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經歷過什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經歷過什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庾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別名庾蘭成、庾開府、庾義城,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庾信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張愛玲曾寫過喜歡庾信的詩賦,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寫《民國女子張愛玲》時用過一段庾信的賦:“樹裏聞歌,枝中見舞,恰對妝臺,諸窗倂開,遙看已識,試喚便來。”以此來表達 “愛玲與陽臺外的全上海即是這樣的相望相識,叫一聲都會來到房裏似的。”意思真是極好,胡蘭成果真是最懂張愛玲的人,也不知張愛玲是先從哪個蘭成喜歡起的……

庾信的詩賦對唐代文學發展有着廣泛的影響,爲“初唐四傑之先路”(紀昀語),比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千古傳誦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發端於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的這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成爲詩於古而勝於古的絕唱。

杜甫極爲欣賞庾信的詩賦,年輕時曾盛讚李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中年之後留有詩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杜甫讀出了庾信從清新,到意縱橫,一生蕭瑟鄉關情,感受到家國之痛、故土難回的共鳴,是庾信隔着時代的知音。

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經歷過什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庾信祖籍河南新野,南郡江陵人(今湖北荊州),出身於“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爲東晉文學家庾闡的後人,父親庾肩吾爲南樑中書令,也是當時著名文學家。庾信出生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這年父親庾肩吾27歲,太子蕭統13歲,蕭綱11歲,蕭繹6歲,徐摛43歲,徐陵7歲,這些都是與庾信命運相關聯的人物。

庾信出生這年,創四聲八病的一代大家沈約離世,這沒有什麼必然關聯,只是交代一句文化背景環境:庾信是讀着以沈約爲代表的“永明體”詩作長大的,因此日後庾信律詩規整,被後世學者喻爲唐詩的先驅。比如這首《燕歌行》:

代北雲氣晝昏昏,千里飛蓬無復根。

寒鴈嗈嗈渡遼水,桑葉紛紛落薊門。

晉陽山頭無箭竹,疎勒城中乏水源。

屬國征戍久離居,陽關音信絕能疎。

原得魯連飛一箭,持寄思歸燕將書。

渡遼本自有將軍,寒風蕭蕭生水紋。

妾驚甘泉足烽火,君訝漁陽少陣雲。

自從將軍出細柳,蕩子空牀難獨守。

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

春分燕來能幾日,二月蠶眠不復久。

洛陽遊絲百丈連,黃河春冰千片穿。

桃花顏色好如馬,榆筴新開巧似錢。

蒲桃一杯千日醉,無事九轉學神仙。

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

這首詩是庾信人到中年,江陵陷落故國不再之後所作。從邊地蒼莽風光入手,描述了激烈的戰爭造成夫妻分離的痛苦,與在春光旖旎的日子裏飲酒修道的快樂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強烈的反戰情緒。此詩筆意縱橫,上承曹丕,下起高適,清代劉熙載評價說:“庾子山《燕歌行》開唐初七古。”

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經歷過什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第2張

南北朝是我國比較混亂的歷史時期,一些人、物、事,不捋一遍不夠清晰。先來說一下庾信生活的幾個階段,37歲之前,生活在梁武帝蕭衍在位期間。蕭衍就是那位動不動出家一段時間,再由大臣們用錢從寺廟贖回來的狂熱佛教徒皇帝,他對漢傳佛教具有重大影響,漢傳佛教徒斷食酒肉實行吃素,就是由他開始制定的規矩。

這位菩薩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經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長子蕭統爲太子,庾信15歲入宮成爲昭明太子蕭統的侍讀,蕭統愛好詩文,兩人經常唱和,庾信有首《奉和山池》頗被世人稱道:

樂官多暇豫,望苑暫回輿。

鳴笳陵絕限,飛蓋歷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門葉半疏。

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

日落含山氣,雲歸帶雨餘。

此詩可見庾信詠物功底,精細而清新,還有遊山的詩句也非常清麗:“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蕭統文學造詣也很深,首次在文選中整理錄入了民間收集的古詩十九首,此後這些佚名作者的《古詩十九首》才得以文字形式單獨流傳下來。

可惜這位皇太子在母親去世後過於悲傷,幾近絕食,守孝期結束後,身體已經拖垮,英俊青年幾乎變成羸弱老朽,年僅三十一歲就去世了,弟弟蕭綱續爲太子,此時庾信十九歲,任東宮抄撰博士,父親任太子中庶子,主管文書,父子常出入宮禁,徐摛、徐陵父子也在宮中任文職,均才華橫溢,詩文漸漸形成“徐庾體”,文風綺麗,當時後進紛紛效仿。

