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黃帝的真實身份是誰?爲何如此受推崇呢?

黃帝的真實身份是誰?爲何如此受推崇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帝之首黃帝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首領,被尊爲“人文初祖”。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黃帝爲什麼叫黃帝?

司馬遷筆下的黃帝是完完全全的人,而且,在司馬遷看來,黃帝還是中華文明的始祖。我們知道黃帝叫姬軒轅,那麼,反過來想一下,爲什麼姬軒轅的名號是黃帝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透露了信息:“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也就是說黃帝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因爲土色爲黃,所以他號稱黃帝。

首先,“帝”這個字最早指代的是“上帝”。“上帝”一詞並非舶來品,在先秦典籍裏常常能看到“上帝”一詞,有時候也稱“帝”、“天帝”“昊天上帝”等等,上帝指的是先秦時期華夏民族信仰中的至上神,在典籍中,“上帝”常常和“上天”一起出現,上帝是天神中最高位階的神,也是主宰人間一切的神。

往後歷史發展演進中,由於五行觀念的出現(最原始的“五行”並沒有什麼特殊神祕的地方,就是指金木水土火這五種自然物質及其自然屬性),於是“帝”這個概念開始出現了分化,因此有了“五方帝”的說法。也就是說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自然物質和東西南北中這五個方位一一對應起來,而有了東方青帝(屬木)、西方白帝(屬金)、北方黑帝(屬水)、南方赤帝(屬火。即炎帝,因爲火的顏色是紅)、中央黃帝(屬土。因爲土的顏色是黃,所以稱黃帝),五帝異地,各守一方。而在這五方帝中,黃帝最尊,因爲他居於中央的位置,只有他具有最高天帝的資格。五方帝都是天神,而不是人類。

黃帝的真實身份是誰?爲何如此受推崇呢?

再往後歷史繼續演進發展,天下的最高君王也可以以“帝”爲稱號,這個時期的“帝”可以指代“人王”,而不再僅僅是天神,比如夏、商兩代的君王往往以“帝”爲稱號,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商紂王,他被稱爲帝辛。

再再往後歷史發展到了戰國時代,有一個叫鄒衍的人提出了“五德終始說”,把最高天帝的黃帝和人王匹配起來,而放在夏商周之前。從此之後,人王的“五帝說”開始興起,比如《荀子》這本書裏就談到了,可見,以荀子爲代表的儒家學派也漸漸認同了這個說法。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上古時代的人王姬軒轅纔開始和“黃帝”這個名號“對號入座”了,所以我們在之前的《國史縱橫001 關於五帝 我們有必要了解嗎?》裏纔會說:“五帝中的每一個個體出現在先秦典籍中的時間很早,只是慢慢形成世系相繼的體系,並冠以五帝的稱號是在戰國時期”

司馬遷作爲儒家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史家,肯定是認同這個說法的,所以纔會說:“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所以姬軒轅被稱爲“黃帝”,用《呂氏春秋·應同》的話來說就是“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其色尚黃,是土的屬性;其事則土,是指人的屬性,黃帝所有功業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展了農業,而農業和土地是息息相關的。

那麼,爲什麼司馬遷認爲我們的始祖是黃帝,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爲司馬遷認爲是黃帝締造了最早華夏族的核心,從黃帝開始有了民族融合,有了國家雛形,有了制度草創,有了農業大發展,有了物質和文化建設。這到底從何說起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黃帝所處時代的特點。

當時領導各部落的神農氏已經衰落,喪失了號令天下的權威,於是,爲了爭奪天下領導權,各部族之間互相攻戰,干戈四起,民生凋敝,而神農氏卻無能爲力幹嘆息。所以,這是一個呼喚英雄崛起拯救世界的時代。如果在影視作品,出現了這樣動亂的時代,一定會有美國隊長、超人、蝙蝠俠、奧特曼之類的奇異存在出場,而在中國,在五千年前,那一場改變時代的大戲卻是由黃帝揭開了大幕。

那麼,黃帝要改變天下大亂的現狀,他總要有點具體可操作性的做法吧。如何能制止目前的紛亂局勢呢?那就是通過戰爭,只有戰爭,才能制止紛亂,實現天下的和平。戰爭與和平,從來就是一對密不可分的難兄難弟。這種做法就叫以戰止爭,戰爭只是手段,目的在於重建天下秩序。重建天下新秩序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天天坐在家裏呼天搶地,和平是不會主動來和你握手的。所以各位,不要總認爲戰爭就是邪惡的。

