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左宗棠,晚清重臣,與曾國潘、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說起清末這段歷史,似乎除了向列強沒完沒了的割地賠款就是無休無止的內亂,老百姓沒一天好日子過。但收復新疆,確保了佔國土六分之一的廣袤土地留在中華版圖裏,無疑是晚清充滿陰霾的天空中難得的一抹亮色。左宗棠是實現這一豐功偉績的偉人,他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數次把大清帝國這艘千瘡百孔的巨輪從暗礁巨浪中拯救出來,而且還在弱肉強食的歷史夾縫中虎口奪食,爲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爭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無疑值得後世人永遠銘記。

左宗棠英姿勃發,才氣橫溢,一生立下不世功勳,傳奇無數。比之壯懷激烈的後半生,他前半生的故事同樣波瀾壯闊,值得大書特書。須知在等級制度森嚴、十分講究科舉功名出身的古代,一個屢屢落榜的讀書人,連進士的身份都沒有,居然能和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平輩論交指點江山,而且和他打過交道的高官,無一例外地紛紛對其學識和才能擊節叫好,以曠世奇才相詡,以無雙國士相待,更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那麼這位近代史上被低估的英雄何以如此偉大?他究竟是如何發跡的呢?這照例得從他的家族說起了。

01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左宗棠的家族

話說南宋(1127——1279)年間,左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定居在湘陰縣,地處湖南省洞庭湖南岸。姓左的這戶人家在此地安分守己地生活着,默默地度過了600餘年。家族中有一位早期的成員左大明,是宋朝的進士,在浙江省當過朝廷的小官。到了明朝的末年,家族中的左天眷在直隸當上了知縣,曾抵抗滿清的入侵。除此之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家族中再沒有別的成員在世上留下功名,足以載入族譜。左氏家族屬於中國傳統的鄉紳階層——貧窮而受人尊敬,但默默無聞。(下圖爲左宗棠故居)

到了嘉慶年間,家族中的左觀瀾考中了秀才,以教書爲生。他胸懷大志卻屢試不第,抑或是滿足於秀才的身份並致力於教書育人,左氏族譜中並沒有記載。不過 ,在中國古代,沒有比教書更爲崇高的職業了。左觀瀾娶了一位余姓女子,承蒙上天保佑,他們生下了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左觀瀾的長子不到25歲就早逝了。次子考了舉人,當了一名小官,也是一位頗有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對天文學也有一定的研究。幼子出生於1812年11月10日,取名左宗棠。左觀瀾應該不會想到,這個小兒子雖在科舉功名方面比起父親只是略勝一籌,卻在後來成了4億中國人的佼佼者,立下了蓋世功勳,不僅拯救了大清王朝,還成爲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人的命運真可謂是變幻莫測!

02

祖父最疼愛的孫子

幼年時的左宗棠體弱多病,腹部脹起,兩三歲前家人幾乎以爲他無法存活下去,差點棄之不顧。但祖父慧眼識珠,這位老鄉神總是如此預言:“此子異日必能昌大吾門。”於是左宗棠成了祖父最疼愛的孫子。他四歲就開始隨祖父在家中讀書,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讀書生涯。

第二年,他們在父親的安排下舉家遷往長沙,左觀瀾在那兒教書,左宗棠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在古代中國,父親一般不願意教導自己的兒子,要是經濟條件允許,就會請私塾老師給兒子上課。究其原因,是因爲傳統的教育理念信奉“嚴師出高徒”,而做父親的卻很難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當時中國人的教子觀是“不打不成器”,家中子弟由不相干的外人教導,無疑更爲合適。但左宗棠的父親因爲家中實在拮据,無法給三個兒子請私塾老師,於是才親自教授。那麼左宗棠接受的啓蒙教育是什麼樣子的呢?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第2張

03

啓蒙教育

當時的人接受啓蒙教育,教材有“三百千千”的說法,分別指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左宗棠學的第一本書便是《三字經》。這本小冊子一共有1068個漢字,由六字對句組成。這本寫成於1060年的書在此後的800多年間,一直是無數讀書人的啓蒙教育讀本。書裏簡單記述了中國的傳說和歷史,表達的是儒家的人生哲學。

讀書人要把這部經典從頭到尾背誦下來,因此有人順背或倒背如流,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對於那些尚年幼的孩子來說,順背或倒背並沒有什麼差別,因爲一開始就沒有人給他們解釋書的含義。要等多年以後長大成人時,才能理解這些字句的深層意思。

學完《三字經》後,下一本要學的書就是《百家姓》,同時還要學《千字文》,此書剛好包含1000個漢字,其中每個字都是中國人的姓氏。同時還要學《千字文》,此書剛好包含1000個漢字,其中每個字的字形和意義都各不相同。《千字文》的內容大致是《三字經》的補充。

