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漢末三國時期: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太傅、大司馬、大將軍爲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爲虛職。比如曹芳這位皇帝在位時,大將軍曹爽爲了排擠司馬懿,就將其晉升爲有名無實的太傅,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司馬和大將軍掌實權,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當然,就大將軍和大司馬來說,一般是後者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自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到東吳滅亡這數十年的時間中,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一共出現了12位“大司馬”,其中就包括了曹仁、蔣琬、陸抗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

曹魏有三位大司馬

一、曹仁

首先,就曹仁來說,是曹魏歷史上第一位大司馬。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陳穆侯曹熾之子。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仁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黃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爲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至此,因爲晉升爲大將軍、大司馬,曹仁自然成爲了曹魏武將之首,地位更是在文武百官之上了。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二、曹休

曹休(?-228年11月8日),字文烈,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曹魏將領,曹操族子(其父是曹操從弟)。曹休於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前往投奔,被稱爲“千里駒”。曹操對他如同親子,並使他領虎豹騎宿衛。漢中之戰時,曹休識破張飛計謀,大敗吳蘭。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曹休受遺詔成爲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陳羣、司馬懿、曹真。曹叡即位後,曹休官至大司馬,成爲曹魏武將之首,封長平侯。

三、曹真

在曹仁、曹休相繼去世後,曹魏宗室將領的佼佼者,應該只剩下曹真了。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真幼年喪父,被曹操收養,力大勇猛,授虎豹騎。曹丕繼位後,拜爲鎮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負責鎮守曹魏西北邊境,進封東鄉侯。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曹真與鎮軍大將軍陳羣、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四人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後,進封邵陵侯,遷爲大將軍,地位僅次大司馬曹休。太和四年(230年),大將軍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爲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蜀漢只有一位大司馬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第2張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根據《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的記載:亮卒,以琬爲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蔣琬被任命爲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爲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衆所周知,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作爲繼承人,得以執掌蜀漢大權,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大臣。

延熙元年(238年),後主劉禪命蔣琬開府治事,加大司馬。在蜀漢歷史上,只有蔣琬一人曾被加封爲大司馬。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因爲丞相諸葛亮去世後,蜀漢上下一片混亂。在此背景下,蔣琬能夠平穩局面,促使蜀漢的國力得到了恢復,從而獲得了後主劉禪的褒獎。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蔣琬、費禕、姜維等人的努力,蜀漢不可能在諸葛亮去世後,又堅持了30多年,直到公元263年才被曹魏消滅。

東吳則有八位大司馬

一、呂範

呂範(?-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細陽縣(今安徽太和)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黃武七年(228年),呂範被拜爲大司馬,未得授官,便已病逝。孫權悲痛不已,遣使贈其大司馬印綬。孫權還都建業後,以太牢禮祭祀呂範。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第3張

二、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然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夷陵之戰中,朱然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徵北將軍,封永安侯。魏國果然趁機攻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

三、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桂陽太守全柔之子。黃龍元年(229年),全琮遷衛將軍、左護軍、徐州牧,娶孫權長女孫魯班,阻止太子孫登出徵。赤烏三年(240年),出任大都督,大戰魏將王凌於芍陂。赤烏九年(246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

四、呂岱

呂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省如皋市)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臣、將領。赤烏八年(245年),陸遜去世,諸葛恪接替陸遜職位,孫權於是分武昌爲兩部,呂岱督領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被升任爲上大將軍。建興元年(252年),孫亮登基後,任命呂岱爲大司馬。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第4張

五、滕胤

孫峻死後,由其堂弟孫綝執掌大權。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繫北伐前線諸將推舉滕胤爲相,希望分割孫綝權力,但並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馬,鎮守武昌。不久,滕胤與呂據密謀推翻孫綝,因計劃泄露而被殺,慘遭滅族。

六、施績

施績(?—270年),字公緒,丹楊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原名朱績。左大司馬、當陽侯朱然之子,吳少帝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施績有將領之才,轉戰四處,是孫吳中後期的大將,主要負責荊州地區的鎮守,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

丁奉

丁奉(188年-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今安徽省霍邱縣)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名將、權臣。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丁奉扶立孫權的長孫、烏程侯孫皓爲帝。丁奉升爲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三國時期的12位大司馬分別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第5張

八、陸抗

最後,陸抗(226-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赤烏八年(245年),陸抗襲封江陵縣侯,起家建武校尉,統領父親部衆。遷立節中郎將,把守柴桑。遷鎮軍將軍,鎮守西陵。陸抗曾擊退晉將羊祜進攻,攻殺叛將步闡,累遷大司馬、荊州牧,也即陸抗最終的成就,完全不輸自己的父親陸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