史書記載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成人後“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是個相貌堂堂的英武漢子。公元542年,庾信爲郢州別駕(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彼時湘東王蕭繹任江州刺史(今江西九江),所轄境內有人叛亂髮生械鬥,庾信奉命前去與蕭繹討論水戰之事,亂黨聽聞庾信名德,四散而逃,樑主深爲讚賞,時年庾信30歲,諸事順遂。33歲時曾受命聘於東魏,以文章辭令獲得很高聲譽,成爲南北文化交流的佳話。一切轉變來自37歲這年的“侯景之亂”,庾信開始了人生下半場,筆下漸漸有了老杜所說的“意縱橫”,少了宮體詩的浮豔之色。

侯景本爲東魏叛將,在衆臣反對之下,菩薩皇帝蕭衍還是收留了他,但後來樑朝與東魏通好,引發他的不滿,548年冬,侯景以清君側的名義在安徽壽陽發起叛亂,549年三月攻破都城建康(南京),菩薩皇帝蕭衍被困臺城,竟活活餓死,太子蕭綱即位,爲梁簡文帝。庾信在動亂中散失二兒一女,逃往江夏棲身(今湖北武昌)。551年十月,蕭綱被殺,庾肩吾、徐摛相繼去世,徐陵被拘在北齊,庾信接二連三受到衝擊,倍感世間蒼涼。直到552年三月,侯景之亂才被平定,蕭繹即位於江陵,爲梁元帝,任命庾信爲右將軍,封武昌縣侯,加散騎常侍。

樑王室爲帝位之爭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爲外援,導致被覬覦而不自知。554年四月,梁元帝蕭繹派庾信出使西魏,在庾信滯留長安期間,西魏大軍一路南下攻破江陵,蕭繹被俘,年底被殺。

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經歷過什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第3張

庾信《擬詠懷》第十一首,悲嘆梁元帝蕭繹江陵之敗:

搖落秋爲氣,淒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苦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生。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從此後,庾信被迫留在北方生活,再也沒能回到南方。西魏政權以及後來取而代之的北周,對庾信等南朝名士都極有禮遇,北周貴族也都重視文采,因此也不肯放他南歸,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是一品大員的官職,又封臨清縣子,食邑五百戶,世稱“庾開府”。

庾信一方面身居顯貴,受皇家禮遇,被奉爲文壇宗師,物質上極度優渥;另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爲自己不得已身仕敵國而羞愧,爲不得自由而憤怨,精神上極度痛苦,因此後期詩文大多都是鄉關之思,如名篇《哀江南賦》、《枯樹賦》等,其中《怨歌行》假借遠嫁長安的南方女子之口,直接抒發了自己滯留長安不得南歸的苦愁:

家住金陵縣前,嫁得長安少年。

回頭望鄉淚落,不知何處天邊。

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

爲君能歌此曲,不覺心隨斷絃。

江陵被破後,樑朝王公貴族及百姓男女數萬口被擄掠到長安,作爲戰利品分賞三軍做奴婢,有的貴族女子被迫下嫁。這首詩就是以這樣背景的女子口吻寫出,語言淺顯,卻充分表達了眷戀家鄉又無可奈何的絕望心情。

庾信認爲自己形同“倡家遭強娉,質子值仍留”(《擬詠懷》),一直鬱鬱寡歡,到67歲才因病得已去職,但仍不予南歸,兩年後,卒在長安,結束了滯留北方的二十七載歲月。這一年正是58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暫時統一中華大地,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三百餘年的分裂局面。

庾信早期是南朝宮體詩代表作家,這類詩作今存較少,多爲奉和詠物之作,內容較空乏,只在聲律和用詞技巧上有過人之處;入北之後,風格大變,多爲吟詠亡國之痛、羈旅之愁,留下不少傳世詩篇,成爲整個北朝時代影響最大的詩人,他的際遇,使他成爲最早將南方文學的文采與北方文學的氣骨融合統一的作家,清代倪璠《庾子山集註》中稱其“窮南北之勝”;王夫之《古詩評選》中言:“六代有心有血者,惟子山而已”,因他後期的詩裏有自我,有靈魂,而當代其他詩人還沒有自我的覺察。

靈魂的吟詠,可以穿過時光抵達後人,譬如引發了大詩人杜甫的共鳴。錢鍾書也曾評價庾信的詩賦:早作多事白描,晚作善運故實,明麗中出蒼渾,綺縟中有流轉。

庾信貌似流水春旗的一生,卻暗含了多少悲思,也促成了他詩文的獨特性,好比木心談張愛玲:她是亂世的佳人,世不亂了,人也不佳了。這句話,某種程度上,彷彿也適合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