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灌嬰與周勃有哪些相似之處?他有哪些功績?

灌嬰與周勃有哪些相似之處?他有哪些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灌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習慣上把生活年代相同、人生經歷近似、功業成就比肩的人物並稱,比如李杜,又如絳灌,絳指絳侯周勃,灌指潁陰侯灌嬰。

灌嬰和周勃,真的有太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身貧苦,周勃以編織爲業,灌嬰以販繒爲業;在劉邦稱沛公之後,他們先後以中涓身份跟隨左右,參加反秦戰爭;在楚漢戰爭時,他們都以戰功最先封侯,周勃在還定三秦後就被封爲威武侯,灌嬰在定陶大敗龍且後被封爲昌文侯;高祖稱帝后,重新論功封賞,他們都功排前十,得到五千戶以上的封邑。文帝即位後,灌嬰先是接替周勃爲太尉,後又接替周勃爲丞相。灌嬰猶如周勃的影子,緊隨其身。

灌嬰與周勃有哪些相似之處?他有哪些功績?

在許多重要事情上,他們也往往聯手行動。在陳平投奔劉邦,並受到重用之時,他們曾共進讒言於劉邦,說陳平外表如冠玉,內在未必有真才實學。居家時盜其嫂,在外任職又不忠於其主,現在投奔漢王,還貪財受金。

在文帝竇皇后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後,周勃、灌嬰害怕竇氏外戚仿效呂氏外戚,殘害大臣,就商議着爲竇廣國兄弟挑選有德行的長者作爲師傅,和他們一同居住。竇長君、竇少君從此成爲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憑着自己顯貴的地位而盛氣凌人。

當然,灌嬰畢竟不是周勃,他也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他在戰鬥中的顯著特點是快。《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他的戰鬥經歷:“初以中涓從擊破東郡尉於成武,及秦軍於扛裏,疾鬥”;“戰於藍田,疾力”;“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戰鬥交鋒之時,總是騎着快馬,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漢王在屯軍滎陽的時候,爲了對付項羽的騎兵,就在軍中挑選能夠擔任騎兵將領的人,大家都推舉原來的秦朝騎士重泉(故址在今渭南市蒲城縣)人李必、駱甲。但他們二人害怕漢軍士卒不信任他們,就請求漢王委派一名善騎射的身邊近臣做騎將。於是漢王任命灌嬰爲中大夫,帶領郎中騎兵和楚國騎兵交戰。

灌嬰與周勃有哪些相似之處?他有哪些功績? 第2張

當時騎兵的戰鬥力非常強,所以灌嬰的戰功十分顯赫。在歷次大戰中,他總計跟隨劉邦俘獲二千石的官吏二人,另外自己率部擊破敵軍十六支,降服城池四十六座,平定了一個諸侯國、兩個郡、五十二個縣,俘獲將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的官吏十人。

灌嬰不僅戰鬥力強、戰功顯赫,似乎也特別會處理上下級關係,不管是在高祖時代,惠帝時代,還是諸呂擅權時期,他都能得到最高統治者足夠的信任。所以在呂后去世後,齊王劉襄舉兵西向時,呂祿任命灌嬰爲大將軍,前往擊之。但呂祿沒有預料到,灌嬰到了滎陽,反與齊兵聯合,威逼京師。

在誅呂事件中,灌嬰按兵不動,似乎並沒有什麼功勞,其實他的功勞完全可以比肩周勃。呂后八年七月崩,周勃等並沒有馬上武力誅滅諸呂,直到一個月後,從齊國來的使者將灌嬰與齊楚聯合的消息帶到京城,呂祿被迫交出了兵權,他才入軍掌權,喋血京師。可以說,當時的灌嬰是關鍵人物,如果他謹奉呂祿之命,與齊楚交戰,則周勃等功臣集團很難在京城發動政變;而灌嬰陣前倒戈,與齊楚聯合,則諸呂註定難逃被誅滅的命運。

灌嬰雖然沒有參與迎立代王劉恆爲帝,但他爲順利登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誅滅了諸呂之後,灌嬰實際上阻止了齊王武力謀求皇位的可能。當時雙方軍隊在滎陽對峙,劉襄不甘心罷兵東歸,灌嬰召來齊國大將軍魏勃,責問他爲什麼未經朝廷詔令而擅自興兵?魏勃回答:“失火之家,豈暇先言丈人後救火乎!”但回答之後股戰而慄,終無他語。灌嬰輕蔑地笑着說:“有人魏勃勇敢,我看就是個平庸的人罷了,能有什麼作爲?”他的責問旗幟顯明地表達了自己堅決阻止劉襄西進的態度,他的霸氣也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劉襄的軍心。假設灌嬰聯合齊王,幫助他武力奪權,或者灌嬰置身事外,默許齊楚聯軍進逼京師,周勃等衆臣很有可能作出讓步,擁立劉襄爲帝。

灌嬰與周勃有哪些相似之處?他有哪些功績? 第3張

所以稱帝后,文帝對他的封賞也很豐厚,僅次於周勃,益邑三千戶,賜金二千金。在職位上,文帝也讓灌嬰接替周勃,擔任太尉,位列三公。後來,陳平薨逝,周勃罷相,文帝又讓灌嬰擔任丞相,位極人臣。

灌嬰任丞相後,文帝乾脆不再設太尉一職,相關職責由丞相統管。這既反映了文帝對太尉——全國最高軍事長官這一職位的忌憚,同時也反映出文帝對灌嬰的信任。此時的灌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權勢已經超過當日之周勃。

這一年,匈奴大舉入侵北地、上郡,皇帝命丞相灌嬰帶領騎兵八萬五千人,前去迎擊匈奴。雙方未交戰,匈奴已撤兵。

聽聞匈奴入侵,有一位諸侯王謀反,他就是濟北王劉興居。文帝沒有讓灌嬰帶領這支已集結完畢、卻沒有進行任何戰鬥的騎兵去平叛,而是任命棘蒲侯陳武爲大將軍,任命祈侯繒賀爲將軍屯滎陽迎戰。也許是文帝覺得劉興居勢力弱小,讓灌嬰去平叛是牛刀殺雞,小題大做;也有可能是文帝對灌嬰也有所顧忌,害怕灌嬰像四年前那樣,臨陣與劉興居合兵,後果不堪設想。

作爲功臣集團的一員,文帝對灌嬰可能也有所猜忌,但相比周勃,文帝對灌嬰更多是信任。兩次列侯之國,灌嬰都有重要職務在身,不必回到封國。在擔任太尉和丞相的近四年時間裏,史書上沒有任何有關文帝打壓灌嬰的記載。

孝文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嬰死在丞相任上,諡號爲“懿侯”。灌嬰死後,葬于山東濟寧市任城區接莊鎮西貫村北,據說在陽春三月裏,天氣晴朗,微風拂過,灌嬰的墓地上空會有白色煙氣覆蓋着,“灌冢晴煙”成爲古濟寧八景之一。清代文人王清有七絕詩《過灌冢》:碚項興劉莫大功,當時誰不論英雄。西風荒冢麒麟老,禾黍離離落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