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高啓一生有何作爲?最後被朱元璋腰斬的原因是什麼

高啓一生有何作爲?最後被朱元璋腰斬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啓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爲了改變五代十國時期武將作亂的弊病,趙匡胤決定重文輕武,並且立下石碑,要求宋朝歷代帝王都不準殺士大夫。所以說,宋朝文臣是極其幸運的,即使是直接諷刺朝政的蘇軾、變法失敗成爲衆矢之的王安石,最多也只是被貶,很少因此被殺。但到了明朝,文臣的尊嚴似乎跌到谷底。例如,明朝三大才子中的解縉(下圖)死於朱棣之手,楊慎被貶一生,徐渭也受盡牢獄之災。

不僅僅是明朝三大才子命途多舛,就連明朝初年的“詩文三大家”,也都難逃厄運,“明初詩文三大家”指的是宋濂、劉基、高啓。其中,宋濂是太子朱標的老師,《元史》的總編修,在72歲高齡被朱元璋流放,客死異鄉。劉基也就是劉伯溫,才華經天緯地,疑似被劉伯溫下毒而死。最後一個是高啓,因爲在詩中寫下了“虎踞龍盤”四個字,被朱元璋下令腰斬。

高啓一生有何作爲?最後被朱元璋腰斬的原因是什麼

高啓生於元朝末年,蘇州人,才華橫溢,清朝趙翼曾評價高啓是“明初詩人之冠”,他和劉伯溫、宋濂齊名,但若論詩詞上面的成就,高啓比後者要略勝一籌。元朝末年,朱元璋佔據南京,張士誠佔領蘇州,因爲高啓是蘇州人,所以張士誠便近水樓臺,派人請高啓入“朝”爲官,高啓當時只有16歲,被張士誠聘爲高級幕僚,在張士誠麾下諸位文臣中,高啓就如一顆明珠一樣,十分耀眼。但是,高啓恃才傲物,很快被官場的人排擠,高啓從此辭官隱居。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此時的高啓已經32歲,因宋濂和劉伯溫的推薦,高啓被朱元璋請入朝堂,擔任翰林院編修。高啓的才華有目共睹,而且他比宋濂、劉伯溫都年輕,朱元璋十分欣賞,重點培養。朱元璋讓高啓擔任兩個職務,第一是協助宋濂編修《元史》,第二是做皇子們的老師。在古代,這兩項工作都非常難得,政治前途一片光明。

三年後,《元史》編修完成,高啓厭倦官場生活,提出辭官。朱元璋趕緊挽留,並且許諾提拔高啓爲戶部侍郎,只要高啓再進一步,他有可能在40歲之前就當上戶部尚書。但是,高啓卻沒有給朱元璋面子,他鐵了心要辭職。朱元璋無奈,就賜他一筆錢,放他離去。《明史》雲:

啓自陳年少不敢當重任,亦固辭,乃見許。已,並賜白金放還。

從這方面看,朱元璋對待高啓還是很厚道的。但是,不久高啓便惹禍了,高啓在他的《題宮女圖》詩中,寫下一句: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

高啓一生有何作爲?最後被朱元璋腰斬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高啓將深宮中的犬吠寫得如此生動,朱元璋認爲高啓是在諷刺自己,所以對高啓懷恨在心,只是引而不發。但是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大事,高啓被朱元璋抓住把柄,再也未能翻身。

洪武六年,蘇州來了一位新知府,此人名叫魏觀,曾擔翰林院學士、國子祭酒等職務,爲官清正,口碑很好,被朱元璋外放爲蘇州知府,打算在外地歷練幾年,再給予重用。魏觀上任後,發現蘇州知府衙門地勢低窪,每逢雨水天氣都需要派大量人手疏通溝渠,十分不方便。於是便打算搬遷蘇州知府衙門,衙門的新址選在了張士誠在蘇州的舊皇宮上。

其實,蘇州府最早的位置就是張士誠的皇宮,只是張士誠稱帝后,把舊蘇州府衙改成了自己的皇宮,而另建了一座蘇州府衙。魏觀只是把蘇州知府衙門重新搬到原來的地方。古代蓋房子最後的落成典禮稱爲“上樑”,儀式非常隆重,要邀請當地的士紳前來慶賀。魏觀請來了蘇州的大才子,大名鼎鼎的高啓來爲蘇州新衙門寫一篇《上梁文》,高啓難得爲家鄉做一件大事,醞釀許久寫下《郡治上梁文》,這篇文章文采斐然,是上乘之作,但不巧的是,高啓用了“虎踞龍盤”四個字。

且說蘇州知府把衙門改到了張士誠的皇宮舊址上,朱元璋認爲魏觀有“心懷異志”之嫌,將魏觀革職罷官(後來被殺)。在查此案時,朱元璋意外的發現了高啓的名字,然後又發現了《郡治上梁文》中的“虎踞龍盤”字樣。朱元璋認爲,只有帝王的住所才能是“虎踞龍盤”,高啓把張士誠的舊居說是“虎踞龍盤”,很明顯是仍感念張士誠,如此大逆不道之人,斷然不可留在世上。高啓就這樣被錦衣衛抓回南京,判處腰斬,連伸冤的機會都沒有。

高啓一生有何作爲?最後被朱元璋腰斬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明史》雲:

帝見啓所作上梁文,因發怒,腰斬於市,年三十有九。

高啓才華出衆,詩詞冠絕明初,只可惜因文字獄案被朱元璋腰斬,十分可惜。實際上,高啓只是明朝諸位才子命途多舛的一個開始。如果說宋朝是文臣們的樂土的話,那到了明清時期,文臣的尊嚴被封建社會逐漸吞食,最後只剩一絲殘渣而已。