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朝元老李綱,一生輔佐的三個太子都沒好下場

三朝元老李綱,一生輔佐的三個太子都沒好下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綱,歷經北周、隋、唐三朝七帝的資深政治家李綱。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朝元老李綱,一生輔佐的三個太子都沒好下場

歷史上不乏忠言直諫的大臣,可面對皇帝,一般情況下大臣們都要注意措辭,左手藥丸,右手糖丸,連哄帶騙讓皇帝舒舒服服地納諫。李綱不一樣,他每次進諫都要搞得火花四射,皇帝越發怒他越來勁,可奇怪的是,被啪啪打臉後的皇帝們總是向他低頭認錯。

李綱的第一份工作是北周齊王宇文憲手下的參軍,即軍師參謀。宣政元年,即位不到一個月的周宣帝宇文贇,就對叔叔宇文憲下手了。

爲了扳倒宇文憲,周宣帝逼宇文憲的部下們作僞證。此時宇文憲已經下獄,識時務的僚屬們紛紛賣主求榮,唯獨李綱梗着脖子堅決不配合。估計周宣帝手上的“證據”已經夠了,也不差李綱這一份,他竟然沒跟李綱糾纏。

宇文憲死後,府上樹倒猢猻散,連後事都沒人料理。李綱披麻戴孝,哀聲痛哭,替宇文憲辦理了後事,帶着宇文憲的女兒回家隱居了。順便說一句,宇文憲的這個女兒守寡,後來由李綱養了一輩子,李綱去世時,次女哀哭不止。

隋朝開皇末年,年近五旬的李綱二次出仕,就任太子洗馬輔佐楊勇。楊勇此人能力出衆,也富有才華,就是有個毛病,喜歡聲色犬馬,生活奢華。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楊勇身邊聚集了一批裝風雅的酒色之徒。有一年春節,楊勇搞了個“歲首宴”,有個叫唐令則的左庶子,自告奮勇彈奏琵琶,並演唱“武媚娘曲”。

當然,這個“武媚娘曲”跟武則天沒半毛錢關係,而是隋唐時期的一首流行曲。

李綱當場撂臉:“唐令則作爲朝廷官員,他的職責是調教護衛太子,現在卻把自己扮作倡伎,公然唱淫詞豔曲。假如這事被皇帝知道了,唐令則罪在不赦,太子殿下您豈不也要受到牽連?請按律嚴懲唐令則!”

楊勇正嗨得起勁的時候,被李綱當頭一盆冷水,他滿心不爽。大過年的就該放鬆嘛,何必一臉階級鬥爭,楊勇也一撂臉:“我就想聽,你多什麼嘴,出去!”李綱孤立無援,被孤零零地趕出了東宮。

後來楊勇被廢,隋文帝把東宮所有屬官全都召集在一起批判:都是你們這羣混蛋失職,導致太子滑向深淵。

所有人一耷拉腦袋,大氣都不敢出,李綱卻突然間炸雷:“事到如今,我認爲責任不在太子,而在陛下!”

所有都懵了,隋文帝的批評不是沒道理的,東宮屬官的職責就是輔佐匡正太子,結果他們失職,跟太子一起喝酒泡妞唱靡靡之音,批評都是輕的。就算隋文帝說錯了,那可是金口玉言哎!

李綱卻理直氣壯:“楊勇本來就是個資質平庸的常人,假如他能有賢明的人輔佐,未嘗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如今朝堂上有的是賢臣,你爲何搞一些聲色犬馬之徒放在太子身邊?您這些年對太子的訓導盡心了嗎?這哪裏是太子的罪過?分明是您的過失。”

好嘛,自古大臣給皇帝背鍋,如今李綱非要讓隋文帝當背鍋俠,而且說得那麼理直氣壯。果然隋文帝怒了,我失職是吧?那我問你,我不是讓你在太子身邊嘛,你做了啥?

隋文帝這招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李綱是我選出來的,假如你自認是賢臣,你沒有阻止太子的墮落,那就是你失職;假如你自認爲不是賢臣,你就是帶壞太子的罪人。兩種結果你李綱都有罪,等着砍頭吧。

在場所有的人都瑟瑟發抖,誰都清楚,一旦刀見了紅,只怕皇帝停不下手啊!

