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舉薦過哪些人?最後是何結局?

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舉薦過哪些人?最後是何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爲了年少的後主劉禪和偌大的蜀漢基業,丞相諸葛亮可謂是操碎了心,在北伐前還寫下了《出師表》勉勵劉禪。爲了督促劉禪好好治國,諸葛亮向他推薦了四個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能入諸葛亮之眼,這四人後來都有哪些作爲?

一、志慮忠純,蜀朝股肱

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舉薦過哪些人?最後是何結局?

年少時費禕遊學入蜀,劉備定蜀後,費禕便留在了益州,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劉禪進爲皇太子,費禕與董允俱爲太子舍人。建興元年(223),劉禪即位,以費禕爲皇宮侍從。爲了“考驗”後繼者,諸葛亮以自己剛從南歸之由,命費禕爲昭信校尉,出使東吳重修兩國盟好。在這場堪比“鴻門宴”的出使中,“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辯,論難鋒至”,但費禕彷彿是第二個諸葛亮一樣,有其當年在東吳舌戰羣儒的風采,絲毫不懼孫權與東吳羣臣的詰難,“禕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

眼看強硬不能使費禕屈服,東吳衆人又生一計,想要將費禕灌醉,以此套取蜀國的情報。觥籌交錯之際,費禕也識破了衆人的詭計,每每被問到機要絕密時費禕就裝作自己喝醉了,最終並無所失誤。出使東吳期間,能言善辯的費禕刷了一大波好感度,使得東吳羣臣都與之交好,就連孫權也不想放過這個人才,不僅將自己時常佩戴的寶刀贈予費禕,還讚揚費禕:“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回到蜀漢後,費禕升遷爲侍中,在諸葛亮的授意下,費禕成爲了東吳的“常客”。

諸葛亮在世時,重用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但二人不和,每當坐在一起開會討論大事,魏延常舉刀刃指向楊儀作威嚇,楊儀則泣涕橫集。爲了調解二人的矛盾,費禕常常坐在兩人中間,在起爭執時爲他們諫喻分別,以釋其意,“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彌留之際曾與費禕、楊儀、姜維等人安排自己身隕後的退兵等事宜。擔憂魏延抗命不從,費禕來探他的口風,魏延果然不願意撤兵,更不答應爲楊儀斷後,費禕及時離開,但缺少諸葛亮的節制,難以阻止二人兵戎相見,最終魏延死於亂軍之中。在擊敗魏延後,楊儀又看官比自己大的蔣琬不爽,“自以年宦先於琬,才能亦逾於琬”,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叱吒之音發於五內,還經常向費禕抱怨自己應該在諸葛亮死後投降魏國。在多次勸說無果後,費禕還是將情況上書給劉禪,將楊儀治罪。

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舉薦過哪些人?最後是何結局? 第2張

費禕喜好下棋博弈,他曾代替蔣琬爲尚書令,不僅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還能忙裏偷閒,“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後來董允代費禕爲尚書令,想要效仿費禕之前的做法,但董允連片刻休息時間都沒有,也難怪會感嘆:“人才力相縣若此甚遠,此非吾之所及也”。延熙七年(244),魏大將軍曹爽親領魏軍直指漢中,費禕率衆御魏,光祿大夫來敏來到費禕的住所告別,提議共對圍棋,廝殺之間費禕運籌帷幄,這時來敏才表明來意:“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後來費禕果然大敗曹爽。然而這位蜀漢股肱沒能笑到最後,他遭到魏國降人郭修的刺殺,死後被追諡曰敬侯。

二、秉心公亮,匡主護國

《三國志》中共有蜀書十五卷,其中第九卷是“董劉馬陳董呂傳”,按照通例,父親有傳的,其子事蹟多繫於其後,在目錄中不另書姓名,然而董允是極少數能夠立傳“子不繫父,可別載姓”的人物之一,他的事蹟沒有記在其父董和之後,而是獨立記述爲一傳,可見其人之優越。建興五年(227),諸葛亮準備北伐,因爲擔心後主妄自菲薄,貪玩誤政,於是任命董允爲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董允爲人正直、是非分明,常常直言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爲。當時劉禪想要選民間美女充實後宮,被董允堅持抵制,秉心公亮的董允一度給劉禪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

諸葛亮北伐期間,蔣琬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負責在宮中匡扶君主,兩人共保蜀漢後方的穩定。後來擔任了益州刺史蔣琬還與其他蜀漢官員一起上書劉禪表“允內侍歷年,翼贊王室,宜賜爵土以褒勳勞”,但董允堅持不受。後來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主劉禪又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說,還寵信阿諛獻媚的黃皓。黃皓常常想要擅權專政,都被董允斥責,導致黃皓也十分懼怕董允,董允在世之日,黃皓的官位一直不過黃門丞。但好景不長,延熙七年(244)大司馬蔣琬病逝,費禕接替其爲大將軍,董允作爲副手,僅兩年後,董允也去世了。

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舉薦過哪些人?最後是何結局? 第3張

三、語焉不詳,屬實可惜

郭攸之曾於蜀漢建興二年(224)任黃門侍郎,後遷侍中,與費禕、董允共同爲諸葛亮器重,諸葛亮北伐時,特意點名三人,“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郭攸之以器業知名於時,但他的性格比較溫和,雖然被任命與董允一起監督後主,“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獻納之任,允皆專之矣”。在政事上沒有發言權的郭攸之難以作爲,也沒有事蹟流傳下來。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在蜀漢夷陵之戰大敗後,因爲所統領的兵卒未有損失,向寵被劉備稱讚。建興元年(223),後主劉禪即位,向寵得封都亭侯,後來衆人推舉他爲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與曹操的虎豹騎統領曹純類似,雖然統領精銳,但向寵難有發揮的機會。建興五年(227)諸葛亮北伐,向寵被提拔爲中領軍,這中領軍正是蜀漢最高的軍事長官,除了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等職務外,還有開府的特權。但因爲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前去平叛而死於亂軍之中,後來的部下死戰奪回其遺體,葬於成都。

諸葛亮推薦此四人並不是沒有他的道理,蜀漢政權起家於荊州,若是荊州未失,兩派人士倒是能夠相處融洽。但在失了荊州,僅剩益州後,諸葛亮就必須考慮制衡的問題了,尤其是自己即將北伐,朝中必須安排自己的親信。雖然不可避免有部分私心,但費禕、董允、郭攸之、向寵都是有才能且爲人正派的人,而且都是劉禪身邊的人,也能對劉禪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幸虧劉禪能夠明白諸葛亮的良苦用心,重用四人,讓諸葛亮能夠安心北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