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張儀欺楚是怎麼一回事?造成了什麼影響?

歷史上張儀欺楚是怎麼一回事?造成了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儀,魏國貴族後裔,被譽爲“天下賢士”。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張儀欺楚,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戰國中期,爲了抗衡強大的秦國,楚國和齊國建立了聯盟。對此,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去瓦解齊楚聯盟。在此背景下,張儀勸說楚懷王,答應歸還楚被侵佔之地,條件是要楚與齊絕交。楚懷王聽信了張儀的話,不聽屈原等大臣的勸阻,斷然與齊絕交。張儀看到計謀得逞,馬上賴掉了歸還侵地的諾言。

由此,提到張儀欺楚這一歷史典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楚懷王實在太昏庸了,都不知道如何反擊。但是,這顯然有些誇大的成分了。在真實的歷史中,楚懷王在受到張儀欺騙後衝冠一怒,發起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牽涉了六個諸侯國,不僅波及諸侯國多,也對戰國曆史形成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公元前313年,在得知楚懷王和齊國斷交之後,張儀欺騙了楚懷王,告訴楚國使者並非割讓商於之地六百里,而是自己的封地六裏。也即張儀通過一個文字遊戲,從而戲弄了楚懷王這位一國之君。對此,楚懷王自然是非常憤怒,也即衝冠一怒,立即和齊國聯合,從而發動了一場大戰。值得注意的是,楚懷王很可能並沒有和齊國真正斷交,也即斷交只是一場演給張儀的把戲。

歷史上張儀欺楚是怎麼一回事?造成了什麼影響?

所以,在得知張儀欺騙自己後,楚懷王立即和齊國恢復了聯盟,這說明張儀離間楚國、齊國的計劃,實際上並沒有奏效。更爲關鍵的是,這還給了楚國、齊國向秦國及其盟國進攻的藉口。於是,在公元前313年,楚懷王一方面任命柱國景翠爲主將,進攻秦國的盟國韓國,幷包圍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省禹縣東北)。

另一方面,楚懷王和齊國達成攻守聯盟,齊國也趁機出兵,聯合宋國進攻秦國的盟國魏國,幷包圍了魏國的煮棗(今山東省東明縣南)。在此背景下,秦惠文王自然是非常重視,於是發兵三路,一路由庶長魏章率領救援商於,一路由甘茂率領攻佔楚國的漢中,一路由庶長樗裏疾率領,聯合韓、魏兩國反擊楚、齊、宋三國。

基於此,在這場戰役中,戰國七雄中的五國(秦、楚、齊、魏、韓),以及戰國七雄之外的一國(宋),共有六個諸侯國直接參與其中。到了公元前312年,秦國將領樗裏疾所率領的秦軍與韓軍在雍氏擊敗楚國將領景翠的軍隊,繼而與魏章的部隊會合。緊接着,丹陽之戰正式爆發。

在丹陽之戰中,秦國、韓國的聯軍與楚國的大軍在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一帶)交戰,楚軍大敗。此戰,楚國大軍可謂損失慘重,不僅被秦國、韓國的聯軍斬首8萬,楚國大將軍屈匄及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名將領被俘,並且,屈匄被俘後遭處決。

衆所周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丹陽之戰中,損失8萬大軍,實際是楚國可以接受的損失,但是,大將軍屈匄及裨將軍逢侯醜等70多位將領被俘獲,顯然是非常慘重的損失。更爲關鍵的是,在丹陽之戰後,秦國大軍趁勝追擊,奪取楚國漢中之地六百里,設立了漢中郡。在楚國慘敗的同時,齊國、宋國也遭到失利。

歷史上張儀欺楚是怎麼一回事?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2張

最後,在丹陽之戰進行的時候,秦軍同時聯合魏軍在濮水擊敗了包圍煮棗的齊、宋聯軍,俘虜了齊將聲子,齊將匡章敗逃。對於匡章這位名將,很多人應該比較熟悉,比如匡章在此之後率領大軍攻破了秦國函谷關。不過,在公元前312年,匡章率領的齊國、宋國聯軍,還不是秦國的對手。綜上,在這場秦、魏、韓、宋、齊、楚六國參與的戰役中,楚國成爲損失最大的一方。

對於楚懷王來說,雖然衝冠一怒十分解氣,不過,其付出的代價卻是非常慘重的。此外,通過丹陽之戰及其相關的戰役,我們可以發現在戰國中期,韓國、魏國是一度導向秦國的,當然,在秦國和楚國的實力平衡被打破後,韓國、魏國也曾轉而支持楚國,以此和秦國相抗衡。換而言之,對於夾在秦國、楚國之間的韓國、魏國,朝秦暮楚反而是自己的生存之道。對此,你怎麼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