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頃襄王是怎麼坐穩楚國王位的?楚頃襄王與慎子的智慧

楚頃襄王是怎麼坐穩楚國王位的?楚頃襄王與慎子的智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一起來看看楚頃襄王與慎子的故事吧。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諸侯紛爭不斷,各國勢力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在那個時局動盪的年代裏,每個國家都可能在不經意間遭遇破滅,這也刺激當時社會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盛景,並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其中就有一則關於楚懷王之子羋橫軼事,凸顯出當時天下局勢的複雜和古人的智慧。

自從秦孝公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之後,逐漸崛起成並改變了天下格局。後又經歷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的發展之後,一躍成爲華夏最強諸侯。而曾經王霸一時的楚國,正是在此階段遭到秦國連番攻擊,於楚懷王時期走向衰落的。

楚頃襄王是怎麼坐穩楚國王位的?楚頃襄王與慎子的智慧

當楚懷王爲與秦國重修於好,和秦昭襄王會盟於武關,卻遭扣押脅迫割地。當時楚國太子羋橫正在齊國做人質,與楚國是聯盟關係。只不過此時的中原格局早已從秦、楚、齊三強並立轉化爲了秦、齊並駕齊驅的態勢了,因此在齊楚聯盟中,齊國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原本按照道義來講,齊國是應該將楚國太子放回去繼承王位,可齊湣王卻以此要挾楚國太子,想要割取楚國東邊,靠近齊國的淮泗一帶500裏土地,這與秦國扣押楚懷王的性質沒有什麼兩樣。

當時的天下諸侯紛爭不斷,分分合合、敵友變換不斷,因而齊國並不能保證楚國會一直成爲自己的盟友,將安身立命的土地掌握在手中才是最實際的。但是土地對齊國重要,對楚國同樣如此,太子羋橫既不想揹負割地的罵名,又需要着急回國繼承王位,因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面對如此難題,年輕的羋橫顯得束手無策,幸好他的身旁有一位老師,名字叫做慎子。慎子是趙國人,法家學派的重要人物,在齊宣王、齊湣王時期來到齊國稷下學宮講學授教的,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智者。他就爲羋橫提供了一套說辭,“獻之地,所以爲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意思是說土地是用於安身立命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廢棄爲父親送葬(當時楚國人對齊國說楚懷王於秦國遭到不測,故而要迎回太子),那樣就是不敬孝道。有了這套說辭之後,羋橫也就卸了心理負擔,頗爲慷慨的答應了齊國的要求,順利回到楚國繼承了王位,是爲楚頃襄王。

當楚頃襄王繼位之後不久,齊國就派人前來要求接收事先承諾的500裏地。雖然雙方有所承諾,但是真到割地之時,楚王還是不捨得的。於是他又一次請教慎子,詢問解決辦法。慎子不愧爲大才,他告訴楚王,作爲君王不應該什麼事情都自己拿主意,而要先行聽取臣子的意見,察納雅言,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於是在楚國廷議之時,朝臣們在楚王的要求下展開頭腦風暴。上柱國子良認爲大王的話一言九鼎,既然實現已經許諾給了強大的齊國,那麼如若不予以履行的話,就會失去信譽,日後就無法取信於其他諸侯了,講信用不是示弱,所以建議割地於齊。另一位楚國臣子昭常就不同於子良的觀點,他認爲土地是國家的基礎,割地就會導致國力的衰退,楚國就再也不可能成爲強國了,因此請願楚王派自己去駐守東邊。第三位發言的大臣景鯉是楚國宗室,他同樣認爲不應該割地於齊,但認爲楚國早已衰落,根本難以獨自抵禦齊國,因此自薦去秦國尋求援兵。

楚國的這三位臣子的發言,簡短精幹,直衝要點。首先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其次解釋自己觀點的理由,最後給予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路清晰,效率高超,有理有據,敢於擔當,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朝堂上普遍存在的風尚。只是建議已經擺出來了,道理也都表述得非常清楚,該如何抉擇卻依然需要楚頃襄王來決定。

楚頃襄王是怎麼坐穩楚國王位的?楚頃襄王與慎子的智慧 第2張

楚王再次求助於慎子,畢竟三人的解決方案截然不同。但慎子給出的答覆卻令人咋舌,他告訴楚王,既然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那就全都採納,只是具體措施上需要進行一番算計。

在慎子謀劃下,楚王首先將提議割地的子良派遣到齊國獻地,以麻痹齊國。齊國果然沒有做好戰備,就直接派遣使者前去楚國接受土地了。然而另一方面,楚王早已任命堅決抵禦的昭常爲楚國大司馬,奉命駐守楚國東境。當子良帶着齊國使者前來接受之時,昭常卻表示自己要與楚地共存亡,並已經動員了近乎30多萬楚人守衛。這些楚國軍隊上至60歲的老人、下到未成年的孩童都有,也就是昭常準備要打一場全民防禦戰。齊王非常生氣,就詢問子良究竟是怎麼回事。子良當時其實也矇在鼓裏,眼見齊國震怒,就說自己是奉楚王命令前來的,直言昭常必定是假傳王命,應該予以討伐。

到了這個時候,齊國纔開始整軍備戰,準備起兵討伐昭常,不料卻後院起火。原來此時景鯉已經說服秦國,派遣大軍朝齊國方向逼近。考慮到當時的形勢,齊國不得不選擇退兵,500裏地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慎子的做法,既使得年輕的楚王看清楚了麾下臣子的能力,也讓衆臣集思廣益,所建議的計謀都被採納了一部分,從而完美地實施了一次決策。雖然因爲此事讓秦國獲得介入楚國事務的把柄,卻也解決了眼前割地的存亡危機。

這個故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不過滄海之一粟。但卻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迸發出了諸多智慧,直至今日也未曾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