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劉秉忠是何人?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劉秉忠是何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秉忠,漢族人,一個不僅精通陰陽之術,而且擅長儒家、釋教、佛教三家思想的僧人。他不僅博古通今,而且,以自己的深謀遠慮幫助忽必烈順利走向皇位,並且,助其穩固政權。在忽必烈稱汗後他被封爲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成爲了忽必烈的一把手。

並且,他在文學上著述甚豐,計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詞》一卷、《詩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鏡》二卷等。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劉秉忠是何人?

可以說,這是一個全才。

那麼,在古時候那個爾虞我詐的大染缸中是什麼讓忽必烈如此相信他,並且,重用他,使他成爲潛邸舊侶的一員的呢?

這就要從每個朝代不同的信仰說起了!

在中國古代,儒學一直以來都是主流,然而,蒙古統治者卻認爲,相對於那些艱澀難懂的大道理,佛教中談到的那種神祕的因果輪迴說纔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忽必烈將這種因果輪迴的佛家思想作爲了蒙古的主流,並流傳至今。而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劉秉忠憑藉着僧人的身份在第一次與忽必烈見面時,便理所當然的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

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劉秉忠是何人? 第2張

在忽必烈還未稱汗之前,劉秉忠受海雲禪師的引導,因忽必烈對佛教的信仰便以僧人的身份面見了忽必烈,也正是因爲劉秉忠的這一襲僧袍爲他在之後的道路中向忽必烈贏得了一道保命符。在這次面見之後,劉秉忠便一直以僧人的身份追隨着着他。

劉秉忠的身份雖是僧人,然而,其實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起初,劉秉忠因爲精通陰陽之術爲忽必烈占卜兇吉,使得忽必烈在登上皇位的這條道路上走得無比輕鬆。再加上,蒙古族人一直堅信“欲卜吉兇”、“凡行事必謹叩之”等思想,所以,在看過劉秉忠精湛的陰陽術數的能力後,忽必烈便以“其陰陽術數之精,佔事知來”的高評價來形容他,可見,他的能力也是不可小看的。

劉秉忠的能力其實還不止精通陰陽之術這一方面,他同時還通曉儒家學說。

當初,曾有一個儒家學派的弟子——許衡向忽必烈宣揚儒學,但是,因他說的晦澀難懂,使忽必烈完全對儒學失去了興趣。然而,劉秉忠卻用自己的方式將原本無聊至極的儒學變得簡單易懂,這也使忽必烈更容易接受。

劉秉忠在政治方面也有着他獨到的見解,並且,以此幫助忽必烈鞏固政權,穩定民心。例如:大理之役。

忽必烈曾在雲南發動了一場戰爭,名叫大理之役,在戰爭勝利後,忽必烈本欲對其進行殺伐,但是,卻被劉秉忠阻止了。在劉秉忠看來“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大致意思是說:蒙古族人可以用馬上的那套方式去贏得天下,然而,在治理天下時卻不能用同樣的方法。

劉秉忠甚至認爲,應以古代聖賢的方式去處理這些事。一來可以安穩人心,穩定政權,二來可以對蒙古軍隊的士風與對漢族的統治政策進行整改,以此改變外人對蒙古軍燒殺搶掠的看法。之後,劉秉忠的建議被忽必烈欣然接受,並在之後幫助忽必烈建立起了一個更爲鞏固的政治體系。

還有一點就是,在劉秉忠身上並沒有一般謀士所擁有的小心眼,他總是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爲忽必烈着想,在廣納人才方面更是展現出了自己的大度。之後,他更是爲忽必烈招攬了有奇才異能,有治國方略,善於管理財務等不同方面的能人。這些能人也在邢州大治,已未伐宋等行動中展現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爲忽必烈贏得最終的勝利,好在,之後大都被重用。

劉秉忠不僅有着謀士該有的智慧,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他有一顆寬容之心。同時,他又通過自己對漢族人民男耕女織的文化與蒙古族人民的遊牧文化的認識,對忽必烈的統治提出了許多有重大意義的治國方略,其中,《萬言書》便是最好的證據。

正是因爲劉秉忠的這些優點使得他成爲忽必烈身邊最重要的人,他用他自己的思想改變了忽必烈時期蒙元王朝的走向,堪稱“大元帝國的總設計師”!至元六年,訂立朝儀,至元八年,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爲“大元”,忽必烈採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他更是元朝國都元大都的規劃設計者,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雛形。

劉秉忠認爲,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事便是爲忽必烈服務,他把忽必烈當做了自己的信仰,哪怕付出所有他也毫不在意。劉秉忠爲忽必烈組建金蓮川幕府;助他奪得皇位;爲他出謀劃策;爲他占卜兇吉……

可以說,劉秉忠對忽必烈可謂是忠心耿耿,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會得不到忽必烈的看中呢?

至元十一年八月,劉秉忠突然就去世了,這一年他才59歲。此時的忽必烈聽到這個消息大爲吃驚,當天,他就對羣臣說:“秉忠爲朕盡忠三十餘年,小心謹慎,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學問之深,惟朕知之。”並且,下令出內府錢將其安葬於大都。

其實,劉秉忠的墓地就在盧溝橋北不遠的地方。曾經,姚廣孝來到北京後就去拜謁了,而且,先後去了兩次,並且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良驥色同羣,至人跡混俗;知己苟不遇,終身不怨……一朝風雲會,君臣自心腹;大計業已成,勳名照簡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