李綱脖子就是硬:“臣在東宮,非得言者。”這話意思是:我並不是沒有勸諫過,可我勢單力孤,說了也是白說,假如你多派幾個像我這樣的大臣,就算太子是頭犟牛,我們也能降服他。說白了,責任還是在你這個皇帝。

三朝元老李綱,一生輔佐的三個太子都沒好下場 第2張

隋文帝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盯着李綱上看看下看看,低下了高貴的頭:“是我的錯啊。”於是李綱大獲全勝,還被提拔爲尚書右丞。

把皇帝懟成這樣,對同僚們就更不客氣了,有資格站在朝堂的李綱見誰懟誰,懟人不打草稿,懟人不用文飾。隋文帝心胸寬廣,可同僚們未必能接受李懟懟,尤其是兩大宰相楊素和蘇威,對他恨得牙根發癢。

於是二人略施小計,給李綱設置了個小陷阱,結果輕鬆網獲李懟懟。這時候有個“高人”給他卜了一卦:“您這輩子只有改姓纔會得志,能做到宰輔級別,否則及早隱退,以免有折足之敗。”

中國人講究祖先崇拜,除非皇帝賜姓,否則改姓就是奇恥大辱。咱也不能求皇帝給自己賜姓吶,李綱想想自己快六十歲了,何必冒“折足”之險呢?正好趕上大赦,他就此告別隋廷,隱居於鄠縣。

大業末年天下大亂,鄠縣出現了一支起義軍,首領叫何潘仁,就是後來被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招降的那位。何潘仁也懂得招募人才,於是就近取材,把70歲的李綱虜獲過來,逼他給自己當了祕書長。

李淵進入關中後,李綱作爲義師的一部分前來拜謁。兩朝元老李綱前來拜見,李淵很高興,給李綱開出了大價碼: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第二年李淵登基,又提拔李綱爲禮部尚書、太子詹事。

終於,李懟懟又有發揮特長的地方了!

武德二年,新生的大唐帝國遇上了一件災難性的事件,長安上下一片惶恐。原來,大唐李氏的龍興之地太原丟了。

李淵起兵後一路南下直奔長安,將第四子齊王李元吉留在了晉陽,負責看守大本營。結果李元吉在太原吃喝玩樂,魚肉百姓,劉武周犯境後他應對失措連連敗退,最後欺騙部下劉德威以弱兵守晉陽,自己則帶着主力逃回長安。

劉武周攻取晉陽後一路南下進入河東,一旦跨過黃河就直接兵進關中後,李唐危急。李淵得報既震驚又憤怒:

“元吉幼小,未習時事,故遣竇誕、宇文歆輔之。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起義興運之資,一朝而棄。宇文歆首畫此計,我當斬之。”

宇文歆建議棄城是事實,可那也是無可挽回情況下的不得已選擇,李淵準備拿宇文歆當唯一的責任人,顯然忽視了主因。

太原失守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爲晉陽留守的李元吉少不更事,既沒經驗又缺少能力,又忙於浪蕩遊玩,導致防備疏鬆。其次作爲輔政大臣的竇誕,不是匡正李元吉,而是跟唐令則一樣,陪着小王爺一起嗨,甚至幫他打馬虎眼。再其次突厥人跟李淵翻臉轉而支持劉武周,這是個意外事件。最後李淵自己的責任很大,一是他讓李元吉守晉陽就是個不妥當的舉動,二是突厥人反目他沒有及時插手太原的防務。

三朝元老李綱,一生輔佐的三個太子都沒好下場 第3張

李綱當即表示反對:“齊王的惡行都是竇誕助養而成的,宇文歆多次諫諍齊王,還寫信向您如實彙報了,他已經盡到了爲臣的責任。他建議棄城,才讓您不至於在失地的同時又失去兒子。所以我認爲宇文歆不光沒有罪,還有功。”

李綱的發言其實戳到了李淵的肺管子,我高度懷疑李淵想殺宇文歆就是找替罪羊。客觀講,在李元吉、竇誕和宇文歆三個人當中,竇誕纔是第一責任人。

爲什麼這麼說呢?李唐開國戰爭中,爲了對武將有效監督,李家人通常掌握兵權出鎮地方,而實際起作用的卻是輔佐的大臣。也就是說,太原防務的第一責任人名義上是李元吉,其實應該是竇誕和宇文歆。

宇文歆已經盡力,爲了阻止李元吉的放縱甚至被迫告御狀。竇誕的不作爲,甚至反作用纔是主因,李淵爲何避而不談竇誕的責任呢?倆字——護短,原來竇誕是李淵的女婿。

這就是李淵一生的短板,他對自己的兒女太溺愛,其實後來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反目,也跟李淵的護短有很大關係。

