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演義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演義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徒王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演義中寫的都是真的嗎?

提及三國裏的司徒王允,他並不是像《三國演義》寫得那麼幼稚。但王允沒有遠見,缺乏戰略眼光倒是不假。可以說王允用一己之力剷除董卓,但卻是毀掉漢朝的歷史罪人。董卓死後,王允接二連三犯下大錯,最終葬送了漢朝復興的大好局面。

王允是幷州人,字子師。王允出身很高,是太原王氏一系,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王允先後出任過豫州刺史,何進掌權之後,王允遷河南尹。董卓擁立漢獻帝即位後,董卓很信任王允,讓他代替楊彪,拜太僕、尚書令、司徒。王允曾被人評價有:“王佐才也”。王允十九歲入仕,就敢抨擊太監十常侍干政,這件事讓王允名震寰宇,雖然被罷官,但名聲還是出來了。王允後來做豫州刺史,和東漢最後的兩位名將皇甫嵩、朱儁一起打敗了當地的黃巾軍。這也說明王允有一定的軍事能力。

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演義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這也是董卓主政之後,爲何將王允推到前臺的原因。董卓死後。他的西涼軍主力,三個主將歸順漢朝,兩個死了。西涼軍當時是羣龍無首 。王允成爲朝廷的最高領導人。王允的地位是得到各方認可的。如果王允有能力的話,是可以將東漢拉入正軌的。

但王允面對人心渙散的大軍,穩住局面應該是第一要務。但王允卻採取了徹底剷除西涼軍的做法。從四月二十三董卓被殺,到六月初一王允被殺,一共不到四十天。這隻能說明王允在政治上的幼稚。說白了,他的能力真的不足以駕馭全局。

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演義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第2張

正統出身的王允很難妥協,但政治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妥協。王允最大的希望是朝廷走向正軌,不允許武人干政,朝廷的穩定需要依靠政治。但穩定的政治局勢需要大軍的保衛,而王允恰恰沒有大軍,現在明明有一支強大的大軍就在他眼前,王允卻把他給推出去了。還有就是秉政之後王允的開始 變得驕傲自滿,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謙謙君子的行徑了。正史上說他“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羣下不甚附之”。看來權力真的會使人瘋狂。慢慢地,羣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王允第二個錯誤就是沒有及時調整政策,董卓一死就應該赦免所有跟隨董卓的人,去安定人心,看看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後怎麼做的的,這纔是大政治家的風範,可王允還是殺死了蔡邕,而蔡邕不過是爲董卓的死嘆息了一聲。這是因爲董卓對蔡邕確實很好。這是王允不能容忍的,但他可能忘了,自己也是依附在董卓的勢力裏,才高升成爲司徒。

歷史上的司徒王允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演義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第3張

此時董卓雖死,但他的大軍(實力)還在。所以王允急切地想解散西涼軍,而不是控制他,他無法容忍叛軍的存在。但問題是大軍不過是國家機器,在誰手裏聽誰的。王允對待西涼軍,既不殺掉也不赦免。就在思索的時候,李傕郭汜亂長安完全是王允“逼”出來的。而他自己也死於這場叛亂。王允死時不過56歲。王允有個侄子叫王凌,王凌被曹操欣賞,在曹魏國官至太尉,在淮南三叛中,兵敗死於司馬懿之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