學完這兩本書以後,就要學《千家詩》《弟子規》和《小學》。《千家詩》是一部短小的詩歌選集,書中收錄的都是四行詩。《弟子規》是孔子和他其中一位弟子的談話記錄,內容與孝道有關。《小學》是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朱熹所著。所有這些書的內容讀書人都要熟記,他們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已至年老時也不會忘記。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書都不是用平日所用的所用的口語寫成的,而是用學者專用的書面語言-文言文寫就。這種語言言簡意賅,掌握了它就等於邁入了另一個圈子,成爲了另一個階層的人。這就是爲年僅四歲的左宗棠所準備的精神糧食。

除了學習這些經典書籍以外,他也開始習字,就是把薄紙置於字帖上臨摹,直至熟能生巧。左宗棠的學業表現應該相當優異,他在六歲就完成了啓蒙教育,開始涉獵中國的傳統經典“四書五經”。當時的小孩子除了某些時期不用背《易》以外,“四書五經”的全部內容都要求背誦,有抱負的學生還會把朱熹的註釋也熟記下來,年少早慧的左宗棠自然也不例外。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第3張

左宗棠所受的教育並不僅僅侷限於背誦經典。最難的部分是學習作文和修辭,要培養精煉、雄渾而雋永的文風,寫出漂亮的文言文作品。讀書人必須要肯吃苦,肯鑽研,堅持不懈,記憶超羣,纔夠格成爲一名書法家和作家。左宗棠九歲開始學習寫作。胸懷大志的讀書人在科舉考試中的成敗,就由這部分的學習進程所決定。學生必須從儒家經典中選取那些考試中最可能出現的主題,撰寫出一篇又一篇文章。考試最爲看重的是書法和文風,而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須與經典著作完全一致。學生在考卷上表達的思想觀點如與經典相左則註定要名落孫山。

當時學生的作息時間極爲嚴格,日課從天亮至上午10點左右,又從正午至下午6點左右。夏季通常會取消下午的課程,但冬季則要上晚課。在農曆新年之前會放一個月的假,其他的傳統節日也會放假,但是當時還沒有周末假期這一說法。那麼上課的流程是如何進行的呢?

首先由學生跟着老師一遍遍朗讀指定的課文,直到學生掌握課文中所有的漢字的發音和音律。隨後學生自己大聲吟詠,直至老師叫他到跟前來背誦。他就走到老師面前,把書本交給老師,隨後背對老師背誦指定內容。如果老師滿意,就會指定一篇新的課文叫他學習,若偷懶會立刻受到嚴懲。最常用的處罰是用一把尺子狠狠地打左手手掌,但從來不會打右手,因爲右手要用來寫字,不能受傷。這種懲罰非常嚴厲,有時學生的手掌被打得腫大一圈,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下圖爲古時的戒尺)

年幼的左宗棠在學堂里名列前茅,表現遠比同齡人出色,而且他特別用功。他的夥伴和同輩的人管他叫季高,意思是家裏的第三個兒子。只有他的父母和長輩纔會叫他宗棠這個名字。他還有一個字叫樸存,意思是“可信任之人”,他最親密的夥伴會用這個字稱呼他。因此按照當時的傳統習慣,左宗棠除了正式的名字外,另有兩個字:一字季高,一字樸存。

值得一提的是,小左宗棠在學堂裏並不受小夥伴的歡迎,因爲他驕傲自負,喜歡自吹自擂,而且獨斷專行——這些成了他終生的性格特徵。他喜歡高談闊論,肆意發表對人對事的各種評論,因此招人忌恨。因爲不討喜的性格,他年少時朋友很少,但與僅有的幾個朋友都特別要好。喜歡他的人都會特別欣賞他。

04

初入科場

清朝時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事蹟? 第4張

歲月如梭,轉眼間左宗棠長大了,開始了坎坷不斷的科舉之旅。他15歲時參加了縣試。湘陰縣的知縣是這場考試的考官,這是決定科舉資格的第一輪淘汰考試。這次考試的時限爲一天,內容只有一個,就是比賽寫作。考生們集中在知縣衙門旁的大廳裏,知縣宣佈文題以後,學生們就開始奮筆疾書。左宗棠在這次考試中拔得頭籌,中了秀才,衙門外貼出考取的名單,左宗棠的名字出現在榜首。這種榮譽叫“顯名”,意思是在本縣裏獲得了名聲。

初上考場就旗開得勝,左宗棠不由得躊躇滿志。接下來的一年,他參加了第二輪的淘汰考試——府試。考試的規模與第一次考試類似。左宗棠在這次考試中再次脫穎而出,考中了舉人,但只能屈居第二,原因是第一名授予了另外一個比他年長很多的考生,以表示尊重。他現在還未成年,就有了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

然而,如同歷史上那些天降大任,註定要接受無數挫折與磨難的先賢一樣,正當左宗棠春風得意,正準備繼續在考場上大展宏圖之際,噩耗傳來,左宗棠的母親與世長辭了——按習俗他必須守孝27個月。但這個服喪期還未過,他的父親又去世了,他只得繼續服喪守孝。面對接踵而至的打擊,左宗棠會怎麼面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