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的東吳四友分別是哪些人?最終結局怎麼樣?

三國時期的東吳四友分別是哪些人?最終結局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漢末三國時期,很多諸侯和文臣武將,基本上都來自於世家大族,也即出自名門之後。比如袁紹和袁術,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再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子之後。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東吳來說,“東吳四友”就是名門之後的典型。東吳四友是指在三國時期,東吳國的四個友人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因爲這四個人都赫赫有名,擁有一定的成就,加上都出自名門之後,所以被人們稱之爲“東吳四友”。不過,對於“東吳四友”來說,在最終的結局上卻是比較淒涼,也即令人唏噓的。

諸葛恪

在東吳四友中,諸葛恪的名氣是最高的,這不僅是因爲諸葛恪是東吳的重臣,也是因爲他是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孫權在位時,諸葛恪輔佐太子孫登,任左輔都尉,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平定山越之亂。赤烏八年(245年),丞相陸遜病逝後,諸葛恪遷大將軍,領荊州事。而這,意味着諸葛恪已經成爲東吳的朝廷重臣。在諸葛恪之前,他的父親諸葛瑾就曾經擔任東吳大將軍一職。

公元252年,孫權病危時,諸葛亮被選爲託孤大臣之首,支持孫亮即位後,加封太傅。由此,諸葛恪在東吳的地位,已經可以和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相提並論。在此基礎上,諸葛恪抗擊曹魏,取得東興之戰的勝利,名聞海內,天下震動,進封丞相,封爲陽都侯。不過,志得意滿的諸葛恪,顯然驕橫起來,不顧東吳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繼續派遣大軍進攻魏國,慘遭新城之敗。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爲皇帝孫亮聯合託孤大臣孫峻所害,時年五十一歲。

三國時期的東吳四友分別是哪些人?最終結局怎麼樣?

張休

張休(205~245年),字叔嗣,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吳國重臣張昭之子。對於張休的父親張昭,是孫策留下的兩位託孤大臣之一。在孫權即位初期,張昭在江東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作爲名門之後,張休精通文史,起家太子中庶子,輔佐太子孫登。太子孫登去世後,張休出任揚武將軍,大敗魏將王淩於芍陂。因此,張休可謂文武雙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面之才。但是,因爲支持太子孫和,張休和陸遜等人一樣,都被捲入到孫權的立嗣之爭中。結果,陸遜因爲孫權的責備,從而去世。而就張休來說,則在公元245年遭到魯王孫霸、全琮和全公主、中書令孫弘讒言,坐罪賜死,時年41歲。從結局上來看,張休和諸葛恪一樣,都是比較悽慘的。

顧譚

顧譚(205年—246年),字子默,吳郡吳縣(今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太常,顧邵之子,丞相顧雍之孫。對於顧譚所在的顧氏,和陸遜所在的陸氏一樣,都是東吳本地的世家大族。顧譚少年時和諸葛恪、張休、陳表等人一起輔佐太子孫登。而顧雍因爲高見卓識,特別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範慎、謝景、羊衟之上,從中庶子轉任輔正都尉。不過,因爲遭到全琮父子的嫉恨,顧譚在東吳朝廷被多次誣陷。在此背景下,東吳四友之一的顧譚最終被流放到交州,這在三國時期無疑是偏遠之地了。在被流放之後,顧譚幽居發憤,撰作《新言》二十篇。其中《知難篇》即用來自我哀傷。他被流放兩年,於四十二歲時,在交阯去世,可以說是客死異鄉了。

陳表

三國時期的東吳四友分別是哪些人?最終結局怎麼樣? 第2張

陳表(204年—237年),字文奧,廬江鬆滋(今安徽宿松)人。在漢末三國時期,陳表是東吳將領陳武的兒子。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戰中,張遼突襲東吳軍隊,陳武奮命戰死,可謂說是爲了保護孫權而戰死沙場。因此,對於陳武的兒子陳表,自然獲得了孫權的重視。起初,陳表以太子中庶子之職,擔任翼正都尉。後升任無難軍右部督,封都亭侯。在諸葛恪平定山越的時候,孫權以陳表兼任新安都尉,與諸葛恪互相協助治理其地。作爲受到東吳信任的武將,陳表多次平定各地的叛亂。公元235年前後,遜任命陳表爲偏將軍,晉封都鄉侯。

公元237年,陳表三十四歲時,死於任上。由此,從年齡上來看,陳表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了,比如之前的周瑜是36歲時病逝的,而陳表則是34歲就去世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陳表顯然可以在東吳將領中獲得更高的地位。總的來說,對於東吳四友,也即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這四人,不僅出自名門之後,還都輔佐過太子孫登。雖然最終在東吳都算是位居高位,不過,東吳四友的結局大多淒涼,可謂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