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期的名將,他在歷史上有哪些故事?

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期的名將,他在歷史上有哪些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 ,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如果說起東漢的名將,可能大家印象裏會出現投筆從戎的班超、燕然勒功的竇憲以及幫助漢光武帝劉秀重造漢室的“雲臺二十八將”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這位名將,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一點也不弱於前面這些戰功赫赫的將領們,而他多次征服交趾地區也讓他至今依然是越南人的噩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將領的故事,他就是東漢初期的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一、名門之後,志存高遠

馬援家如果往上追溯的話,其實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馬服君趙奢上,作爲趙奢的後裔原本他們家的本姓是馬服氏,結果後來就逐漸簡化成了馬姓。馬援的曾祖父在漢武帝時期曾經擔任過大臣,但由於其兄長卷入了巫蠱之亂,導致其宗族被誅連,而幸好馬援的祖父逃過一劫,後來到了漢宣帝時期馬援的祖父又被任用。

馬援的父親雖然官至玄武司馬,但在馬援十二歲時就去世了。馬援作爲家裏最小的兒子,年齡最小,但志向卻非常高遠,所以他對於詩篇和文章之類的東西並不感冒,而是想要到邊境去耕作和放牧。馬援想要的耕作放牧在我們看起來似乎算不上什麼遠大志向,但馬援後來卻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想法。

馬援在當督郵時,因爲押送囚犯但卻對囚犯懷有同情,所以放掉了囚犯,而自己則逃到了北地郡去。遇上大赦天下後,馬援恢復了自由,而他也終於完成了他在邊境耕作放牧的想法,馬援本人在耕作和放牧上非常有心得,能夠因地制宜,並且還有自己獨特的方法,結果收穫非常豐盛。當時馬援的財富已經達到牛、羊、馬幾千頭,穀物則擁有數萬斛。不過馬援卻並不看重這財富,而是全將其拿來救濟他人,自己則過得很清貧的日子。

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期的名將,他在歷史上有哪些故事?

不過這也使得很多人前來投奔他,久而久之他手下居然有了幾百戶人家,這些人都聽他的指揮,受他差遣,而馬援則帶着他們放牧和耕作。他在耕作放牧至於也不曾遺忘自己的志向,時刻提醒自己,也告訴賓客,表示“丈夫之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

二、先投隗囂,後隨光武。

馬援真正開始他的戎馬一生的傳奇是在王莽篡位後的新朝末年,當時的局勢非常動盪,王莽的堂弟王林當時向天下廣泛徵召豪傑英才,而馬援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推薦給了王莽。王莽給他封了個新城大尹。結果沒想到王莽的政權很快就倒臺了,馬援不得不逃到涼州避難。

新朝滅亡不久後,漢光武帝劉秀也在河北建立了東漢政權,他的哥哥馬員直接前往了洛陽投奔漢光武帝,而馬援則依然留在涼州。此時隗囂在隴右地區建立新的割據政權,馬援非常受到隗囂的器重,不僅被任命爲綏德將軍,還能夠參與到隗囂政權的決策中。

之後隗囂聽說公孫述在蜀中稱帝,馬援便被他派去打探虛實。由於馬援和公孫述既是老鄉又有舊交情,使得馬援對這次見面非常期待,不過公孫述卻擺出了皇帝的架子,不僅在面見馬援之前搞了一系列冗長的儀式,還說要封馬援當侯爵,並授予大將軍官位。

這使得馬援覺得非常滑稽,公孫述才僅僅佔據了蜀中,便開始妄自尊大,而他在面見賢士時的冗長的儀式也不過是在作秀,這種情況很難留住賢士的心,於是馬援並沒有接受公孫述的邀請,而是直接回到了隴右並且勸隗囂不要和公孫述牽扯到一起,不如把重心放在劉秀身上。

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期的名將,他在歷史上有哪些故事? 第2張

之後馬援又幫隗囂前往東方去打探劉秀一方的情況,結果馬援與劉秀相談甚歡,而且劉秀也相當欣賞馬援甚至還讓馬援與他一同南巡,而馬援考察完畢要回到隴右之時,劉秀也專門派人持節相送。這一番在東方的經歷使得馬援認定劉秀是擁有帝王之材的人,於是回去便勸隗囂歸附了漢朝,隗囂也同意了馬援的建議。

