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了哪些貢獻?

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了哪些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貞儀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清朝從乾隆時期開始施行閉關鎖國,通商口岸也變成了只有廣州一個,因此清朝的老百姓和官員對外的交流變少,逐漸與世界脫節。而清朝皇帝則以天朝上國自居,除了朝貢以外,很少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以致於鴉片戰爭開打了,很多官員都不知道英吉利在什麼地方,即使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對於世界的認識也是有偏差的。

閉關鎖國除了跟世界交流斷絕,最嚴重的是自然科學及武器的嚴重落後,因此清朝中後期實際上在科學上發展較少,但是如果說有一個女子精闢地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你會相信嗎?雖然難以置信,但是這個人確實存在,她就是王貞儀。

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了哪些貢獻?

王貞儀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於江寧一個醫生家庭。醫生這個職業在當時雖說不能說大富大貴,但也是衣食無憂,而且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那種。王貞儀的祖父是王者輔,字惺齋,曾任豐城知縣和宣化知府,在歷史上也並不出名,但是他卻精通曆算,著述甚豐,這對王貞儀的影響很大,一是有遺傳,二是從小耳濡目染,讓王貞儀受益匪淺。

王者輔家藏書豐富,藏書這個事情不要說在古代,在現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王者輔據說藏書有七十五櫥。家裏有這麼多書,對於王貞儀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很多人窮極一生可能都見不到這麼多書。

王貞儀十一歲的時候,隨祖母去吉林給祖父奔喪,在吉林生活了五年,也就是在這五年裏,王貞儀有機會讀到祖父的這些書,這是王貞儀讀萬卷書,她也走萬里路,後來她又隨同祖母和父親去過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和安徽等地,遊覽名勝古蹟,見聞頗多,也接觸到不少社會實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與實際結合,王貞儀做到了。

或許是這些經歷給王貞儀的影響很大,讓她的思想也不同於當時的很多女性,王貞儀認爲女子和男子一樣,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可以,於是她向蒙古將軍學習騎射,並且學習的非常好,而在科學研究方面,王貞儀也沒有在乎當時封建衛道士的嘲笑,而是頂住壓力,堅持做自己的研究,這纔有了她以後的成就。

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2張

王貞儀有這樣的性格,其實比較難被社會接受,自然也就不好找對象,幸運的是,王貞儀25歲時,結識了一名叫詹枚的青年。詹枚並沒有嘲笑她,而是跟她走到了一起,兩個人結婚,結婚以後的王貞儀在操持家務的同時繼續從事天文學、數學等方面的研究。29歲時因病去世。

按照現在的說法,王貞儀應該算是一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我們都知道,天文學的研究離不開數學,而王貞儀恰恰擅長數學,而且她對籌算有很深的理解,她運用的是國外傳進來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因此她關於數學的著作頗多,比如《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西洋籌算增刪》、《重訂策算證訛》等等。

王貞儀對於當時的我們居住的是個大圓球也做了解釋,她有一本著作是《地圓論》是這樣解釋,爲什麼住在地球底下的人不會掉下去,那是因爲人們生活的地球,處於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間之中,對宇宙空間來說,任何地方的人頭上都是天,腳下都是地。王貞儀正確地認爲,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中,沒有上、下、側、正的嚴格區別,這雖然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卻提出一個很好的角度去闡述這個問題,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而對於天相的研究,尤其是月食和日食,王貞儀則以模擬場景進行研究,她把水晶燈懸掛在房樑上當作太陽,小圓桌扳倒在燈下當作地球,她手拿着鏡子當作月亮,王貞儀不斷的轉變角度,反覆試驗,觀察太陽、地球、月亮的位置與光照之間的關係,從而寫出了《月食解》一文,精闢地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最關鍵的是還有配圖,一目瞭然一看就懂。

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3張

爲了紀念王貞儀對於天文學探索做出的貢獻,2000年2月8號,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這顆小行星命名爲Wangzh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