這個時候,心繫天下的軒轅審時度勢,開始通過戰爭來爭取對各部族的領導權,重新安定天下秩序,解救蒼生。他召集自己部族的人員、打造武器,整頓軍備,親自率領軍隊,不辭艱辛地去征討那些不服從、不來朝見的天下各方部族。天下四方部族頭領在黃帝的兵威震懾之下,紛紛都來歸從。這告訴我們,“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局勢發展真的會如此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是,如果這樣就實現了目標,那始祖也太好當了。

當時,各個部族中最爲兇暴的是蚩尤。蚩尤在中國古代信仰中是“戰神”的代名詞。蚩尤是誰?他是上古時期九黎部族的首領。相傳他的部族是以牛圖騰和鳥圖騰爲主的。他的特點是性格暴烈,卻驍勇善戰。這種狠、牛、猛的角色誰敢招惹,誰招惹他,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同時,炎帝也想進攻欺壓其他部族。炎帝姓姜,至於叫什麼就不清楚了。我們前面說過了,黃帝姓姬,是姬姓始祖,而炎帝就是姜姓始祖。炎帝和黃帝相對於蚩尤而言,都是地處西部的部族。炎帝發動戰爭的目的,應該是爲了和黃帝爭奪對天下各個部族的領導權。在中國古代信仰中,炎帝是農神、是醫藥界的祖師爺。我們說中華兒女都是炎黃子孫,就是認同炎帝和黃帝爲華夏文化的共同始祖。

這個時期,黃帝的最大對手是蚩尤和炎帝。炎帝、黃帝和蚩尤都想通過戰爭來爭奪領導權以號令天下。面對強勁的對手,黃帝就要制定戰爭策略,先打炎帝,還是蚩尤。黃帝最後決定先打敗炎帝,和炎帝部落聯合後再打擊東部部族的蚩尤,這樣纔有可能打敗強大的蚩尤。

黃帝跟炎帝的戰爭,史稱阪泉之戰。因爲這場戰爭是在阪泉的郊野,雙方軍事力量進行的大戰。阪泉在哪裏,現在說不清楚。阪泉之戰是中國古代歷史中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史記》在寫到戰爭過程時有這樣一句話:“教熊羆(pí)貔貅(pí xiū)貙(chū)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熊、羆、貔貅、貙虎,這些都是猛獸,難道是說黃帝驅使着禽獸和炎帝大戰?那黃帝也太牛逼了吧。

顯然不是,而是說,黃帝帶領着以這些禽獸爲圖騰的部族和炎帝大戰。所以,從這一點,再結合前面說的蚩尤部族的圖騰,我們可以說,禽獸在萬物有靈的早期崇拜時期是崇高的,是受人類崇拜的。阪泉大戰,先後打了幾仗,黃帝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但是並沒有殺死炎帝,而是進行了兩個部落的聯盟,來共同打擊蚩尤。

黃帝、炎帝和蚩尤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涿鹿在今天河北張家口市。

黃帝的真實身份是誰?爲何如此受推崇呢? 第2張

蚩尤在這時發動很大的動亂。於是炎黃聯盟後,又徵調了其他各個部族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大戰,幾番惡戰血戰之後,終於打敗了蚩尤部族,擒獲並殺死了蚩尤。這樣,各部族都尊奉黃帝做部族聯盟的首領。所以說,黃帝通過戰爭的方式統一了各個部族,黃帝時期的部落聯盟形態構成了最早華夏族的核心。

黃帝成爲部族聯盟首領之後,開始巡視天下。黃帝在逐鹿的山腳下建了都邑,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監督各個部族,又任用四個部族領袖治理四方民衆。這說明黃帝建立了早期國家的雛形,草創了制度。

黃帝通過觀測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來制定曆法,指導民衆按照季節時令播種百穀,馴養鳥獸蠶蟲,這告訴我們:在黃帝時代,農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他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衆使用。他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對民衆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這是黃帝時期的物質和文化建設。他的身心耳目飽受辛勞,卻能做到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在史籍記載中,黃帝是一個典型的開明聖王,他愛民如子,德才兼備。

史記關於黃帝的最後歸宿寫到“黃帝崩,葬橋山”也就是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司馬遷告訴我們,黃帝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死。

司馬遷爲華夏文明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源頭,而這個源頭就是黃帝,他是人,在司馬遷看來,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人”纔是歷史的主體。而不是像西方那樣,認爲文明的源頭是神。也這是中國歷史傳統特別關注人文、關心人事的一個特點,而這一點是和西方推崇神的傳統是不同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