不關心。

因爲這位皇帝從最開始招來這些總經理的目的就不是爲了讓他們壯大公司,創收業績,而只不過是希望有羣總經理頂着,自己的美夢不會被人打擾罷了。

現在,王錫爵退了下來,新首輔趙志皋走馬上任。

趙志皋,字汝邁,浙江金華府人,隆慶二年進士出身,在尚未成爲首輔之前,任吏部左侍郎。

趙志皋當上首輔的時候,萬曆朝鮮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戰爭初期,日本關白(即宰相)豐臣秀吉領兵十萬,侵略朝鮮,朝鮮八道盡失,朝鮮國王李昖被攆的是雞飛狗跳,直跑到鴨綠江邊嚮明朝求援。

這十分可以理解,朝鮮一直以來就是大明王朝的屬國,朝鮮國沒事兒朝貢,有事兒送禮,逢年過節更是遣使請安,別的不說,就連王位更替之時,新國王都得派人到明朝得到當朝天子的認證,纔算合法繼承人,就這關係,可以說是相當親密無間了。

換種方式說,明朝就是中原大地上的老大哥,而朝鮮則是跟着大哥混的靠譜小弟,現在小弟有難,保護費可不是白交的,我不找你我找誰?

萬曆雖然是個懶人,但卻並不是一個笨人。

他深刻地知道,朝鮮是大明遼東地區的門戶,倘若朝鮮淪陷,倭寇(代指豐臣秀吉)就會以此爲據點,圖謀中原。

萬曆皇帝十分不含糊,親自部署作戰事宜,並且啓用了像宋應昌,李如鬆等優秀將領,很快,明軍開拔朝鮮戰場,並且在軍事作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

豐臣秀吉眼見戰事失利,立刻變了一副臉,打算和大明和談。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萬曆皇帝也達到了他預期的結果,既然倭寇想和談,那就談唄。

但滿朝文武對和談一事,態度卻是十分強烈的。

大明的文官集團不是善茬子,他們雖然平均年齡都年過半百,不能手持兵刃,但卻仍然可以以紙爲刀,以筆爲劍,在朝堂之上發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勢,乃至於左右國事的走向。

文官們表示,倭寇實在可惡,這幫蠻夷之輩從嘉靖時期就屢屢入侵東南沿海,犯下了滔天罪行,如今又想要借道朝鮮,圖謀中原,面對這樣陰險狡詐的敵人,決不能心慈手軟,應該聚而殲之。

和談?憑什麼和談?

文臣們慷慨激昂外加義憤填膺,但萬曆皇帝卻十分希望通過和談的方式儘快結束戰爭。

原因很簡單,因爲萬曆朝鮮戰爭已經大大地佔用了本該屬於皇帝的休息時間,皇帝此時只想趕緊了事,接着回他的後宮睡覺去。

首輔趙志皋十分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的議和想法,並且力排衆議,派出使者去前線和倭寇和談。

結果大明的使者還沒等到地方,倭寇又開始有組織有預謀的開始集結隊伍進行反撲,很顯然,豐臣秀吉從來就沒有和談的誠意,之所以和談,頂多是他眼見作戰不利而使用的緩兵之計。

被豐臣秀吉擺了一道之後,文臣們更加憤怒。

但他們身爲臣子,當然不可能把怒火發泄到萬曆皇帝的身上,所以力主議和的首輔趙志皋,就成了文官們打擊報復的對象。

文官們是一日三彈劾,早朝時彈劾趙志皋纔不堪用,中午往內閣送摺子,彈劾趙志皋貪贓枉法,晚上更有一些御史直接闖到萬曆皇帝的寢殿裏,以頭撞柱,表示你要不法辦了趙志皋,我們就跟你玩命兒。

但萬曆皇帝的態度出奇的緩和,他明白,自己終年不理朝政,已經完全放鬆了皇權對文官集團的限制,今天這幫官員們敢闖進宮殿來逼自己懲處趙志皋,明天他們就敢管自己的閒事兒,譬如在自己冊立皇儲的問題上指手畫腳。

趙志皋雖然愚笨,但卻是妥妥的帝黨心腹,凡事都會偏向自己,如果自己懲處了趙志皋,不等於是自斷臂膀?

於是每次文官們彈劾,萬曆皇帝只是裝傻充愣,權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皇帝力保趙志皋,但趙志皋本人卻十分“玻璃心”。

翻閱《明史》,我們會發現這樣一段十分有趣的記載:

志皋每被言,輒疏辨求退。——《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第一百七》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有人彈劾趙志皋,趙志皋就哭哭啼啼地跑到皇帝面前要求辭職,假使一天之內有三人彈劾趙志皋,趙志皋就跑到皇帝面前辭職三次,假使一月之內有一百人彈劾趙志皋,那麼趙志皋就會跑到皇帝面前辭職一百次。

如此說來,趙志皋本人雖然政績平平,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卻很有可能在無形之中創造了一個記錄,那就是,趙志皋同志有可能是有明以來,辭職次數最多的官員。

我這麼說,絕非虛言,而是有史料佐證。

志皋疾轉篤,在告四年,疏八十餘上。——《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第一百七》

從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開始,趙志皋同志的身體情況已經不是很樂觀,畢竟每天都要承受着同僚們數以百計的彈劾,就算身體沒病,精神上恐怕也要出問題。

久病不愈的趙志皋在家休假四年,期間上奏八十多次,次次請辭,但萬曆皇帝始終都沒有同意。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辭職未果的趙志皋病逝於家中,時年77歲。

本篇文章到這裏雖然就要告一段落,但故事的二號主人公,即萬曆皇帝此時的心理狀態,卻不得不提及一下。

趙志皋死了,萬曆皇帝的心情很沉重。

對皇帝來說,趙志皋雖然並無大才,但卻對自己十分忠心。

而放眼朝堂之上,文臣們雖然每天都跪拜在自己腳下,對自己山呼萬歲,可又有幾個人是真心實意對待自己的呢?

趙志皋的出現一度讓他找回了帝王的自尊,但這自尊轉瞬即逝,他實在無力自己單獨對抗大臣。

既然不能對抗,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當他的宅男。

在趙志皋之前,曾經有很多優秀的內閣首輔,叩開過這位皇帝的心門,如張居正的才幹,申時行的圓滑,張四維的計謀,他們一度讓萬曆皇帝重拾自己對治理國家的信心。

然而在趙志皋之後,卻再也沒有人能打開皇帝那封閉的內心,萬曆開始了更加嚴重的消極怠工。

小小的趙志皋,竟然成了一個王朝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