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仕六朝的明朝重臣:揭祕胡濙的傳奇經歷

歷仕六朝的明朝重臣:揭祕胡濙的傳奇經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胡濙(yíng),明朝初年重臣,他一生歷仕六朝,最後善終了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胡濙(yíng),字源潔,號潔庵。武進(今江蘇武進)人。明代年間大臣、文學家、醫學家。胡濙爲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歷授兵科、戶科都給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去全國各地尋覓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胡濙歷仕六朝,前後左右近六十年,爲人正直勤儉節約厚道,喜怒不形於色,被比做北宋名臣文彥博。在其中任禮部尚書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師。胡濙留心醫藥學,曾與戴思恭講《內》《難》諸經,推張仲景爲醫學正宗。著有《衛生易簡方》《芝軒集》《律身規鑑》等。

尋訪建文

建文二年(1400年),胡濙中進士,被授爲兵科給事中。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胡濙晉升戶科都給事中。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駕崩,而有些人說他逃跑了,也有很多舊臣隨從。胡濙自永樂五年(1407年)起持續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面暗查建文皇帝行蹤。他所到之處,也間或向朱棣彙報名間內情。母親去世時,他要求回來守喪,朱棣不讓,升他爲禮部左侍郎。永樂十七年(1419年),胡濙又巡境江、浙、湖、湘各省市府州,再度出訪。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他返回朝廷,立刻趕來宣府去拜見朱棣。那時候朱棣已睡眠,聽聞胡濙來到,馬上起來接見他。胡濙把自己所掌握到的狀況所有告知了朱棣,到漏下四鼓纔出去。在胡濙沒來到以前,有傳聞建文皇帝從海上離開了,朱棣便分派太監鄭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這時候朱棣才清除了顧慮。

歷仕六朝的明朝重臣:揭祕胡濙的傳奇經歷

任職南京

皇太子朱高熾南京監國,漢王朱高煦製造流言蜚語誹毀皇太子。朱棣改胡濙到南京市就職,命他順帶調查這事。胡濙到後,密祕上疏馳送北京市,彙報太子監國七事,並說皇太子誠敬孝謹,並沒有其他過錯,朱棣很高興。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召胡濙到北京任行至禮部侍郎。胡濙奏疏明確提出十個原因,力言定都北京不便,請仁宗回南京市,以節約繁雜的南北方裝運提供花費。仁宗都嘉許聽取意見了。之後聽聞他曾有密疏上奏先帝,便懷疑他,最終沒把他召來北京市。胡濙調任太子賓客,兼南京市國子監祭酒。

寵遇日隆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登基,胡濙遷禮部左侍郎。

宣德元年(1426年),胡濙來朝見,宣宗便留他在行在禮部,沒多久進升爲禮部尚書。同一年,漢王朱高煦造反,胡濙與楊榮等人贊佐宣宗率軍。叛變平復後,宣宗給他們的封賞很豐富。

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把京師北京長安右門的一座府第封賞胡濙,撥給2個看門人,封賞四枚銀章。胡濙生辰時,宣宗在胡濙家裏賜宴慶賀。宣德四年(1429年),胡濙兼任詹事府事務。

歷仕六朝的明朝重臣:揭祕胡濙的傳奇經歷 第2張

宣德六年(1431年),兼掌行至戶部的行在兵部尚書張本過世,胡濙又兼任行在戶部。那時候國家支出新項目漸多,胡濙擔憂財物不夠支出。免減租稅的諭旨一下,胡濙經常阻止不實行,宣宗曾懇切地告誡他,但對胡濙優惠待遇不減。宣宗曾設宴招待胡濙和楊士奇、夏原吉、蹇義,說:“天下無患,全倚仗卿等四人之力。”

助定朝局

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後,下詔節省過多的支出。胡濙因此上奏降低對英宗的供應,及其裁省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促使浮費大爲減省。