可是你李淵護短,人家宇文歆就該用生命背鍋嗎?別人不敢反對,李懟懟最擅長尅皇帝,所以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宇文歆無罪有功,要處罰就處罰宇文歆。

李淵第一次見識李綱的“懟功”,顯然準備不足。不過李淵“皮糙肉厚”,他既不發怒也不表態,轉身走了。第二天,李淵再次升殿,一夜過來他想通了:“這事都是元吉的錯,宇文歆盡責了,竇誕無能爲力也情有可原。愛卿吶,若不是有你,朕差點濫用了刑罰。”

李淵這話水平比隋文帝還要高,隋文帝老老實實低頭,李淵用給李綱一顆糖的方式委婉地承認了自己的不當,一點不丟面兒。更關鍵的是,他把責任歸於李元吉一個人,成功地替女婿解圍了。至於李元吉怎麼處理,李綱就算膽子大也不敢要求處死他吧?

李淵出色的技巧,讓李綱懟在了棉花上,沒碰出火花,結果不錯卻不過癮,那就讓我們看看他與李淵的第二次交鋒吧。

後來李綱重操舊業,出任東宮屬官,輔佐太子李建成。史書說,後來李建成親近小人,與朝廷出現隔閡。這個說法顯然是被塗抹了粉底,你可理解成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兄弟之爭愈演愈烈。

李綱於是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至於具體內容史書沒記載,但顯然不符合李建成的心思,一條也沒被接納。於是李老生氣了,又想起當初算卦先生的警告,於是一封辭職書遞到了李淵案頭。

李淵大怒:“你都能給何潘仁當祕書,給我當尚書難道掉價了?”就差說,你裝什麼裝!

李淵一點火,李綱來勁了:“何潘仁那是個什麼東西?賊也!可你別看人家是個賊,我說什麼人家聽,爲此俺老李救活了很多人,我開心啊。你呢?自覺得功成名就,尾巴翹得高高的,我的話就像扔進水裏的石頭,一點用都沒有。太子也拿我的話當耳邊風,從來不採納,既然沒用了,那還不如回家抱孫子。”

李淵再次表現出高人一籌的技巧,李綱硬碰硬時,他卻玩了個騰挪術,而不是火上澆油:“哎呀老李啊,俺知道你是個忠直之士,幸虧有你輔佐我兒子,那就再費費心吧,朕拜你爲太子少保。”

懟一次升一次官,這個買賣好爽喲。只是李綱的心思已經不在了,官職再高也難免失落,於是不久之後他多次請求回家養老。李淵終於同意了,還給他保留了太子少保的榮譽職銜。

大概不聽李綱話的太子都有厄運,也或許李綱本就是“太子殺手”,李建成既楊勇之後,成了第二位被李綱“輔佐死”的太子爺。

貞觀四年,李綱83歲了,孫子也抱不動了,腳也壞了(難道被算卦的說中了嗎),卻被李世民擡着,以太子少師的身份又進了東宮,這次他輔佐的對象是新主人李承乾。

先別哆嗦,那時候的李承乾還是個11歲的好娃娃,乖巧得很,李綱給他當老師的一年時間裏,師生之間是相當的和諧,沒有碰觸火花。所以,後來李承乾被廢跟李綱沒關係。

一年後的貞觀五年,李綱壽終正寢,李承乾親自爲他立碑文。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說“太子殺手”這個戲謔的稱呼。其實我認爲讓李綱輔佐太子就不是個恰當的安排,李綱此人過於忠直,是個標標準準的儒家知識分子,他說話辦事不講技巧,但憑儒家教條。

這種人用他來匡正帝王正合適,可太子是個年輕人,血氣方剛,甚至正處於叛逆期,用他來輔佐太子,豈不是針尖對麥芒?像李淵這種“皮糙肉厚”的老江湖,早就寵辱不驚,能理性對待李綱,太子怎麼可能做得到?

所以不能全怪楊勇不聽諫,我們只能慶幸那時候的李承乾還是個小娃娃。其實成年後李承乾性情大變,就跟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這三位老師疾風驟雨的批評有很大關係。假如那時候李綱還活着,我敢斷定,他與李承乾之間一定會發生不可預料的衝突!

把不恰當的人放在不恰當的位置,皇帝纔是那個太子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