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分別是誰?他們應該如何排名呢?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分別是誰?他們應該如何排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三國之一。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蜀漢政權是東漢末年天下三分之後最爲弱小的一個,可以說不管是人口、疆域還是經濟水平、人才數量,都難以和曹魏、東吳競爭。儘管實力最弱,但蜀漢也曾涌現出四位治國能臣,他們便是被譽爲“蜀漢四相”的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這四人先後領導蜀漢進行發展,各自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毫無疑問,諸葛亮在這四人當中能力、功績都最爲突出,但其他三人同樣並非庸才。那麼,如果將他們進行一番比較,應該如何排序呢?

首先來說,正如上文所言,諸葛亮在蜀漢四相中是毫無疑問的領頭羊,他從劉備還在荊州時就爲其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此後助其平定益州、發展蜀地,做出了無法磨滅的巨大貢獻。正因如此,他纔會被劉備封爲丞相,且作爲託孤重臣接受北伐的重大使命。當然,諸葛亮的北伐由於蜀漢、曹魏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宣告失敗,即使如此,他依然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分別是誰?他們應該如何排名呢?

將無可爭議的諸葛亮排在第一後,我們便可以好好說說剩下的三位了。建興十二年(234),爲蜀漢操勞半生的諸葛亮不幸去世,原本擔任丞相長史的蔣琬在諸葛亮“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的遺命之下被封爲尚書令,掌管蜀漢政務。不久之後,他又被封爲大將軍,接管了蜀漢的軍權。延熙元年(238),蔣琬進位大司馬,並率軍前往漢中駐紮,打算繼承諸葛亮的事業對曹魏實施征伐。

不過,蔣琬採取的策略一是製造戰船順水而下攻打魏興、上庸二郡,二是逐漸蠶食,派遣姜維多次襲擾西北涼州之地。經歷了六年收效不太顯著的對峙之後,蔣琬因爲病情的日益加重而請求將益州刺史之位讓給費禕,自己則逐漸退出權力中心。

延熙九年(246),蔣琬因病去世,他在劉備初定益州時只不過被封爲縣令,但諸葛亮慧眼識珠發現了他,於是不斷委以重任。對於蔣琬,諸葛亮評價爲“社稷之器”,不過從他打算走水路進攻曹魏但收效甚微來看,他的軍事才能遠遠不如政治才能。作爲諸葛亮親自選定的繼承人,蔣琬的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乏善可陳。

費禕幼年喪父,後來遊學入蜀,於劉備平定益州後逐漸顯露頭角,並且得到了諸葛亮的器重。根據史書的記載,費禕曾經多次出使東吳,得到孫權等人的敬重,也常常調停楊儀、魏延之間的矛盾,避免二人爆發衝突。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前往漢中繼續北伐,而費禕則成爲了新任尚書令,處理朝中的諸多政務。

當時,蜀漢儘管事務繁多,但費禕一來思維敏捷,二來過目不忘,因此都能處理得遊刃有餘。甚至,他一邊處理政務,一邊還能分出精力接待許多賓客,可以在不耽誤公事的情況下處理好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讓各方都滿意。蔣琬病重之後,費禕接過重任,還曾經率軍擊退過曹魏大將軍曹爽的進犯。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分別是誰?他們應該如何排名呢? 第2張

從功績來看,費禕的表現還是相當出色的,不過他的北伐策略相對保守,在任期間對一心積極進取的姜維進行了比較大的限制。據《漢晉春秋》記載,費禕對北伐的看法便是“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可見,費禕的主張較爲保守,而這正是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所反對的。

最後再說說董允,和才華得到諸葛亮高度肯定的蔣琬、費禕不同,他儘管年少便聞名蜀地,卻被其父認爲德行方面不如費禕。諸葛亮北伐之時,將朝中事務交給了蔣琬,而董允則被安排管理好宮中事務。在此期間,他不但打理好了宮中防務,還多次矯正了劉禪的不妥行爲,因其正直嚴厲,就連日後興風作浪的奸宦黃皓都不敢肆意妄爲。

延熙七年(244),費禕接替蔣琬擔任大將軍,而董允則晉升尚書令,成爲了費禕的副手。不過,《禕別傳》曾記載當時董允完全沒法處理好曾經交給費禕的繁雜政務,以至於許多事務有所遲滯。儘管理政能力上不如費禕,但正直是董允的珍貴品質,他去世之後,接任的陳祗缺少這種品質,以至於黃皓弄權,蜀漢衰弱的步伐加具。

總的來說,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其實都屬於當時優秀的人才,只不過具體而言有才華、功績的高低之分。其中,諸葛亮毫無疑問位列第一,畢竟即使放眼歷史他都有一席之地;在他之後,理政能力突出,且曾擊退曹爽的費禕應當排在第二;被諸葛亮指定爲接班人的蔣琬應該居於第三,而各方面都稍遜於前三人的董允則應排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