正統五年(1440年),山西鬧饑荒,官府下詔開展寬免撫卹,但之後又指令高官出來採購原材料。胡濙奏疏說皇帝的諭旨應當言出必行。他又說士兵旗校謀取受到派遣,他們一出便搔擾老百姓,應撤消這一行爲。都被准許了。胡濙行至禮部的圖章遺失,英宗下詔不興師問罪,指令改鑄。之後,印又丟了,胡濙被彈劾坐牢。沒多久,圖章找到,胡濙得復職。

正統九年(1444年),胡濙年已七十,要求致仕,英宗不讓。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時,英宗被俘,羣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些人提議南遷。胡濙說:“文皇(朱棣)把陵墓安排在這裏,便是向子孫後代表明已不遷都之志。”他的建議與兵部侍郎于謙相合,中外人士心才定下來。

議禮上皇

明代宗朱祁鈺登基後,升授胡濙爲太子太傅。同一年,工部右侍郎趙榮、右都御史楊善等出使也先,胡濙說上皇(即英宗)被俘虜已久,應當攜帶衣服褲子飲食搭配送去,不見回報。上皇將回家時,代宗命禮部制訂奉迎的禮儀。胡濙等人提議派禮部官員到龍虎和臺迎接,錦衣衛提前準備法駕在居庸關迎接,百官到土城邊迎接,各名將到教場門迎接,上皇從安定門入京都,進到東安門,在東上北門面南而坐,代宗拜訪結束後,百官朝見,隨後上皇進到南城大內。這提議呈上後,代宗傳下諭旨,說以一轎二馬到居庸關迎來,到安定門後再換法駕,別的的準如所奏。

給事中劉福等人說這禮儀過輕,代宗回報說:“朕尊大兄爲太上皇帝,這已經是尊禮無加了。劉福等人還說禮過輕,其居心何在?禮部要集中官員詳細調查他。”胡濙等人說:“這幾個大臣並沒有其他用意,僅僅想讓皇上真情和諧濃厚罷了。”代宗說:“昨日接到太上皇的信,說迎駕之禮應當簡辦,朕怎能違背?”臣子這纔不敢說。恰好千戶龔遂榮寄信轉投大學士高谷,說奉迎之禮理應從厚,並提及唐肅宗迎來太上皇的故事。高谷裝在袖中帶入朝廷,胡濙與王直等人一同查看。王直與胡濙想上奏代宗,被都御史王文阻止,而給事中葉盛竟把這事上奏給了代宗。葉盛的義兄林聰又罷免王直、胡濙、高谷等人,說他們全是股肱重臣,理應有聞必告,不適合私底下討論。有諭旨索取那第一封信。胡濙等人便把信呈了上來,並且說:“肅宗迎來太上皇的典禮,現如今正可效仿推行。皇上應親自到安定門外迎來,分配重臣到龍虎臺迎接。”代宗不高興地說:“就聽從朕的指令,不要吵着變更了。”

上皇到京後,住在南城宮裏。胡濙請代宗在第二年的元旦率臣子在延安門朝見上皇,代宗不讓。上皇生辰時,胡濙請讓百官到延安門拜賀,代宗也不讓。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胡濙與王直都被晉升爲太子少傅。同一年,代宗更換皇太子,胡濙被加授爲太子太師。

高壽而終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同月十六日,胡濙與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于謙會同臣子商討,決策一起上奏請復立沂王朱見濬(之後的明憲宗朱見深)爲皇太子。許多人舉薦商輅主草奏疏,疏成後早已是日暮西山,趕不及奏上朝廷。因此臣子決策在隔日清早代宗臨朝時,再將奏章遞上去。同一天晚間,奪門之變發生,英宗復辟。胡濙聞訊後,撐着病疾進宮朝見,並在沒多久後要求致仕。英宗允准,賜其璽書、白金、紙幣及襲衣,撥給驛車,並讓胡濙的一個兒子在錦衣衛任職,容許世襲錦衣衛鎮撫使。

天順七年(1463年),胡濙病危。在臨死前,他將幾個兒子召到眼前,說:“大家要謀求報答國恩,不要敗壞我們家的名聲。”講完便瞑目而逝,享年八十九歲。英宗聞訃訊後,驚愕悲悼,追贈他爲太保,諡號“忠安”,並遣使前去祭弔。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