但後來隗囂終究沒能忍住自立於隴右的慾望,不顧馬援的多次勸告,背叛了漢朝。馬援見隗囂已經與漢朝決裂,於是便上書劉秀,並提出了消滅隗囂的計劃。劉秀同意了馬援的計劃,經過馬援的遊說,隗囂身邊的將領在知曉利害關係後,逐漸被馬援分化,最後劉秀親征隗囂,而馬援則利用米堆進行沙盤推演爲劉秀講解破敵之策,最後逼得隗囂的大軍不戰而降,而隗囂則不得不逃亡西城。

三、北平羌亂,南征嶺南。

馬援在幫助劉秀消滅隗囂的割據政權後,被劉秀任命爲太中大夫,並且統帥諸軍鎮守長安。由於新朝時期天下大亂,導致塞外的羌族也加劇了他們入侵的頻率,所以馬援的頂頭上司來歙推薦由馬援來平定邊地的羌亂,於是在建武十一年(35),馬援被劉秀任命爲隴西太守,負責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馬援就職後,先是在臨洮擊敗了羌族旗開得勝,不但斬首了數百人,還獲得了牛羊馬匹共一萬多頭,這使得八千多羌人望風而降。之後,馬援爲了解決還有幾萬佔據隘口試圖負隅頑抗的羌人,利用突襲、佯攻、包抄、疑軍等手段,屢獲大勝,不但斬首了上千人,還獲得了大量羌人的物資。

但馬援知道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於是決定對此地進行治理,不但爲當地修建水利工事,還鼓勵人們發展農牧產業,並且讓塞外的羌族和塞內的羌族交好,共同開發當地資源,這些措施使得當地得以平定,戰爭得以減少。而對於那些不願安定下來的頑固分子,馬援也不手軟。這一恩威並施下,隴西逐漸在馬援的治理下呈現欣欣向榮之象。

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期的名將,他在歷史上有哪些故事? 第3張

在治理隴右六年後,馬援又被調入了朝中。不久後,嶺南發生叛亂,叛軍攻下了皖城還殺死了皖侯。朝廷之前派出的將領被叛軍擊敗後,不得已只能派出老將馬援出戰,馬援組織了幾個郡共一萬餘人的兵馬,火速將叛亂平定下來。誰知道剛剛平定了這邊的叛亂,交趾的徵側、徵貳兩位女子也起兵謀反,不但佔領了交趾郡,還使得九真、日南等地紛紛響應其叛亂。

徵側更是自立爲王,表示與東漢的決裂。劉秀便任命馬援爲伏波將軍,讓他率兵南征嶺南。馬援與二徵的軍隊交戰可謂是摧枯拉朽,僅僅一年時間便多次擊敗叛軍,並且在建武十九年(43)的正月,便斬殺了徵側、徵貳兩大叛軍領袖。

之後馬援以風捲殘雲之勢將二徵的殘黨掃除之後,又發揮了他當初治理隴右的先進經驗,並且還以漢朝的法律修訂了當地的法律,而且馬援還在交趾立起了一根刻着“銅柱折,交趾滅。”的銅柱來作爲漢朝南端的界柱,而這柱子成了越南人長久的夢魘,他們不敢將柱子折斷,便朝它扔石頭,結果久而久之那根銅柱所在的位置居然成了個小土丘。

後來馬援依然爲大漢朝廷東征西討,在北邊擊敗了少數民族匈奴和烏桓的進攻,而嶺南又一次出現叛亂時,馬援甚至拖着六十多歲的高齡再次出征嶺南,但由於天氣炎熱加上叛軍據險而守,軍隊中出現了疫情,而馬援也身患重病,最終死在了南征的路上。馬援死後被流言和讒言陷害,漢光武帝曾追回過他的侯爵印章,一直到漢章帝時期,馬援才得以恢復名節,被追諡爲“忠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