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初期有不少開國大將的名字如雷貫耳,例如常遇春、徐達、藍玉等人,傅友德也是明朝開國大將,但是卻少有人知,其實他的能力非同一般。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傅友德作爲明朝開國大將,驍勇善戰、英勇無比、百戰百勝,消滅陳漢、推翻元朝、平定巴蜀,橫掃漠北時屢戰屢勝,一生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爲朱元璋奪取天下、實現明朝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坎坷經歷多次易主

元朝末年,天遇大旱、餓殍遍野,百姓民不聊生。而統治階級腐朽不堪、官員貪婪無度,對內爭權奪位、變亂不斷,對外壓榨百姓,施行苦役,不管百姓死活。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奮勇反抗,農民起義風起雲涌。而傅友德家裏世代爲農,糧食無收,日子難熬,迫於生計便奮起反抗,加入農民起義。從此便開啓了他富有傳奇的一生。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最初傅友德從軍,是跟隨元末起義軍領袖劉福通的黨羽李喜喜進入四川,後來跟隨李喜喜進軍鞏昌,進攻鳳翔,被元將察罕帖木耳戰敗,不得已又隨李喜喜逃竄回四川,但當時四川已被徐壽輝佔有,李喜喜等人又被逐走。

傅友德性子勇猛,自然可能看不慣這種“受氣”的行爲,便背叛李喜喜,選擇留在四川,跟隨徐壽輝的部下明玉珍。傅友德本來是想跟着明玉珍幹一番大事業的,但是,明玉珍卻不用他,常言道,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傅友德一看自己不被重視,就奔赴武昌,投靠陳友諒去了。

而陳友諒此人心狠手辣、膽大妄爲,爲了自己得到權力,登上寶座,弒君篡位,把原本的皇帝徐壽輝“拽了下來”。

此舉也讓傅友德心有不滿、多有寒心,因爲傅友德就是擁戴徐壽輝才選擇跟隨陳友諒的。也就是因爲這件事情,傅友德選擇與陳友諒“鬧掰”轉而去投靠朱元璋的。公元1361年八月,當時朱元璋率兵攻打江州,駐紮在小孤山,這個時候,傅友德便率軍歸順了朱元璋。此後,傅友德就如千里馬遇上伯樂,迎來了他的“春天”。

二、奮勇殺敵立奇功

元至正二十四年,鄱陽湖之戰爆發,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取得戰爭勝利。在此戰中,傅友德奮勇殺敵、披荊斬棘,立下漢馬功勞,親自率領突擊隊,一馬當前,身先士卒,駕着船舟,衝鋒在前。雖身受數傷,但其戰鬥力不減,猶如開了“洪荒之力”一般,勇猛無比,刀劈劍砍,毫無退縮、異常勇敢,最後箭射陳友諒,立下首功,爲朱元璋剷除了心腹大患。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第2張

隨着戰役的進行,朱元璋乘勝追擊,很快打到了武昌,但其地勢險峻,久攻不下,戰士們也都互相觀望,不願進攻。這時候,傅友德站出來,親率數百人攻下高冠山。途中臉頰受箭受傷,也毫不退縮,反而面不改色,繼續“戰鬥”,無所畏懼。後又隨朱元璋於元軍作戰,身負九傷,仍衝鋒在前、堅持作戰,結果擒獲大將任亮,還師淮東。

1371年,傅友德被任命爲徵虜前將軍,與湯和兵分兩路,攻打四川一帶盤踞的明夏勢力,在此過程中,傅友德率顧時等以步兵、騎兵出秦、隴。從陝西進軍巴蜀,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攀緣岩石、修橋渡江、伐木造艦……衝鋒陷陣、攻堅克難,接連攻克百州,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傅友德在水軍的配合下,大軍前鋒已入成都,不久,便攻克成都,平定蜀地,大勝而還。據明史記載,蜀地平定後,朱元璋特別高興,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第一,廖永之第二,封賞傅友德,立其一等功。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第3張

洪武五年,傅友德協助徵西將軍馮勝遠征沙漠,倆人是多年老友,一路配合默契,戰無不勝。攻克甘肅,擊敗平章不花,降服太尉嗩吶兒,至瓜沙洲,又俘獲金銀及各種牲畜兩萬頭,戰果累累。這一戰雖大獲全勝,收穫頗豐,但是因爲主將馮勝犯了一些小錯誤,所以馮勝等人並沒有獲得朱元璋的封賞。

1381年,傅友德被任命爲徵南大將軍,帶領藍玉、沐英等副將,率領30萬精兵,出兵雲南。不出兩年,傅友德便大獲全勝,打敗元軍,平定曲靖,攻佔大理,打擊瓦解蒙古殘餘勢力,平定貴州、雲南。傅友德憑藉這次的優秀表現,於1384年被晉封爲潁國公,再次授予其免死鐵劵。

三、傅友德之死

傅友德雖爲開國元勳,戎馬一生,多次立下汗馬功勞,但最後卻不得善終,結局悲慘。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舉行國宴,宴請諸將。他走到門口的時候,發現一名侍衛手中的劍沒有劍鞘,朱元璋一看這個侍衛正是傅友德之子,於是轉身進殿,批評其兒子,殿前失儀,傅友德趕忙起身爲兒子謝罪。

屢立戰功的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爲什麼會被賜死? 第4張

可是,朱元璋有意刁難傅友德,便稱傅友德大不敬,以下犯上,此事理應其子受罰,而不應該你替子受之過。隨後,便讓傅友德將兒子帶到殿前,可是,傅友德前腳剛走,便有武士告訴傅友德提頭來見。

傅友德愣住許久,雖心有不滿,不想爲之,但聖命不可違,只能狠心聽從聖旨,但當傅友德提着兒子的血淋淋的首級過來時,朱元璋卻說:“何其忍也?”傅友德一聽,便心生悲憤,明白朱元璋不過是想取自己的性命罷了。

於是,便道:“不過欲吾父子頭爾!”說罷,便從袖子裏取出一柄匕首,自刎在朱元璋之前,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沒有善待其家人,反而將其家屬全部發配邊疆。朱元璋生性多疑、嫉惡如仇,建國之後,幾乎把所有開國大將都誅殺了,而傅友德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多次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怕其功高蓋主,威脅皇權,相必早就想爲自己排除顧慮、除掉傅友德了,可憐一代名將自此隕落,不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