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煬帝登基後頗有作爲,爲什麼歷史中他的罵名多過美名?

隋煬帝登基後頗有作爲,爲什麼歷史中他的罵名多過美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的形象十分極端,他導致了隋朝滅亡,卻也做了很多造福後世的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歷史中的亡國之君大體分爲兩種:一是昏庸無能,二是生不逢時。

前者如秦二世胡亥(其實秦朝是結束在三世子嬰手中,但是他登基以後被趙高逼着改“皇”爲“王”,回到諸侯國等級,因此不提),偏信趙高,殺死蒙恬、李斯,使邊防三十萬大軍失去主帥,傷害根基;後者如漢獻帝劉協,雖然不缺明智與頭腦,卻因爲身處亂世,無法力挽狂瀾。

但是歷史中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形象是極端的:亡國之君,驕奢淫逸,罵名無數,但“作爲”巨大,這人就是隋煬帝,楊廣。

先來看看他優秀的一面。

南北朝時期,天下分裂,政權並立。隋朝脫穎於宇文氏的北周,北周來源於西魏,西魏是從北魏分裂而出。宇文邕夠雄才大略了吧?向東滅了北齊,又和北方的突厥勢均力敵,但他就是沒有統一南方。南朝陳,還是楊堅滅的,而彼時,是二十歲的楊廣做主帥。

隋煬帝登基後頗有作爲,爲什麼歷史中他的罵名多過美名?

做了皇帝以後,隋煬帝更是大刀闊斧開始“幹”:

1.修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依託於諸多小運河的存在,這項工程嚴格講並非楊廣獨立完成。早在春秋末年,吳王夫差便開始挖掘河道,在以後的朝代,幾乎都有君王主持開闢新渠。到隋朝這裏,南北連通,從北京坐船,可以直達浙江,貫穿八省,是全世界最長,最早的運河。

2.我國古代的法律發展到隋朝時期,迎來了一個質變:更簡潔,更寬仁,當時法學造詣最高峯當屬楊堅主持編撰的《開皇律》。楊廣登基,在《開皇律》的基礎上編撰《大業律》,一個特點就是:更簡,更仁,不僅把許多罪名的懲罰從輕,而且收縮“連坐”範圍。爲什麼這樣做?因爲天下剛剛統一,需要安撫人心。

3.怎麼選拔人才,歷來是爲政者極關心的事,這基本上決定了國家未來走向的二分之一。但是皇帝們大多繞不過一個坎兒:人才和階級掛鉤。無論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都需要德高望重者推薦,往往最後就成了某一個階級維護既得利益的手段。隋文帝楊堅迫切需要能人,於是說“詔天下賢者”,隋煬帝楊廣乾脆把這個想法變成制度:科舉。極大拓寬人才來源,且方式相對公平。

隋煬帝登基後頗有作爲,爲什麼歷史中他的罵名多過美名? 第2張

到此爲止,楊廣做了理想中的帝王該做的事:開通運河,發展經濟;開設科舉,選拔人才;編撰法律,初定基調。剩下的,就是“開疆拓土”了。

只是這一回,他太着急。

前面說到“剛剛統一,人民需要安撫”,這淺顯的道理楊廣懂,只是在野心面前,什麼都不是。

登基的第一年,攻擊占城,今天的越南,拿下,但死傷慘重。

同年,命大軍征討契丹。

第四年,攻打吐谷渾,收青海、塔里木、崑崙山諸地。

第六年,討伐琉球,俘虜對方數千人。

從八年開始,連續三次進攻高句麗。當時的隋軍號稱113萬人,從水路兩面包抄對手,但是無奈對方城高水深,楊廣吃了敗仗。

隋煬帝登基後頗有作爲,爲什麼歷史中他的罵名多過美名? 第3張

在戰事上連年捷報的背後,是百姓民不聊生。根記載,占城一役,軍隊損失至少十分之四;高句麗之戰,水軍派出三十萬大軍,回來的只有幾千。除此之外,還有老百姓源源不斷交納賦稅、補給、充當壯丁、縴夫,以至於隋朝後期農民起義頻頻爆發。

楊廣其人,於歷史中罵名多過美名,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觀規劃,但並非帝王之才,稱作“野心”更加合適。楊廣一方面對疆土、文學、工程有着獨特的癡迷,這種癡迷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單看三徵高句麗就可以看出來。另一方面又不惜揮霍百姓的錢財、性命、與安穩生活。

隋朝拓寬版圖的速度,如果拖延幾十年,都會給國家經濟帶來損失,更不要說壓縮到楊廣統治的短短十四之間了。

努爾哈赤用“驕縱”二字評價他;王夫之則說,楊廣“大逆天下”,再合適不過。

後記:隋朝在楊廣以後還有個小皇帝叫楊侑,是李淵攻進首都之後,作爲過渡期立的傀儡政權。皇帝12歲,在位僅僅7個月。因爲楊侑既沒有自己的實權,也沒有屬於隋朝的臣子,因此史學裏多把楊廣看做隋的亡國之君,例如《劍橋中國隋唐史》把楊廣成“末代皇帝”,本文也採取同樣的觀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